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竟然成了老古板?是时候还原历史真相了

围炉观史 2020-05-31 00:30:46

在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司马光因为老古板被宋仁宗女儿徽柔公主一通狂怼,而他固执守旧的思想行为更是遭到观众们的口诛笔伐,颠覆了人们对名人司马光一直以来的光辉形象,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光光同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很多人之所以知道光光这个人,是因为他做了三件事让人印象深刻:小时候机智砸缸救朋友,编纂史书《资治通鉴》,反对王安石变法。作为历史上的名人,有人说光光同学聪明机智,温良谦恭,为人刚正不阿、政治手腕高,是儒家教化下的典范;也有人说他在政治上是一个保守的人,不具备改革精神。

官二代司马光

司马光出身于官宦世家,因出生地在光州光山县(今河南光山县),所以被父亲司马池取名光,字君实,他的祖上可追溯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父亲司马池,宋仁宗年间曾做到了三司副使、知府等中级官职,世代为宦多年积累,富裕的家庭条件为光光同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加上光光同学从小就聪慧机敏,六、七岁就能熟诵《左氏春秋》,并做出了“砸缸救友”的事迹,一时间被世人称为神童。

在古代做官,因为交通不便而又调动频繁,很多官员十几二十年一直在路上,这被称作“游宦”。光光同学也不例外,青少年时期随着做官的父亲辗转各地,但他丝毫不放松刻苦学习,同时每到一地访古交友,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增长了见识才干和对社会的认识。因其聪颖好学、博闻强记还受到了当时很多大臣名士的赏识。

光光同学的仕宦之路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20岁的光光同学一举高中进士,成为宋朝士大夫中的一员。刚进入官场,光光同学表现平平无奇,和当时大多数官员一样按部就班进行升迁。这期间,光光的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他虽然怀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按照封建礼教惯例,他必须辞官回家服丧守制。光光同学是个孝子,居丧期间虽然万分悲痛,但却没有因此沉沦放弃做学问,而是化悲哀为力量发奋读书与写文章,同时深入了解下层社会生活状况,对很多历史事件、人物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为后来的厚积薄发奠定了知识基础。

之后,庆历四年(1044年)光光同学服丧期满,在仕途上还算顺风顺水,官职升得很快。光光之所以升官很快,一方面确实很有才能;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枢密使庞籍很看重光光,庞籍既是司马光父亲的好朋友,同时跟光光同学也是忘年交,所以一直很提携他。

皇祐三年(1051年),光光同学由宰相庞籍推荐任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皇祐五年(1053年),司马光任殿中丞,同时担任史馆检讨,成为一名修史的史官。因为工作需要,光光同学开始了对历史方面的研究,为后面编撰《资治通鉴》埋下了伏笔。

对战西夏惨败,庞籍担责

光光同学因为庞籍的赏识,多次担任副手跟随他任职地方。在河东路任职期间,因与西夏对峙,出于保境安民的需要,庞籍听了光光同学的建议,不但拒绝和西夏互市并修筑堡垒,没想到引起了宋与西夏边界冲突,导致宋军大败,将士死伤无数。

事后庞籍为了保护光光一人担当了罪责,贬官罢职,而光光同学因此没有受到任何责罚。这件事对初入仕途的光光影响非常大,一直以来仕途顺风顺水,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挫折。当然光光同学知恩图报,一直很感激庞籍,并在庞籍死后照顾他的家人。

回归朝廷 上书言事为国为民

光光同学在地方历练之后重新回到朝廷,先是担任开封府推官,之后嘉祐六年(1061)起,先后担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等官职,多次上书言事,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国事,同时他还不忘关心人民疾苦,屡次发出减轻人民负担的呼声。此时的光光同学在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既以儒家圣人的修身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在政治上积极进取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关于光光同学,这期间有个故事,光光的夫人姓张,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儿女。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孙后代传承是鼎鼎重要的事,所以张夫人想法设法为光光纳妾,什么买美女、硬塞漂亮丫鬟等等,没想到光光同学视而不见,找理由都给打发了,因为光光说过坚决不纳妾,这在古代官宦妻妾成群中简直是一股清流。因为无子,之后光光同学硬是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为养子。

光光同学因为正直敢谏,受到当权宰执及同僚的打压,因此对谏官感到失望,多次上书当时的宋英宗要求免去官职,不当谏官。这就是光光同学,既然担当大任就克己奉公,职责分明,为国为民,一旦事不可为,也不勉强挂冠而去。

