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年又有初生人,千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
此诗意为等第二年新竹子也都成为老竹子,届时它们会继续培育新竹子,于是一年又一年地流传下来,不久便成为一片欣欣向荣的竹林。
正如我们中华文明,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发展出很多科技文明,但也承袭了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及习俗,即使是到现在我们还在研究一些古老的知识及习惯。
正如古人总喜欢叫父亲“爹”一样,现代人也是爱叫父亲“爸”的,那这两个词有何不同?一直到我们把这个词拆开来,才知道古人为什么叫爸爸叫爹爹。
父亲之称
一、问题的提出从各个朝代对于爸爸的称谓开始,唐朝时小孩一般都叫爸爸阿耶,明朝时一般都是直接叫爸爸。
而且在清朝时,对于父亲的叫法就是按那个时代满人叫阿玛,这阿玛自然只有某些有地位的贵族才会这么叫,就好像一般人家的子弟还只是叫父亲爹爹一样。
对于皇子阿哥来说,一般都会称呼他们的爹为皇兄或皇阿玛。由此可见,古代封建已达到一定水平,单就称谓而言。
在近代,人们没有继续保持清朝传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清朝腐朽不为根深蒂固。不过很奇怪,人们对以前唐朝或汉朝都不继续叫了,就连最流行的叫爸爸叫爹爹这两个词都不用了。
如今我们对父亲的称谓大多以“爸”来形容,那这个词的意思又如何?和名字有什么区别呢?
“爹”与“爸”之不同
让我们先来说说“爸”字的结构吧,上有父亲的父亲,下有巴,这巴也可翻译为巴望、巴不得。
是表明每一位父母的内心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不得让自己的子女好好读书、好好成才,在子女身上总有很多寄托。
特别是如今每家每户才有一个小孩,我们更加注重孩子们的教育,不只在学习方面,还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进行培养,甚至有很多课后才艺补习。
这些教育既费时又费学,但对父亲而言,却愿意为子女的将来鞠躬尽瘁、劳心劳力,为子女的将来多做准备。
尽管他们总不善言谈,不与我们交流太多,但他们坚定的眼神与伟岸的身影支撑着我们,使我们每一次放松自己都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期盼热切的眼神与期待,由此鞭策着自己每一天都要更努力、更积极,才能无愧于身边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正因为如此,我们近代才叫爸爸,老实说,家里面就一个小孩的好就好在什么都能独占,而能独占美味和有趣的是父母独得的关爱。
但坏就坏在成长过程中独自承受着父母全部期待,肩上的重担就更沉重。因此子女多寡皆有利也有弊,仅由你来权衡,在此不再赘述。
看过现代称谓后,又发现古代最常被人称为“爹”,这一称谓在上还包括爹的父亲,在下还包括几个人,这几个人一般指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东西或东西。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个家庭中都会出现几个小孩,也就是说至少会出现3个小孩。这是由于古人注重多子多福的缘故,他们相信子孙越多越好,晚年还能有子孙绕膝般的好日子。
二是古代医疗水平还不发达,避孕根本不多,一旦孕后硬打就怕给身体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严重的甚至终生无法再育,当年无法生孩子可就成了天大的事情,因此一般只要是怀孕就会生。
三是由于古代重男轻女、以为有子自己就可以香火旺盛、女儿最终还是得嫁人、不算自己家、于是就在想办法生男孩。
有的连生几胎就是女儿,那么也要不断地生育下去,一直到有男孩时,稍有条件成熟的人家,即使有小妾也要给他们生个男孩,以延续家族香火。
因此总结起来,古代家庭子女众多并不足为奇,如此再来看看古代人对于父亲的称谓一般就是爹字了,这是很平常的。
事实上,若有爱好历史的朋友就不难看出,古人对称谓要求非常严格,任何情况下都要使用何种称谓。
比如帝王皆称朕,此亦帝王之专属称谓,他人如使用则大不敬之罪,甚或会遭抄家。
而臣子们再面对皇上时要自称为臣,后宫嫔妃们再面对皇帝时也要自称为臣妾或者是妾身,都是一些尊敬的不能再尊敬地称呼了。当遇到级别低于自己者,才能自称本官或本宫。
至于下人则只要见了主子就得自封奴才或奴婢以示卑微。
结论
老实说,如果平时的时候不太爱看电视剧加上不太懂历史的朋友,见到这些称谓估计头也会大一些,但那时候,这一切都是真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我们的身份,按部就班地活着,不能把规矩、礼仪搞砸。
相较之下我们能够活到现在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运气,能够随心所欲地结交朋友,称呼也根本不存在尊贵之分,只要称呼姓名就行了。
包括尽管有些贫富差距,但是每个人社会地位相同,不会因谁比较有钱而任意折腾,也不会因有钱而随心所欲,这是时代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更值得庆幸的是能活在当今这个和谐而又美丽的年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