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皇宫奉天门,举行了大明王朝第一次封建诸王的典礼。当时共册封亲王九人,分别为: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吴王朱橚(后改周王)、楚王朱桢、齐王朱榑、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檀。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明朝第二次封建诸王,合计七人,分别为:
蜀王朱椿、湘王朱柏、豫王朱桂(后改代王)、汉王朱楧(后改肃王)、卫王朱植(后改辽王)、庆王朱栴、宁王朱权。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明朝第三次封建诸王,合计八人,分别为:
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
换句话说,在洪武年间,一共册封了二十四位亲王。然而到了明末崇祯帝即位的时候,整个明朝也不过才二十九位亲王。我们知道大明皇帝的儿子都可以封亲王,二百多年的积累下来,为什么只增加了这么点数量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
建文帝朱允炆(22人)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虽然这位建文皇帝一心想着削藩,但他面对的却也并不是二十四位亲王,而是二十二位:
赵王朱杞: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册封后不久便不幸夭折,除封。
潭王朱梓: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和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无嗣除国。
新增三人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新天子册封其弟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熞为衡王、朱允熙为徐王。
削爵七人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七月,周王朱橚削爵废为庶人,监禁于云南蒙自。
周王朱橚剧照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齐王朱榑、代王朱桂相继削爵废为庶人,分别监禁于京师南京和山西大同。湘王朱柏被逼自尽,赐谥曰“戾”,除国。
当年六月,岷王朱楩削爵废为庶人,监禁于福建漳州。
当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建文帝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
当年十月,宁王朱权率本府护卫归附燕庶人朱棣,朝廷同样削其爵位。
成祖朱棣(18人)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允炆在皇宫奉天殿自焚殉国。四天后,他的四叔燕庶人朱棣篡位登基。经过这几年的折腾,朝廷的亲王人数从太祖驾崩时的二十二人,反而减少到了十八人。
明成祖朱棣剧照
新增二人: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棣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复爵五人
朱棣即位后,随即恢复了周王、齐王、代王、宁王、岷王的爵位。
降封三人
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七月,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分别降封广泽王、怀恩王和敷惠王。
除国四人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八月,齐王朱榑以“图为不轨之事”的罪名,被削爵废为庶人。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郢王朱栋去世,享年二十七岁,无嗣除国。
谷王朱橞(右)剧照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二月,谷王朱橞以“谋逆”的罪名,被削爵废为庶人。当年八月,安王朱楹去世,享年三十五岁,无嗣除国。
仁宗朱高炽(18人)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伐班师途中驾崩,遗诏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经过永乐朝的折腾,大明亲王的数量从朱棣即位到驾崩,神奇地仍然保持在十八人。
新增八人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仁宗册封次子朱瞻埈为郑王、第三子朱瞻墉为越王、第五子朱瞻墡为襄王、第六子朱瞻堈为荆王、第七子朱瞻墺为淮王、第八子朱瞻垲为滕王、第九子朱瞻垍为梁王、第十子朱瞻埏为卫王。
宣宗朱瞻基(26人)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仁宗在位虽不足一年,却册封了八位亲王,一时间大明亲王的数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二十六人。
除国三人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闰七月,滕王朱瞻垲去世,年仅十七岁,无嗣除国。
汉王朱高煦剧照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失败,被削爵废为庶人。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晋王朱济熿以勾结汉王造反的罪名,被削爵废为庶人。
英宗朱祁镇(23人)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整个宣德朝只做了减法,所以目前的亲王人数是二十三人。
新增六人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二月,晋藩平阳王朱美圭进封晋王,结束了晋国“绝封凡八年”的窘境。与此同时,英宗册封庶弟朱祁钰为郕王。
郕王妃与郕王朱祁钰剧照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三月,英宗册封次子朱见潾为德王、第五子朱见澍为秀王、第六子朱见泽为崇王、第七子朱见浚为吉王。
这里做个备注,郕王在位期间册封的三位亲王:沂王朱见深、荣王朱见潾、许王朱见淳,要么改封,要么夭折,就不再单独列出。
除国四人
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卫王朱瞻埏去世,享年二十三岁,无嗣除国。
卫王朱瞻埏剧照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六月,越王朱瞻墉去世,享年三十五岁,无嗣除国。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正月,梁王朱瞻垍去世,享年三十三岁,无嗣除国。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二月,郕王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一岁,无嗣除国。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由郕王成为了皇帝,当时已经除封。但英宗在南宫政变之后,又将他重新废为郕王。
