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看到两头牛斗,要曹植赋诗,但不得牛字,导致千古传诵

章若体育 2023-02-14 16:50:04

煮豆燃豆萁,豆于釜中哭,本同根,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曹丕和曹植之间有一种血浓于水、情深义重的关系,两人本该有兄友弟恭、恩恩爱爱之情,然而一个太子之位把两人推到了不一样的反面,自此亲情全无,代之以无限仇恨和杀心。

按古代嫡长子即位的体制,曹丕理当稳坐世子宝座,既然这样,为何要与哥哥曹植过不去?今天我们要讲这个故事?

时光倒流到东汉末年,这时东汉土地支离破碎,无数英雄脱颖而出欲一统天下。

最后以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为最,曹操恰为东汉末年权臣和魏国奠基者。

曹操挟天子以使诸侯,以其聪明才智与礼贤下士之性格受到许多人支持,最终自立为王,创立“魏政权”(此时的魏国还是不存在的,只能叫魏政权)。

众所周知,曹操除一代枭雄、军事谋略过人、文学领域成就斐然外。

东汉末年有许多充满豪情壮志之诗出自曹操之手,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植写的字一样流光溢彩。正因为这样,才能深得曹操宠爱。

曹操此生共有二十几个儿子,就某方面而言,唯有曹植承继了其文学方面的所有才情,曾使曹操感受到曹植的阴影。

连动都想改曹植世子!

曹操并非优柔寡断之辈,自有此念便付诸实践。曹植的文学才华不假,但是做一个国家的皇帝光靠文人才气还不够。

他常和曹植一起出去打仗,想让儿子从中学会怎样做一个一名合格的将领。

曹丞相也把部下贤才杨修和其他人留在曹植身边,想让儿子们从中有所收获。

可惜曹操的期望并未兑现,曹植仗其才情,恃才放旷达,再凭曹操宠幸不择手段。

两次指派他去执行军事任务,结果是帐里喝得酩酊大醉,根本不知犯有军中禁忌。

陈思(陈思王曹植)文才清富,足自通于后叶,但未能克上远方而最终导致携隙而死。

曹操惜曹植之才,不加处理,贻误军情之罪却不可饶恕。

也许又在这时他发现曹植这孩子也许不太适合做将来的帝王,这样曹丕就不会被拉下继承人之位。

若不是曹植,作为嫡长子的曹丕,以其谋略与才能,一定会成为曹操最为器重之子。而既生瑜、何生亮、曹丕那些文学功底在曹植身上彻底地遮蔽。

最后能否当上继承人还得取决于曹植的政绩,这令一直向往太子之位的曹丕如食羊屎般作呕。

由于曹植做事不得力,这才使他像施舍一样获得“世子”之位,一心要获得曹操承认的曹丕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情愿与不服。

然而曹丕心中即使再怎么不满意,也未在曹操面前露出毫厘,也还是不敢这样,因为曹植虽无法成为太子,却还是曹操宠爱的儿女。

曹丕心中怨恨,一直到曹操死后一股脑儿倾泻而出,几度险些要人命曹植。

曹操死后,曹植仍不收敛,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示了对曹丕当上皇帝的不满。

但他却忘记了庇护自己的那个人早已不复存在,现在说的话都成了曹丕手中的把柄和杀死曹丕的理由。

每当曹丕打着曹植犯了错误,不敬天子的旗号准备杀了这个哥哥时,两人亲生母亲卞氏便跑出去说情。

两人是各自的儿女,做妈妈的怎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兄弟互相残杀却没有劝阻?

曹丕望着泣不成声的母,依旧遵母意,并不狠下心直接杀死曹植,只是自己心里着实不解不快,便向母表白:

“妈妈,你的意思我懂,但曹植所说得太离谱,若是没有惩罚,天子威严也会消失。”

后来曹丕当着曹植的面,请其以兄为题作诗,但是诗里不可以有兄二字,还必须在7步内作诗,不然照样杀了自己。

卞氏望着曹丕身后,她认为曹丕请求太过,却又无法多说,只得转身出宫,一切都只能由天意决定。

曹植见曹丕如此绝情立刻悲从中来,文采斐然的他思来想去写了七首诗,才写出“本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千古名句。

曹丕叹服曹植之才,却更被其所作七步诗打动,只是亲情于曹丕眼中亦或帝王眼中,远不及权利之诱,曹丕无意就此放过曹植。

不久曹植和曹丕一起郊游,途中两人看到两头牛正在争斗,心生一计的曹丕又要曹植用两头牛做主题,做一首诗,一样也不可以出“牛”。

望着亲兄弟,曹植终明白如今曹丕心中,已无亲情之味。

他不像父亲爱他一样纵情于情,一句答非所问很可能小命不保,经过一番思考和观察之后,才答非所问:

“二肉齐刀,头有凹骨。遭遇块山之下,相与起而推诿。两敌不皆刚,一军卧于土窟。非力大无穷,盛气未泄毕矣。”

这也算是一首千古传诵的佳句了,刚出曹丕就觉得他的文学天赋,确实没有哥哥曹植高。

如果说上次《七步诗》出自曹植情急之时,这次文采才情,完全使我曹丕产生惜才之心。

终于,曹丕不杀曹植,免遭兄弟相残之景。此后,受兄长监视,曹植终其一生,可以说是有段比较善终之路。

从古到今,亲情似乎总是要让位于皇权,若非曹植真的拥有非凡文采,曹丕怕是不会因两人兄弟情而饶了曹植!

您对这个问题有何异议?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等传论》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