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车的故事
文/常明源
五斤和四娃同住在黄土高坡上,一个风景秀丽的古老山村,村子方方正正,周围是茂密的 绿树郁郁丛丛,村内南北∫两条大街,自西向东。青砖篮瓦的民宅整齐排列。
四娃听父亲说:在汉朝,王莽为了篡权当皇帝,用药酒毒死老刘(他的女婿),把身怀有孕的女儿,正宫娘娘打入冷宫,女儿在冷宫生下刘秀,刘秀长大以后,被他四叔王救走。王莽追杀刘秀,他四叔王给他一匹马,让他奔走四方,寻访二十八宿名将,保他恢复汉室江山。这一天,刘秀骑马来到四娃家村的东岭上,眼观前面有一村庄,伟严壮观,心想此村乃风水宝地,定是藏龙卧虎之乡,立即下马,牵马徒步前行。当刘秀行至村前寨门阁下时,四下观望,只见村前一条深沟向东延伸,直通山下,刘秀大失所望,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村子的风脉,被这一条深沟冲走了。可惜呀!于是上马扬鞭,直奔西方。他却不知这里勤劳,艰朴,智慧的村民,为了挡住这条深沟,不再向西延伸,以至于把村子分成两半,在村东门口修筑了一个砖砌的洞子,青石铺地,可以通车行人,洞上修建关音普萨庙,保佑村民平安,使得建村六百多年来,,虽经千百次暴雨冲刷,大沟没有向村中延伸一步,不知负出了多少人力物力,辛劳血汗的代价。
五斤和四娃,同年同岁,祖祖辈辈做邻居,只隔一道墙。 五斤出生时身量小,只有五斤重,虽有真名,但是在学校,同学们都叫他五斤,叫惯了,他也不怪。
五斤长大了,发福了,变得五大三粗。五斤家境殷实,富足,不愁吃喝。他为人忠厚老实,善良大方,乐善好施。家乡刚解放不久,困难户多,五斤常常把家里的熟红薯干,烘柿,柿饼,大枣,拿到学校,让小伙伴们吃。
四娃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衣不敝体。
在学校上晚自习时,四娃常常趁五斤的油灯学习,四娃品学兼优,五斤学习较差,五斤常常找四娃帮忙做功课。
在村子里,乡亲们称他们俩是精细伶俐和糊涂蛋,精细伶俐不用说指的是四娃,糊涂蛋的帽子自然会戴到五斤头上。
刚解放时,村里丈量土地,队里常常叫四娃去记帐,不论怎样不规则的地块,四娃都能把它分割成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进行测量计算。
五斤和四娃,一同上学,一同下地割草,拾柴,一同玩耍,上树摘烘柿,捉鸟,打叠留。
刚解放不久,经济落后,乡亲们多少年来,面对黄土背朝天,把一生的汗水,洒在脊薄的田野里。别说女人足不出户,就是大男人,除了到八里外的集市上,买点农具,日用品外,很少到县城去。原因是一来没钱,二来没有汽车,需要步行。
这一年,五斤随着父亲,到五十里以外的义马去拉煤,父亲赶着牛车,五斤坐在车上,闭着双眼,牛车咯登咯登的走着,五斤总觉着车往后退,睁开眼一看,其实车往前走。
牛车在坎坷不平的黄土路上,缓慢地前行。五斤看到朦胧中的远山,地边一行行的柿树,路边繁茂的荆棘,还有零零星星的村落中,冒出的缕缕炊烟。五斤心里美滋兹的。
这一回在义马,五斤可算大开了眼界,他看到了城市的高楼大厦,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大街上明亮的电灯.笔直宽阔的马路....最让他感到惊奇的是,他还见到了一列运煤的火车。
正是秋风扑面,黄叶飘零,秋虫唧唧,蛙呜阵阵的傍晚,乡亲们习惯地端着大铂子碗,盛着鼓尖尖的一碗红薯饭,在大门外砖台地上,坐着吃饭,大家边吃饭边聊天,尤其想听听去过城市的五斤的见闻。
四娃说:“五斤,说说你在义马,都见到了啥稀罕事?”
“好,既然你们想听,那我就给你们说说。”五斤一本正经地说:“那楼又高又多,那汽车屁股后面冒着黑烟,一辆接着一辆,撵贼似的跑,那马路 ,宽的能并排走咱十几辆牛车,特别是那火车,五斤提高了嗓门,火车呀!你们见过吗?一节连着一节,长的很呢!那一节车箱装的煤,咱五十辆牛车都拉不完。那火车头上冒着又粗又黑的浓烟,只听莽——的一声长叫,卡卡嗵嗵,卡卡嗵嗵,飞也似的跑走了,就那,还是爬着走哩,要是立着走,恐怕跑的更快了。”
在场的人,个个听得目瞪口呆,异常惊讶,但谁也不笑,因为谁都没见过火车,自然都信以为真。
四娃听得出神入化,心想那火车也太神奇了,这辈子不知能不能见见火车。
后来,有一次四娃和邻居小伙伴们,在一起捉迷藏,四娃朦着眼睛,来回跑着抓人,不小心碰住石头摔倒了,造成手腕骨伤。
四娃的大哥在县里当干部,大哥带着四娃乘火车到市正骨医院去看病。在火车站,四娃亲眼目睹了火车的真实模样。在火车上,隔着车窗,四娃看到外面向后飞跑的树木,房屋,行人......这时四娃才知道,五斤所说的火车,的确是一节连着一节那么长,的确跑的飞快,但火车永远也站不起来,更不是站着比爬着跑的更快。
以后的岁月中,每当四娃讲起火车的事,五斤羞愧的脸,红到耳朵根。
2024.11.17
作者简介:
常明源,笔名牧舟,宜阳县三乡古村人,人民教师,年轻时喜欢文学创作。曾在牡丹杂志发表过小说,在大学报上发表文章数篇。几十年来,常常读书练笔,愿把毕生精力献给文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