不久,光光同学辞去了谏官的官职,以龙图阁直学士开始做自己喜欢干的事,编修史书。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去世,宋神宗即位,光光同学升官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距离宰执官仅一步之遥。

反对王安石变法

年轻的宋神宗即位后,有感于国势日衰,“三冗”问题已成为国家的毒瘤,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于是大胆启用名臣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改革,企图富国强兵。

光光同学和王安石在私底下是好朋友,一直以来惺惺相惜。但在国事上绝不含糊,王安石历来主张变法开源,而光光同学却主张节流,不到万不得已不作大的改变。因为政见不同,他们在一些问题上针锋相对,甚至在皇帝面前多次展开激烈辩论,并互不相让,说不清楚谁对谁错,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都是出于公心,为国为民。

光光同学对王安石变法并不一概反对,不像有些人为反对而反对,变法开始时别人弹劾王安石时他还帮忙劝服。但在变法逐步深入后,光光同学发现一些变法条令如青苗法等对国家、百姓有伤害,于是坚决反对,并表示自己的强烈不满。

但很可惜,此时的宋神宗为早日拯救危机,实现国家的振兴,听不进光光的有益意见,依然全面支持王安石变法。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任命光光同学为枢密副使,希望他辅佐自己推进变法,但光光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为由,坚决推辞并自请离京到地方为官,神宗无奈同意,让他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政不可为,退居洛阳编纂《资治通鉴》

变法期间,为了不让反对派干扰政令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很多官员都被王安石悉数罢免,因为变法大势已成再加上有宋神宗的鼎力支持,一时间无人敢反对。其中光光的好友范镇因直言王安石“进拒谏之计”、“用残民之术”也被罢官,光光同学愤然上疏为范镇鸣不平,却依然没有什么用。

作为成熟的政治家,光光同学明白了“飓风过冈,伏草犹存”的道理,此时的变法势力太强大,任何反对力量都将遭到无情打压,没有人可以抗衡。于是正值官员的黄金年龄,51岁的光光自请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退居洛阳绝口不再谈论政事,带着几个人在地下室里继续埋头编撰《资治通鉴》。光光同学一生清廉节俭,安贫乐道,吃粗茶淡饭,穿麻衣葛布,把所有的俸禄都花费在修史书中。

而在修史期间,光光同学怕时间不够用,为此还发明了警枕以提醒自己不要睡过头,夜以继日认真写作,每个字都工工整整,连草稿都不例外。元丰七年(1084年),《资治通鉴》全部修完,前后时间长达15年,此时的光光已经66岁了。

重回朝廷拜相,尽废新法

元丰八年(1085年),正值壮年的宋神宗因病去世,年仅10岁的宋哲宗赵煦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氏当政。高太后是一位保守派,当初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她就极力反对,此时王安石已被罢免,她一上台马上就启用了声望卓著且反对变法的司马光,担任门下侍郎(位同副宰相)。司马光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达到废除新法的目的,不断上书朝廷把因变法罢官、贬黜的官员全部召回朝廷重新启用,接着逐步废除新法,相继废除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等。

不久之后,元祐元年(1086年),深受高太后倚重的光光同学担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正式拜为宰相。此时的光光自知生命无多,在去世之前以最快地速度废除了免役法、青苗法,至此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法令遭到全部废除。同年10月,光光同学因病去世。

光光去世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历史对他评价很高。他在思想上致力于儒家仁政治国,十分重视三纲五常;为人孝顺父母,正直诚信,刚正不阿,清廉节俭,一生只有一妻不纳妾室;低调淡泊,做事用功,刻苦勤奋,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政治上有自己的主张且手腕高超,为实现政治目的甘心蛰伏十数载,穷尽一生废除新法,光光同学可以说是儒家教育下的圣人典范。

然而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光光同学也有很多缺点,在很多人眼里,他政治上是一个守旧的保守派,同时他又是一个固执的人,不听人劝,把宋神宗年间好不容易收复的土地还给了西夏人,受到后世很多人的诟病,正如他对王安石的评价“介甫无他,唯执拗耳”,其实他也一样。

在他去世不久后,围绕着新法的存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新旧党争,直到北宋灭亡,这就不是他所能预料到的。

相比历史上的光光同学,电视剧《清平乐》中司马光这个角色在性格上肯定有所夸大,光光同学虽然崇尚三纲五常,有些固执,但绝不会如此老古板,不懂进退让人生厌,所以大家看历史类影视剧不要太较真,就当娱乐娱乐。

0 阅读:25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