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派”干部到底抖的什么“派”?

晶源阅览趣事 2025-02-06 11:02:38
#律师来帮忙# 春秋时期,鲁国上卿大夫季文子位高权重,却生活简朴,家无奢华之饰,厩无肥马之迹,府无金玉之藏。仲孙它劝其应显官威,季文子却道,国家形象实乃高尚品德之彰显,非美妾良马所能筑就,贪奢好华,实为不德。仲孙它所言之“派头”,乃官本位思想之体现,美妾良马、家财万贯、锦衣玉食,皆权力之象征。此风封建社会盛行,而今亦未绝迹。某些领导干部追求装饰排场,讲面子耍威风,被称“抖派”。他们抽天价烟、戴名表、坐豪车,处处显摆权力,时时彰显身份,傲慢轻侮,令人生厌。在群众面前炫耀人民赋予之权力,行径丑陋,状若偶人。 一些领导干部无视规章制度与组织程序,用权任性,肆意妄为。他们中有的搞“家长制”“一言堂”,如贵州省凯里市原市长洪金洲独断专行,不容他人提出不同意见;有的拍脑袋决策,如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上任不久便一意孤行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导致状况频出,民怨沸腾;有的任人唯亲,拉山头、结“小圈子”,如虞海燕在任兰州市委书记时,将大量酒钢公司亲信调任兰州市核心岗位;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将主政领域视为私人领地,滥用警权为自家公司护航。这些人将政治“责任田”变为个人“一亩三分地”,一手遮天,最终落得身陷囹圄,为人所不齿。 另‬‬‬一些领导干部信奉“无利不起早”,将手中权力视为寻租的资本,用以谋取个人、亲友或小团体的私利。他们利用经营管理、规则制定、信息披露等职权,将公共权力部门化,进而私有化,中饱私囊。有的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变相提升福利待遇;有的行业和企业则依靠自身资源或优势,违规进行同业经营,捞取不当利益。在资产资源交易中,他们贵买贱卖,采购招投标时搞“萝卜”中标,肆意违规谋利。还一些党员干部违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利用内幕信息倒买倒卖,或透露给特定关系人从中获利,行为恶劣,影响极坏。 还‬有人将公权力与个人享受视为一体,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追求奢华生活。部分党员干部俨然将公家资金视作私人金库,随意支取,如苏树林在中石化及福建任职期间,均肆无忌惮地报销私人费用。有些领导干部为彰显其级别与地位,肆意挥霍公款,满足其“高人一等”的虚荣心,如新疆自治区司法厅原副厅长任杰灵,出差非头等舱不乘,若无头等舱,宁愿推迟行程也不愿“屈就”。拥权自傲,谱摆得极大,荒诞至极,如时任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出国,竟要求带上厨师及全套厨具以确保能吃到中餐;宁波市原市长卢子跃则派公车千里迢迢接送理发师。这种在生活享受上的极度放纵,势必将其推向腐败的深渊。 更‬有甚者‬‬将权力、职务视为高人一等的标志,对党员群众态度傲慢,官气十足,满口官腔,摆官谱,抖官威。他们中有的不愿深入基层,不愿为群众排忧解难,甚至回避与普通群众接触;有的追求前呼后拥的排场,出行要人伺候,下雨有人打伞,故意摆出“与众不同”的架子,与群众保持距离。还有的与下级、群众交往时态度傲慢,吆五喝六,口气蛮横;有的则冷漠无情,推诿扯皮,故意为难群众,动辄以“研究研究”“商量商量”为借口拖延不办。这些行为像一道屏障,阻隔了与群众的情感交流,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群众对这样的干部深恶痛绝,给他们戴上了“抖派”的帽子。 领导干部抖派行为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仅在自己与群众之间筑起高墙‬,割裂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造成了情感上的隔阂,让‬服务群众成为空谈‬,威信荡然无存。而且,抖派行为往往与物质追求紧密相连,随着炫耀攀比心理的不断升级,私欲膨胀,权力寻租、公权私用等不正之风随之滋生,最终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商纣王因一把象牙筷而开启奢靡之风,贤臣萁子劝谏无果,最终商纣王抖派愈演愈烈,君臣离心,国破家亡。由此可见‬,抖派非但不能树立权威,反会丧失威信;非但不能凝聚民心,反会离心离德;非但不能得到群众敬仰,反会沦为孤家寡人。 和群众“一个样”是中共‬一贯的优良传统。在党中央进京的前夜,毛泽东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警醒全党切勿因胜利而脱离群众,切勿因掌权而高傲自大,切勿因有权而腐化堕落。苏共取得政权后,建立特权制度,一心追求奢靡,最终为其失去政权埋下了思想祸根。领导干部有无抖派作风,群众心如明镜。焦裕禄等好干部以身作则,深受群众爱戴;而那些抖肩有人接衣、下基层半臀坐凳的干部,既难做好工作,又令群众反感。《荀子·劝学》有云,蒙鸠以羽为巢,系之苇苕,风至则巢毁卵破。领导干部若将形象系于抖派,必遭此祸。唯有秉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方能赢得群众赞誉,光辉永驻。
0 阅读:4

晶源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