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传说有一位老父亲在看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后,被其俨雅的气质所折服,满心想着自己那个即将出生的孩子能够如李煜一般就好了。没成想他竟然在不久后真的拥有了一个皇子,且这个皇子最后“相当幸运”地成为了李后主2.0版本。故事中的老父亲便是宋神宗赵顼,皇子则是宋徽宗赵佶。或许是命运使然,赵佶还在牙牙学语时,赵顼就去世了,年仅38岁,继位的是赵顼的六子赵煦(即宋哲宗)。
十五年后,赵煦也英年早逝,年仅25岁,鉴于前面两任皇帝的身体素质都不咋滴,且赵煦无后,宫中的向太后(神宗皇后)力荐一向精力旺盛的赵佶继位。赵佶或许觉得自己的皇位是捡来的,对治国理政着实不上心,对文学艺术倒是情有独钟。好端端的赵宋王朝被他弄得糟糕透顶,就连他自己也“光荣”地沦为女真人的俘虏。话说赵佶这种人在危难之时,竟然也曾想过自我救赎,只可惜他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长相不错的宋徽宗
一、宋徽宗的自我救赎1、颁下《罪己诏》
都说男怕入错行,宋徽宗无疑是入错了行,他身为皇帝,不思黎庶之苦,一心痴迷于吟风弄月,导致国事日非。他对“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没有认知,单凭自己的喜好,宠信和重用蔡京、高俅和杨戬等奸臣,使得朝堂上乌烟瘴气,群魔乱舞。他身为天子,不问苍生问鬼神,痴迷于修道炼丹等虚妄之事,自号“道君皇帝”。他把个人的物质享受放在百姓福祉之上,让人在地方上大肆搜刮奇珍异宝,搞得天怒人怨。
人贵有自知之明,宋徽宗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极为冒失地跑去“联金灭辽”,结果引来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女真铁骑,眼见自己要成为亡国之君,他在万般无奈之下祭出了自我救赎的第一招—《罪己诏》。在此之前,有过一些皇帝出于各种目的而进行公开检讨,比如汉武帝等,不过一般情况下,至高无上的皇帝都是习惯给别人定罪,很难想起来自己有什么罪。
联金灭辽下的“海上之盟”
宋徽宗这是遇到了“二般”的情况,他只能临时抱拂脚,拿起自我批评的武器来向自己问责,借此来挽救军心、民心。公元1125年岁末,他的《罪己诏》正式出台,在这份检讨书里,诸如“过失不断”、“小人得志”、“夺尽百姓之财”、“戍役夺尽兵士之力”和“民怨载道”等词句是信手拈来,反省不可谓不深刻,态度不可谓不诚恳,然而就像他所说的“悔之何及”,这一切是不是太迟了点?
他为了让臣民看到自己悔过的决心,他公开承诺将废除包括道官制度和花石纲等不得人心的恶政。要知道即使是早前那场席卷东南半壁江山的方腊之乱都未曾动摇他大兴宫殿和园林等土木工程的决心,当初方腊之乱甫一平定,他就在苏杭重建“应奉局”,加大力度去搜刮财物。可见他这次真的是“慌”了。他呼吁大家有多大的光,就发多大的热,和他一起共度危机,可他的信誉度着实不高。
宋徽宗时期的方腊之乱
2、退位让贤
宋徽宗眼见女真人势如破竹,胆子都吓没了,源源不断的勤王之师并未让他安心,思之再三,他祭出了自我救赎的第二招—退位让贤。他的想法很好,让太子赵桓来替他“背锅”,他自己则可以光明正大地逃离汴京。据说举行禅位仪式的那天,赵桓先是跑到宋徽宗那里坚决表示自己不受命,即使宋徽宗把皇后叫着一起给他做思想工作,他依然不改初衷,后来硬是被内侍们“胁持”到福宁殿,被迫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历史上有多少人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惜生命的?像赵桓这般强力推辞皇位也算是宋朝的一大奇景了。不管宋徽宗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退位在客观上确实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他在臣民的心中就是一个“昏君”,很难起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作用,让赵桓提前上位有利于缓和赵宋皇室与臣民之间的矛盾。对于广大臣民来说,新君继位意味着新的希望来临。
宋钦宗赵桓画像
赵桓继位之初,重用李纲和种师道等忠勇敢为之人,确是大大地鼓舞了军心士气,让女真人在第一次汴京之战中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从而使得赵宋王朝有了一段可以喘气的时机。可逃到南方的宋徽宗才刚刚有了一点安全感,就急不可耐地搞小动作了。他一边继续恢复往日的奢华生活,一边截留江南的勤王之师和钱粮赋税,俨然在打造一个新朝廷,导致赵桓不得不将大量精力用在内部权力的博弈上面。
赵桓为了削弱宋徽宗的影响力,大肆清除异己势力,在处理军国大事上面完全乱了方寸,可谓是本末倒置,当时汴京城内充斥着各种批判之声音,比如“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东,却管陈东”。在赵桓的全力以赴下,宋徽宗最终还是回到了汴京,可惜他的身份不是凯旋而归的英雄,而是大大的危险人物,被大家伙所冷落。然而,他的再多“凄苦”也换不回来逝去的宝贵时机。
