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默认的储君人选是十四阿哥胤禵吗?

围炉观史 2021-04-26 11:28:02

在很多影视剧和野史当中,说康熙真正想传位的是十四阿哥胤禵,但传位诏书被四阿哥胤禛给篡改了,将遗诏中的“传位十四阿哥”的“十”字改为了“于”字,说的是有鼻子有眼,可是仔细想来,篡改遗诏的事根本经不起推敲:首先清朝重要的圣旨肯定是满汉文双译,就算汉字可以篡改,满文是无法篡改的;其次古代字体一般都是繁体字,不可能出现“于”字,就算有也只能是“於”;其三在诏书中一般称“皇十四子”,前面都带“皇”字,如果篡改就变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或“传位皇於四子”,文意根本说不通。所以雍正篡改遗诏之说都是无稽之谈,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十四阿哥到底是不是康熙心里默认的储君?

爱新觉罗·胤禵,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生母是德妃,是四阿哥胤禛的同母弟,因为是小儿子,再加上从小就聪明过人、才能出众,所以受到康熙的宠爱,在宫中一应生活用品、食用器具都是众皇子中最优厚的,连太子胤礽都比不上。

可能是年纪差距,十四阿哥从小就和同胞兄长四阿哥胤禛不是很亲近,反倒是和当时年纪差不多,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八阿哥情意相投,越走越近,很快成为八爷党中的一员,与九阿哥、十阿哥一起为八阿哥摇旗呐喊,与太子党明争暗斗。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四阿哥胤禵20岁,文武双全,尤其擅长兵事,开始渐露峥嵘。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夺嫡失败被关宗人府,八阿哥也被康熙帝怒斥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没想到此时十四阿哥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康熙帝勃然大怒,于是十四阿哥被重打了二十大板,走起路来都很艰难,可出人意料的是康熙帝虽然打了十四阿哥,但却十分赞赏他的心直口快和对兄弟的有情有义,因而更加宠爱他,多次让他随扈塞外、办差甚至委以兼管兵部的重任。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朝廷内太子胤礽早已二废,储位空悬,八阿哥失宠并被康熙帝狠狠压制,四阿哥胤禛韬光养晦,渐有潜龙之势,十四阿哥背靠八爷党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为夺嫡做准备;对外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中央发兵救援。经过朝廷一番激烈争夺,十四阿哥胤禵胜出,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王,以天子出征的规格出征,一时间风头无两,威风八面,被很多王公大臣视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人选。

同时康熙帝在大将军王胤禵出征时,降旨给青海蒙古王公,大概意思是:大将军王胤禵是我的儿子,很有军事才能,如今他代我出征,关于打仗的事你们事无巨细禀告他就行,他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此时的十四阿哥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高,是其他皇子阿哥不能比的。十四阿哥出征期间,康熙帝不但厚赐赏银10万两,还爱屋及乌多次加恩赏赐他的儿子,规格超过了他的几个亲王哥哥,要知道十四阿哥的正经爵位不过是个贝子,可见器重之深。

可好景不长,西北平叛战争一打就是好几年,其间虽打过胜仗,可始终无法彻底剿灭残余势力,叛军依然强大,但耗费的钱粮物资无数,战事陷入胶着状态,远离京师的大将军王胤禵也渐渐淡出朝野,早已威望不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四阿哥胤禛继位。

十四阿哥胤禵夺嫡之梦破碎,先是在西北甘州被撤去抚远大将军职务,其后被召回京,封郡王虚衔软禁于景陵。由于对十四阿哥的忌惮和民间关于雍正篡改遗诏的流言,雍正三年(1725年),胤禵先被降授为固山贝子,次年又被革去固山贝子,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直到雍正死去乾隆皇帝即位胤禵才重获自由。

其实,对于十四阿哥胤禵,康熙帝开始是寄予厚望的,放到西北带兵也许是最后一次考察,没想到仗打了好几年都没有结果,还耗费了无数的钱粮物资,对此康熙是失望的。如果刚开始还有立他为储君的打算,在康熙帝去世前的一刻早已烟消云散了,不然不会让他一直远离京师,远离权力中心,其次在他第一次平定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动的西藏叛乱时就该顺势封他为王爵,而不是一直是小小的贝子。

之所以后世有“十四阿哥皇位被抢”、“雍正篡位”的说法,一方面确实是十四阿哥胤禵在众兄弟中很出众,康熙帝晚年对他异常宠爱、器重,有把他作为储君人选考察的意思,后来明显放弃了;另一方面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不甘心失去帝位,于是在民间到处宣传雍正篡改遗诏的各种细节,渐渐形成野史流传开来,这样既抹黑了雍正,又有了十四阿哥被康熙默认为储君的传言。

0 阅读:1348
评论列表
  • 2021-04-26 12:05

    胤禵是个不错的选择,能文能武,军队上有影响力,内政上越来越有心机了。。缺少个军师。。

  • 2021-05-10 23:29

    兰亭集序里怎么有个于字呢?

  • 2021-05-14 10:04

    康熙想要的是跟他一路思想的人,老四就是[呲牙笑]

    围炉观史 回复:
    确实是这样,康熙老爷子没看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