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2年2月,王震将军给了林海清一本新疆的历史资料,并指示他:“玛纳斯县以北有个莫索湾,左宗棠屯垦开了三十余亩土地,现在荒了八十余年。你带几人去看一下情况如何。”
按照王震将军指示,林海清组织了十几个骨干,有修水利的,有搞土木工程的,有个姓马的技术员是搞水利和土地规划的,还有运输部劳改支队长陈志清,还有几个工作员到莫索湾现场勘察。
他们从玛纳斯,经小李庄、十户滩、长天地,到莫索湾。
在经过长天地村庄时,那里有几户人家。他们请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带路。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他听他爷爷说:莫索湾是个好地方,亩产小麦几百斤,萝卜白菜好几斤一个。我们由他带路,进入了莫索湾。
莫索湾里有两个已废弃的古城:西营和东湖,是左宗棠屯垦时建的。
西营是个四方形的城,里面的房屋都已倒塌,但城墙还很完整,所有的房屋及城墙都是用土坯建成的。在每座房屋废址里都摆有棺材,里面装有尸体,都穿着大布衣服,有的没有腐烂,变成了木乃伊。有的房屋里还有石碾、石磨。
东湖已经全部倒塌,变成了芦苇滩。莫索湾里遍地都是一丈多高的梭梭柴,野驴、野骡和狐狸在梭梭柴中窜来窜去,一见到人来就躲开了。
当晚,他们就住在西营里。
第二天,他们继续勘察,发现土地十分肥沃,可以开出一百多万亩,但是缺乏水源。果然如材料所说,有八十余亩已开垦过的土地,但后来又荒废了。
第三天,他们回到乌鲁木齐,向王司令员、张参谋长(军区张希钦参谋长)汇报勘察结果。
王司令员听后,高兴地说:“好。如果开到一百万亩土地,就要种五十万亩棉花。”并指示:“立刻组建农十师(以新疆军区后勤部运输部绥来生产建设总队、乌苏生产大队和解放军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十九团整编的农建二十八团组建,隶属解放军二十二兵团),现有30团、28团(解放军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第十九团)一个劳改支队,还要三万劳改犯人给你们。先要解决水利问题。”
开发莫索湾时,军垦战士把锅灶搬进了戈壁滩
他们又开会研究了水源问题,最后决定修建大海子水库(1958年5月1日动工修建,建成之后改称跃进水库。1957年11月,农八师副政委刘炳正找到张仲瀚副政委,提出农八师开发莫索湾。
张仲瀚副政委当即带着刘炳正找到王恩茂书记,王恩茂书记同意,但是修改成军民共同开发,农八师垦荒60万亩,玛纳斯县垦荒50万亩),容量在八千万至一亿方左右,接纳玛纳斯河的水,水源很充足。
解放军二十二兵团根据王司令员的指示精神,1953年3月组织了师的领导班子,林海清任师长兼政委、党委书记,韩荣福任副师长兼参谋长(解放军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副师长、阿山军分区副司令员),刘炳正任副政委(步兵二十五师七十八团政委),刘三朵任副参谋长(新疆军区后勤部运输部生产建设总队总队长,1954年3月任参谋长),张志勇任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后勤部运输部生产建设总队政委),吕华任干部部部长(新疆军区后勤部运输部绥来生产建设总队副政委,1954年4月任干部部部长),李志华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兼财务处政委(1953年9月任)。
干部确定后,林海清就带着八个汽车连到天水接运来自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的八万劳改犯进疆,到1953年七月份停运。
中央(实际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派人整顿新疆财经工作以后,农十师就没有进人了。
到1955年3月,兵团来了一个下马风,撤销三个师(农三师、农九师、农十师,实际为精简机构、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有武装的生产单位,却按照人民解放军的部队设置1个师3个团1个特务营6个直属连的建制。
况且农八师和农十师仅仅相隔20多公里,张仲瀚撤销合并三个师无疑是正确的思路)。
到1955年3月份,农十师和农八师合并。兵团领导决定的结论是枪毙大海子,撤销农十师,放下莫索湾,直到到1958年才又重新修建大海子水库,开发莫索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