北宋军民抗击金军
二、“靖康耻”的深深烙印1、苟且偷生
宋徽宗的心里其实是绘有一幅盛世蓝图的,可惜的是,他不大关注实质性的东西,他的注意力长期放在“表面光”上面,如果说他父亲曾经力行变法是为了富国强兵,那么他则想的是如何在艺术和意识的领域构建盛世。想当初,他用6年的时间去修建艮岳园,里面随处可见来自于各地的祥瑞之物和奇珍异兽,每一个见过艮岳园的人,都会被它的繁华所迷住双眼,仿佛真的来到了煌煌盛世。
当女真铁骑再度来到汴京城下时,盛世的外衣被剥得一丝不挂,当时城中守军为了有足够的砲石可用,毅然从艮岳园取石。值此危难之际,赵宋君臣把希望寄托在郭京的六甲神兵上,结果神兵确实很“神”,就像“神棍”一般,空有一张嘴,在女真铁骑的冲击下瞬间土崩瓦解,直接导致汴京外城被破。赵桓仓皇之下亲赴敌营,给女真人奉上了降表,搜刮城内一切财物,以图让女真人“满载而归”。
宋徽宗沦为女真人的俘虏
宋徽宗昔日靠搜刮财物而堆砌出来的“盛世”,基本都被用去取悦女真人了。最后金银不足数,赵宋朝廷甚至拿城中女子来以身作价,身份贵重的公主和王妃可以按每人千金计,稍微次一点的宗室之女则可以按公主的半数计,至于朝臣家的女儿则只能按每人一百锭银计,史载当时有5000多名女子被送到女真大营。眼看自己的“盛世”沦为笑话,宋徽宗什么也做不了,他既做不了人杰,又当不了鬼雄,他只想当偷生的狗熊。
赵宋朝廷的无下限并未唤起女真人的“同情心”,反倒让女真人进一步看清了赵宋的软弱,开开心心地带着俘虏的徽、钦二帝凯旋而归。北狩之行非常艰苦,非人的待遇、难行的道路和恶劣的天气不断消耗着所有“俘虏”的生命力,不断有人因为饥饿和疾病等问题而失去生命,宋徽宗的弟弟赵俣就是众多饿死者之一,濒临崩溃的宋徽宗抱着弟弟的骨灰一路前行,期间时不时就说他很快会下去见弟弟。
二帝北狩
2、五国城的“欢乐时光”
俘虏的日子不好过,宋徽宗在到达燕京之前,拆掉了自己的衣服,在其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可便,即真来救父母”,然后附上康王生母韦氏的一张短笺作为信物,让侍从曹勋找机会南逃,以使这八个字可以传到赵构手上。他不知道的是,赵构已经在江南重立朝廷,其麾下军队的战斗力比昔日赵宋君臣想象的要强不少。女真人为了保险起见,只能将徽、钦二帝迁往更北的地方。
他们先到燕京,后又到中京(位于今内蒙古宁城),接着经黄龙府来到了上京(位于今哈尔滨市),他们在上京被女真人视为祭品,中原衣冠不能穿戴,只能身披羊裘,期间上演了“低趣味”的牵羊礼,有些嫔妃因为受不了羞辱而自尽,宋徽宗却能够“举重若轻”,由此被封为“昏德公”。女真人玩爽了后,又让宋徽宗他们经韩州到了偏远的五国城(位于今黑龙江依兰县)。
五国部即五国城
也不知道是不是生活让他懂得了“感恩”,亦或者他只是单纯地为了保命,他在五国城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频繁给金主上表,以求金主恩赏,据说他有一次因为文章写得好,被金主赏赐了10匹绢,结果到了“感涕何言”的地步。他倒是没有把这些“恩赏”全部占为己有,他会分发给其他“俘虏”,仿佛他还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大家长。
为了表示对女真人的善意,宋徽宗将自己的大女儿、六女儿和九女儿都嫁给了金国宗室,甭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他都因此与金国上层人物结成了“翁婿之好”,并由此获得了不错的待遇,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不但有闲情逸致写诗,还有精力继续为他们老赵家开宗散叶,他的儿子和女儿分别增加了5个和8个。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五国城期间酷爱读《春秋》,渴望从中收获一些以前没放心上的治国知识,不得不说真的很讽刺。
宋徽宗在五国城所住的地窖子
结语宋徽宗在五国城日复一日地过着没有自由的生活,他期待着有一天可以被赵构迎回中原,然后将他这些年从《春秋》中汲取的“大道”传授给后继者,好让后继者可以恢复河山,打造出一个真实的盛世出来。可惜他注定是无法实现自我救赎的,赵构压根就没打算接他回去。
公元1135年,他终于在冰天雪地中下去见了自己的弟弟赵俣,享年54岁。像宋徽宗一样的皇帝在历史上确实少见,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在艺术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很多艺术家,可他在皇位上面的表现却昏庸到了极致,正如元末名臣脱脱对他的评价,“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参考文献:
《宋史》
《靖康纪闻》
《靖康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