宪宗朱见深(25人)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朱祁镇驾崩,遗诏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和明初的动荡相比,此时的大明王朝在控制宗室这一块,已经慢慢走上正轨。虽然亲王人数从二十三人增加到了二十五人,且并未发生谋逆除国这样的恶性事件。
新增七人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七月,宪宗册封第八弟朱见治为忻王、第九弟朱见沛为徽王。
兴王朱祐杬剧照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宪宗册封第四子朱祐杬为兴王、第五子朱祐棆为岐王、第六子朱祐槟为益王、第七子朱祐楎为衡王、第八子朱祐橒为雍王。
除国二人
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二月,忻王朱见治去世,年仅十五岁,无嗣除国。当年九月,秀王朱见澍去世,年仅二十一岁,无嗣除国。
孝宗朱祐樘(30人)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朱见深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宪宗是明朝第二能生育的皇帝,因此孝宗即位之时,亲王人数暴增到了三十人。
明孝宗朱祐樘剧照
新增五人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八月,孝宗册封第九弟朱祐榰为寿王、第十一弟朱祐梈为汝王、第十二弟朱祐橓为泾王、第十三弟朱祐枢为荣王、第十四弟朱祐楷为申王。
除国二人
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十月,岐王朱祐棆去世,享年二十四岁,无嗣除国。
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七月,申王朱祐楷去世,年仅十七岁,无嗣除国。
武宗朱厚照(33人)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朱祐樘驾崩,遗诏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虽然孝宗子嗣稀薄,但凭借着老爹留下来的遗产,大明亲王的人数进一步攀升到了三十三人。
除国二人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正月,雍王朱祐橒去世,享年二十七岁,无嗣除国。
宁王朱宸濠剧照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以武宗并非孝宗子嗣的理由,在封国江西南昌起兵造反。不过这场准备多年,声势浩大的叛乱,仅仅坚持了一个多月就被平定。
在起兵之初,武宗就将朱宸濠革其封爵,削其属籍。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十二月初五日,朱宸濠在通州被赐死,死后还被焚尸扬灰。
世宗朱厚熜(31人)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朱厚照驾崩。因其无嗣,故而由堂弟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入继大统,即明世宗。武宗朝即位时亲王人数达到顶峰,此后慢慢下降,是不是也预示着明朝国运开始走上下坡路?
新增二人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二月,世宗册封第三子朱载坖为裕王、第四子朱载圳为景王。
裕王朱载坖剧照
除国七人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朱厚熜赴京继位,经过大礼议的斗争,其父朱祐杬最终追尊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兴国除封。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七月,泾王朱祐橓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无嗣除国。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七月,寿王朱祐榰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无嗣除国。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九月,徽王朱载埨以“僣拟窥伺”的罪名被革爵降为庶人并且削除世封。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闰七月,汝王朱祐梈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无嗣除国。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二月,伊王朱典楧以“私造兵器”的罪名,被革爵降为庶人并且削除世封。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正月,景王朱载圳去世,享年二十九岁,无嗣除国。
穆宗朱载坖(26人)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朱厚熜驾崩,由大学士徐阶代拟遗诏,命裕王朱载坖继位。世宗在位时期便以爱折腾而闻名,而亲王人数的大幅下降,似乎也在无形中印证了明朝的气运。
大学士徐阶剧照
新增一人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二月,穆宗册封第四子朱翊镠为潞王。
除国二人
朱载坖即位之后,原来的裕国自然要除封。
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十月,辽王朱宪㸅以“僣拟淫虐”的罪名,被革爵禁锢,削除世封。很多人都说这是大学士张居正和辽王的私人恩怨,日后张居正倒台后之所以受到清算,辽王家族的反戈一击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神宗朱翊钧(25人)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翊钧继位,即明神宗。
新增四人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神宗册封第三子朱常洵为福王、第五子朱常浩为瑞王、第六子朱常润为惠王、第七子朱常瀛为桂王。
福王朱常洵剧照
熹宗朱由校(29人)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朱翊钧驾崩,遗诏皇太子朱常洛继位,即明光宗。但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一月天子”,遗诏皇长子朱由校继位。
新增一人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九月,熹宗册第五弟朱由检为信王。
崇祯帝殉国剧照
结语: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朱由校驾崩。而当朱由检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由信王的身份入继大统之时,大明王朝依然存续的亲藩不过二十九家。二百多年前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初,大明亲藩数量也不过二十二家,增幅在三成左右。从这么长的时间线来看,真不算多。
而且有一点很神奇,不管皇帝有几个儿子,亲王数量却一直在三十人左右徘徊。从曲线来看,武宗即位时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但是到了神宗以及崇祯帝在位之时,这个曲线是向上的。可惜内有李自成,外有皇太极,大明王朝终于在内忧外患中走向末路。秉笔“直书”历史的文人们,自然要将明朝灭亡的锅,甩到宗室的身上,也不管自己的屁股是不是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