大家都知道,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传承着很多文化,俗语便是其中一种,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的结晶,智慧的化身。
俗语是通过百姓口耳相传而来的,语言含义虽浅显但很深奥,引人深思,不管是古代或现代俗语对于人的一生,对于个体的一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今天人们所居住的文化符号和古人相差太远了,以至于在俗语的真正理解上出现了太大的偏差,即使有人觉得这只是迷信之言而已,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误区。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众多俗语中“出门在外,和妻子不在同一个房间”的一句话,看这句话究竟是真有道理呢,还是错误和偏见。
想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必须从古人的立场去思考,也可以说首先必须知道一个词的意义,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因素有关。
其一,当今“出门”有许多含义,如外出旅游,外出出差等等,但在古代“出门”并不是那么一层含义。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对女子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大家闺秀。
然后,妇女通常何时外出,估计只有在“回娘家”时才会外出一次,因此,要说这句话,夫妇两回到丈母娘家就不可能同住。
古人说:“食色性也”。夫妻同住一个房间本是理所当然,为什么到了娘家就不可以同住?实际上,其背后意义还和古代封建思想有关。
男女同房是古代神隐之事,甚至男女之事还要换成“周公之礼”,而那时房子隔音效果和隔音效果并不理想,夫妻如果在娘家同住一个房间,就会造成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再加上古人对卫生管理不像现代人方便,娘家屋里留了坏东西,主人家打扫卫生时都能找到,这不仅是夫妻间丢三落四,甚至娘家人都会感到无地自容。
如果将这句话引申为今天的话,粗略的就有些不合当时礼仪之处,到娘家(丈母娘)时夫妻间应尽量避免,免得引起双方难堪。
这句谚语除“出门在外,和妻子不在同一个房间”之外,还有下半句,这就是“外出不祭拜丈家坟”,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也无可厚非。
此处“出门”亦指走娘家,后半部分谚语诠释后即男女到(娘家)老丈人家时,不可拜祭老丈人家祖坟,不合规矩和礼数。
自古以来,我国就倡导“以孝治天下”乃至古代皇帝选贤任能,考察的首要素质就是“有没有孝心”。祭祖就是孝心的表现之一,为什么不可以在此祭祀?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家族把血脉传承看得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家族没有儿子就代表着绝门,在亲戚邻里中很难抬起头来。
古时妇女不得入祠,拜祖通常由男子完成,何时妇女才可取代男子拜祖?是指某个家族发生绝户,即下一代无子继承。
说起这句话,我们不难明白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如果女婿到老丈人家里祖坟前拜祭,岂不是等于老丈人家里没儿子来传承香火吗,如果老丈人中有个儿子,显然会被视为“期待您断香”。
就算老丈人真的没有儿子了,拜祖先墓不应该是女婿的职责,而应该是女儿的职责,让外人来拜他祖坟,不但会被别人笑话,还会被认为不孝。
这样的思想观念放在今天可能难以理解,但是在封建王朝的那种语境中是很正常的,“外出时不要和妻子同房,外出时也不要拜谒丈夫家坟”就是社会的规范与秩序。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哪一种俗语,其生存都是有其含义和社会背景的,要想理解俗语的真实含义,首先必须要理解俗语的来龙去脉,即俗语生存的时代背景。
只有将俗语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俗语的内涵,不然话越说越觉得俗语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也可以说是腐朽思想的东西。
像“左右青龙、左右白虎、前后朱雀、左右玄武”乍看起来是古人神秘的风水之术,但实际上说白了是古代方位词,像今天的“上、北、南、左、西、右、东”。
一个人在这个太阳面前,正前方是朱雀的位置(南边),显然右侧是东侧的(青龙方位)等等,意思搞清楚了也觉得不迷信。
有些人以为古代文化迷信实际上只是对古人文化符号的不理解,真弄明白了这一切才知道古人的聪明不容低估。您对这个问题有何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