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元旦刚过,范子久同志(时任解放军六军十六师供给部政委)和刘炳正(时任六军十六师保卫科副科长带领 49名政工干部到了二十六师七十八团(石河子总场前身)。
为把部队完全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他们立即着手建立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团、营、连分别设立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建立团党委,设立政治处。
范子久任政委,刘炳正任政治处主任,七十八团有3 个营、18 个连队。因为老部队来的干部太少,大部分连队只能配一名政治指导员,个别连队才能配正副政治指导员
刚起义过来的七十八团,部队思想混乱,政工干部们明显地感觉到与起义官兵之间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壁。
可以看出,起义军官们见了政工干部表面客客气气,内心却怀着深深的戒意;士兵见我们恭恭敬敬,眼睛里却流露着疑惧的目光,不少人带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认为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是“游击队”战胜了“正规军”,“成者王侯败者寇,也只能听共产党的摆布了”,极少数人还对起义有抵触情绪。
部队里很多军官是黄埔军校学生,由于长时期的反动教育,还很崇拜蒋校长,一提校长的名字就不由自主地挺胸立正,对批判蒋介石很不习惯。
历史上有问题的人呢,更是心神不宁......至于军队要参加生产劳动,减轻人民负担,更是闻所未闻,把军队实现自给自足视为天方夜谭。
根据党中央对起义部队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政工干部首先向广大起义官兵明确宣布人民军队的性质,强调人民军队不是欺压人民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人民军队实行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团党委还发动部队开展诉苦和民主运动。
经过深人动员和启发教育,广大士兵阶级觉悟迅速提高,思想很快向正确方面转变。他们纷纷以自己的血泪史,愤怒控诉旧社会的罪恶。
七十八团官兵有 607 名亲人被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强盗残害致死,有些士兵在哭诉自己和家庭的悲惨经历时,悲痛得昏倒在地,其情其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阶级仇、民族恨,使部队官兵认识到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代表着正义,必然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压迫、剥削人民,遭到人民的反对,必然失败。
那些有历史问题的一般士兵,在“坦白从宽、既往不咎”的政策感召下,纷纷主动向组织交待自己的问题,得到宽大处理。
起义军官,只要改变立场站到人民方面,就保留原职原薪。
政工干部与士兵一样,都是供给制,而且凡事吃苦在前,带头开荒造田,打柴背粮,带头打扫厕所卫生亲自给士兵生炉子取暖,夜间查哨查铺,替换值班哨兵·...··政工干部带来的人民军队官兵平等、军政一致的优良作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起义官兵的心田,极大地增强了党的政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起义部队中的下层军官,大多是抗日战争时期投奔黄埔军校的中学生,有定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程度。他们投奔黄埔军校是为了寻找个人和救国的出路,但接受的是反动教育。
对他们的反动思想给予消除,其民族意识则要启发提高,促进他们的上进心,充分发挥他们有文化、有知识的特长。
经过诉苦和民主运动,全团士兵扬眉吐气,军官轻装上阵,部队面貌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
在党中央屯垦戍边和人民军队要减轻人民负担的伟大号召下,七十八团开始了艰苦的垦荒创业,在茫茫荒原上开出了军垦第一犁。
1950年,全团当年修渠 49.9 千米,开荒 839.47公项(12 592 亩),生产粮食 117.2 万千克,名列全师之首。
团结、教育、改造,首先要有团结的真诚愿望,让事实说明团结的真诚。
起义部队实行“革命不分先后”.“爱国家”,“既往不咎”“重在现实表现"的政策,对表现好的起义官兵,一视同仁地发展他们人党人团。
比如廉殿邦、姚理成、李绍业等,都是普通的起义士兵,解放前苦大仇深,经过诉苦运动,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不仅加人了共产党还当了政治指导员,以后还当了团政委、团长。
大部分军官随着军垦事业的发展需要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也都提升了。
如七十八团团长王慕韩因为积极支持起义,维护地方秩序有功,获西北解放纪念章。他领导部队生产成绩突出,以后成为农八师主管农业的副师长。
还有原来的连长吴志英、崔文斌、高德云,副连长杨林启,排长王有为,也都先后被提拔重用,提升为团长、副团长。
当然,对个别坚持反动立场、继续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军官,则给予严厉惩处,从而使全体起义官兵认识到,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起义部队中原来的反动党团组织、帮会势力很快土崩瓦解,党组织成为部队的坚强领导核心。
对起义部队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的同时,七十八团党委还十分注重部队成分的改变。
从 1950 年开始,一批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的学员加入部队,如陆振欧、戴和等同志,就是那时的学员。
随后,山东、湖南等地的翻身农民也一批又一批地来到这里,为这支部队注人了新的血液,使起义部队在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完全溶人到人民军队的序列。
贯彻起义政策也难免招来一些闲言碎语。
有人就发牢骚:“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不革命。”对诸如此类的不正确议论,政工干部反复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如果起义的同志表现再好、贡献再大也不信任、提拔、重用怎么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党的事业怎么能兴旺发达?真诚的团结,耐心细致的教育,结出了丰硕成果。
在解放初期的“三反”、“五反”等运动中,在长期艰苦创业劳动中,部队一直很稳定,成为屯垦戍边的一支重要力量。
七十八团不仅在开荒生产中取得突出成绩,还先后在 1950年和 1951年两次抽出连队参加剿匪,都出色完成了任务。班长魏祥云等同志,在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为保卫边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以后屯垦戍边的岁月里,七十八团起义官兵里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有些还成为兵团甚至全国的劳模。
像全国机务标兵侯正元,西北劳模杨德荣,兵团一级劳模张洪奎,兵团二级劳模王永盛、贺全洲、汪海全、王忠汉,政治工作模范廉殿邦等,他们都是在这支部队里成长起来的。
现在很多起义的同志已年逾古稀,有些已经谢世,他们为建设、保卫边疆,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