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瀚同志《忆新疆》手稿:对军垦事业充满怀念、热爱和向往

修为之士 2023-12-21 17:54:03

《忆新疆》手稿是张仲瀚同志1979年为纪念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30周年写下的,也是张仲瀚同志的遗作。《忆新疆》手稿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张仲瀚同志对新疆的怀念和热爱,对新疆军垦事业的执着和向往。

张仲瀚,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县。

芦沟桥事变后,他组织成立了河北抗日民军,后将武装部队交给共产党,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

南泥湾大生产中受到毛主席赞扬。

解放大西北时,张仲瀚任一野一兵团二军六师师长。

1949年人民民解放军进疆后,历任二十二兵团九军政委,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自治区党委常委,1956年任中国农垦部副部长。

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迫停止工作,奉命离疆赴京,被隔离审查、监护长达8年之久。

1980年3月9日,因心脏病恶化逝世。

张仲瀚同志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始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新疆的军垦事业上,为我国的农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9年9月,张仲瀚同志在重病中,,上书党中央总书记,陈述自己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建议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注:新疆兵团于1976年撤消,1981年底恢复)。

1979年8月,乌鲁木齐军区为纪念进军新疆30周年,特约张仲瀚写一篇文章,他欣然应允,选题为《忆新疆》。

《忆新疆》是张仲瀚同志的遗作,全文计划写11小节:

1.老兵歌;

2.进军前后;

3.把党的政策带到起义部队中去;

4.为执行毛主席的命令;

5.南泥湾精神的大发扬;

6.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

7.第一个曲折;

8.又恢复了战斗;

9.没有各种经营就没有农业;

10.时刻记住三个队;

11.新疆永远属于自己的祖国。

1979年秋动笔,当时张仲瀚同志病重住院,每天上午治疗,下午坚持抱病执笔写作此文,生命垂危的日子里,依然不忘著文之事,只是文章未竟,全文计划写11小节,只完成了三小节,人已驾鹤西去。

《忆新疆》开篇写道:我在新疆从事过军垦,和那里的各族人民并肩工作的同志们一起度过了17个年头。在我的一生中,有这么长一段时间为新疆工作,使我感到幸福。我离开新疆,已经13年了。如果同什么人谈起新疆来,至今我还习惯地说“我们新疆”。如果有人说新疆不好,我很不高兴,几乎是本能地立即加以反驳,并且滔滔不绝地向他们解说新疆的好处,新疆之大,以及新疆如何重要……

张仲瀚同志在文章中写到:“我在新疆工作过,虽然工作没做好,但和那里的各族人民,和那里的山山水水,和那里并肩战斗的同志们一起度过了17个年头。我热爱新疆,我为新疆工作感到幸福和有意义。”

“......如果有人说新疆不好,我几乎是本能地立即加以反驳,并且滔滔不休地为他们解说新疆的好处,新疆之大以及新疆如何重要。

“.......新疆有广袤无边的可垦荒地,有水、有草、有绿洲、有海潮

般地出没的牛羊,有极其丰富多样的宝贵矿藏。新疆是鱼米之乡、爪果之乡、歌舞之乡,是各民族团结互助,欢乐聚居之乡,是我国西部边陲的重要屏障......建设新疆是我们祖国的富强之路。”

“我从来反对那些怀着恶意诅咒新疆的人,反对那些对新疆建设和祖国安危漠不关心的人。”

“今天为纪念进军新疆三十周年而写这篇短文时,忽然想起我在新疆写的一首五言诗,名“老兵歌’......虽然不是一气呵成之作但可看出生产兵团在新疆这一特定环境中正在干什么,是怎样把毛泽东思想与新疆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张仲瀚同志对新疆的怀念,对新疆的热爱,对兵团事业的执著。

张仲瀚的《老兵歌》,是对新中国军垦事业的总结,博大精深,手稿中“放下我背包,擦好我炮枪。愚公能移山,开我万古荒”“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的诗句,都展示了张仲瀚远大、宽阔的襟怀,和于新疆军垦事业的热爱。这些不朽的诗句,将永远激励着军垦儿女秉承军垦前辈的遗志,不断前进。

张仲瀚同志去世后,其生前秘书罗承瑛经多种渠道反复查找,最终找到了张仲瀚同志生前绝笔《忆新疆》和《老兵歌》手稿,并捐献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如今,将军未写完的手稿,被珍藏在兵团军垦博物馆一楼展厅内,纸页泛黄的手稿片段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来源:军垦之歌

推荐阅读:

张仲瀚:兵团肩负着为国家提供大量粮食和棉花两项主要任务,满足国家的需要

解放初,张仲瀚为啥被提名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人选,担任外交官有哪些条件?​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