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中医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

夜空文化 2024-04-09 01:25:19

记得小时候,小的病症不需要到县里的医院,村里就有医生,也有买药的地方。医生看不了大病,但看个头疼脑热、到家里打针输液还是没问题的;买药的地方记得是叫“药社”,这大概不是它的官方名称,但大家都这么约定俗成地叫,也是一些常规的药,比如去痛片、氟哌酸,还有一匣子一匣子的中药材……

在读到《国医》这本书、读到老中医陈万举的故事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印象中小时候所见到的村里的医生或者说“药社”。一开始没很注意,以为读的是一本和中医有关的小说,读到最后以及掩卷深思的时候才发现,书的作者就是书里那个老中医的儿媳妇,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本非虚构的小说或者不如说是一本带点儿故事性的纪实作品。陈万举是一个老中医,而且小有本事,治了不少病因堪称疑难杂症的病人,确实很了不起;而且还是一个很不错的老中医,很符合书的封面上那两句评语式的话:“医者仁术,世无难治之疾;一生悬命,万难不改初心。”这正是对陈万举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的概括。

中国的传统医学,一般主要是指汉族的传统医学,正式的名称是“中医”——而“国医”就是是中国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统称,不过这个名称一般不怎么用,大家还是习惯用和“西医”相应对的“中医”。中医经历了几千年的继承发展,或许不能解决了所有的病症,但肯定解决过许多病症,

一些人不怎么信任中医,或许主要是觉得中医学主要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那些“气”“形”“神”终归是有点儿玄而又玄的意味。其实,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来探求病因、病性、病位,进而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来加以治疗、使人康复。《黄帝内经》是中国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东汉的张仲景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书里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唐代的孙思邈编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人尊为“药王”。明代的李时珍则著有《本草纲目》,他被后世尊为“药圣”。但在后来西医的冲击下中医有所没落,直到2003年“非典”以来中医开始复苏,直到不久前才结束的三年疫情。

中医有用,而且有大用,这是毫无疑问的——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可作为一个新的佐证。但大家固有印象中的中医,好像依然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样子。但春桃——《国医》这本书的作者——将会告诉更多的人,中医既然能够绵延千年,就已经证明了它的非凡价值和意义。毕竟,从1938年起,陈万举坐堂行医76年,救治病人10余万,曾用哭疗根治过“脑涎,”用笑疗治好过“忧郁症”,用“飞车”治愈过“夹肠疝”,甚至还曾经让哑巴开口说话、让无数不孕不育者枯木逢春,乃至于让肝癌晚期患者延长生命达十余年……作者不但是在写自己的老公公的一生,而且也是在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中医有用,而且有大用。中西医统筹,无疑会更有用处。

作为一本纪实作品,书中对中医的具体诊疗手段、过程有着相当详尽的描述,如果正好有对应的病症,其实不妨照实采用。病症之外,其实还可以学习一些做人的道理——陈万举这个老中医,他的成长故事、他的从医经历,还是有许多可称道、可借鉴之处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