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7月,豫东战役结束以后,粟裕率领华野机关及参战部队一面休整,一面筹划华东野战军的战略出击方向。他认为,豫东战役的胜利,是一个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的重大转折。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推动战局向战略决战的方向发展。
粟裕认为,在战略决战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从当前敌我态势和战争的发展趋势看,有必要也有可能集中华野全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正在酝酿的攻占济南的战役设想,无疑是下一步围绕徐州地区进行华东战场战略决战的最重要的战役方向。
7月13日华野许(世友)谭(震林)兵团一举攻占了兖州。济南周围300公里的广大地区被华野控制,济南成为一座孤城。这样就把举行济南战役提上了日程。
即将进行的济南战役是继豫东战役以后又一次高度集中统一的大兵团攻坚歼灭战。此战,既要歼灭济南10万守敌,又要成功阻击从徐州地区北上的邱清泉、李弥、黄百韬三个兵团17万人的北援,形成下一步进行南线战略决战的有利态势。
为了确保攻济打援的胜利。粟裕两次向中央军委建议,集中华野全军执行这一作战任务。8月11日,他与陈士渠、唐亮、张震、钟期光联名上报,提出雨季全军休整结束后集中华野全部30万人参加“攻济打援”的战役。并调苏北兵团参加,中央军委批准了他们的建议。
按照这个部署,华野各兵团即从苏北、皖北、豫东各地向山东集结。这次战役,华野参战兵力达到15个纵队32万人,超过了国民党济南守军和可能增援之敌总数的28万人,第一次实现了华东战场上华野兵力超过蒋军的优势,从而使华野在战役和战略上都掌握了主动权。
在战役目标上,以攻占济南为唯一目的,并求歼援军一部。在兵力部署上,以参战兵力的44%,计14万人用于攻城,用56%的兵力共18万人组成打援集团。根据军委指示,攻城集团由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指挥,打援集团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
1948年9月6日,离济南战役发起时间前10天,粟裕率华野指挥机关进入指挥位置,——济南与兖州之间的大柏集,北距济南80公里,在这里他可以更好地关照全局,兼顾攻城打援两个战场。
济南战役是华东野战军东西兵团重新会合后第一次大兵团集中作战。要求指挥上高度集中统一,各部队密切协同动作。当时陈毅已调到中原工作。中央军委决定,陈毅在华野的党政军职务由粟裕代理。粟裕担负着领导和指挥华野全军的重任。除了集中精力对付敌人以外,还要用不少精力调整内部关系。为此,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致许世友的电报中强调指出,“这次作战部署是根据军委指示决定的”,并指令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在担负攻城集团指挥责任的同时,再次重申“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济南虽是国民党经营多年,有坚固城防工事的大城市,有十万国民党军的重兵防守,在解放军东西集团的猛烈攻势下,仅用八天八夜就被攻克。而企图从徐州地区北援的邱清泉、李弥、黄百韬3个兵团,在解放军18万打援集团严阵以待的强大威慑下,虽经蒋介石一再严令督促,始终不敢向前推进,在济南被攻克后,连忙缩回到徐州、商丘一带,暂时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