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贞观之功,弘开元之理”,他终究亲手放弃了挽救大唐的机会

书兰聊历史 2023-02-16 15:02:15

前言:唐朝是华夏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存在,从唐高祖李渊在隋末乱世中重整乾坤,到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再到唐高宗李治打造“永徽之治”,经过数代明君的精心治理,终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攀上巅峰,呈现出辉煌的“开元盛世”。这个阶段的唐朝可以说是国泰民安、人口繁盛、疆域辽阔、思想开放、文化灿烂、制度完善。然而谁也没想到如此辉煌的唐朝会因为一场“安史之乱”而从云端跌落。

诸如宦官乱政、藩镇为祸和外敌入侵等诸多问题接踵而至,直到唐朝灭亡都未能重现昔日荣光,要知道“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依然存续了一百多年,我们不禁想问后面咋没有一个皇帝能够挽救大唐的颓势呢?其实是有的,只不过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唐宪宗李纯便是代表,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打造了“元和中兴”,可后期却自甘堕落,使得大唐失去了重新振作的绝好机会。

唐宪宗李纯画像

一、唐宪宗为大唐治病

1、亲贤臣,远小人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将整个北方大地拖入到了谷底,使得人口锐减、土地荒废,关中京畿地区“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不满千户”,原本富甲天下的关东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即使是远离战争中心的江淮地区也因为支撑朝廷财政而苦不堪言。好不容易盼到“安史之乱”结束,可这种结束却是朝廷无力的妥协,直接导致出现藩镇林立的局面。

公元806年8月,唐顺宗之子李纯继位,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内忧外患相当严重,内里有诸多各行其是,不听朝廷节制的藩镇,外面有实力强大的吐蕃和回纥,吐蕃已夺走了安西四镇和河西地区,回纥则占领了广大的阴山以北地区。如任由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国将不国,他李纯或许会成为亡国之君。有鉴于此,李纯甫一继位,便着手于团队建设,以期合众人之力来扭转乾坤。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考虑到其祖父唐德宗李适因无“识人用人”之明,对宰执大臣缺乏必要的信任度,结果导致朝局动荡不安。李纯高度重视宰相的作用,他常说,“以太宗、玄宗之明,尤籍辅佐以成其理,况如朕不及先圣万倍者乎”,他在面对那些不称职的宰相时,毫不手软,比如郑絪就因为不说实话,不干实事而被他罢了相。遍观其在位时期,堪称是名相辈出,比如杜黄裳、裴度、 裴垍、武元衡、李吉甫、李藩、李绛、韦贯之和崔群等人。

同时,李纯为了营造出君臣相得的良好局面,他让崔群和白居易等人把一些具有“榜样作用”的前代君臣事迹编订成册,并且让人将这些事迹题写在宫殿内的屏风之上,以便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亲贤臣,远小人”。话说再好的团队也需要监督,为此,他下令恢复被唐德宗搁置的正牙奏事制度,广开言路。在他的努力下,朝堂风气相当良好,涌现出的名臣名将不胜枚举,可以说宪宗朝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仅次于太宗朝。

一代名相——裴度

2、威服藩镇

人才有了,事情就得着手开始去做了,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彼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搞定那些被惯坏了的藩镇。元和元年正月,西川节度使刘辟因向朝廷索要三川之地被拒而公然作乱,李纯在杜黄裳的建议下,明确了“以法度裁制藩镇”的战略指导方针,并简拔出名不见经传的高崇文,让其率军平乱,打得叛军节节败退,仅8个月的时间便成功平乱。期间,朝廷还顺带手地收拾了夏绥留后杨惠琳,可以说是完美开局。

元和二年十月,雄踞江东的镇海节度使李锜公然反叛,李纯在李吉甫和武元衡的建议下,当即派名臣王锷率军平叛,用时不到1个月就凯旋而归。元和九年七月,经济实力雄厚的淮西吴元济罔顾朝廷诏令,自任留后,并且与河北诸镇勾连,公然与朝廷对抗,李纯先后派严绶和韩弘率军平乱,结果耗费了4年时间而没有什么建树,期间仅次于河北三镇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还派刺客除掉了武元衡,意欲迫使朝廷停止打压藩镇。

藩镇林立

对此,李纯毫不妥协,他强势罢免了一心主和的萧俛和钱徽两名宰相,让裴度接替武元衡的位置,主持淮西战事。裴度为了感谢李纯的知遇之恩,亲赴前线统筹平乱事宜,他和名将李愬互相配合,缔造了一出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李愬雪夜袭蔡州,一举端了叛军老巢,取得了淮西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士气,比如著名诗人刘禹锡闻讯后写出“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的佳句。

淮西一平,各藩镇大惊失色,纷纷归顺朝廷,就连素来小动作不断的河北三镇中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卢龙节度使刘总也在其列。唯独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胆子大,继续和朝廷对立。有人会问河北三镇中的魏博节度使去哪儿了?早在元和七年,李纯便在李绛的建议下,及时以分化瓦解的方式和平收服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打破了河北藩镇长期同气连枝的局面。言归正传,“独苗”李师道于元和十四年被灭。自此,唐朝恢复统一的局面。

李愬雪夜袭蔡州

二、唐宪宗“飘了”

1、亲小人,远贤臣

随着各项中兴事宜的稳步推进,李纯的心态开始不稳定,他觉得自己是时候追求点个人享受了。元和十三年正月,距离裴度等人平定淮西的仅2个月,李纯下令扩建麟德殿,彼时朝廷财政压力是比较大的,且后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李纯突然大兴土木着实有些不合时宜。以李文悦和张奉国为代表的禁军统领都为此发表了自己的反对意见,结果李纯一反常态,压根听不进劝,并且还将他们两人做了降职处理。

此时的李纯显现出的是一种难以理解的“报复性消费”,修完麟德殿不说,各种为了满足他私欲的工程一个接一个的上马,完全忘了他之前说过的话,“俭约之事,是我诚心”。眼看钱像大水一样哗哗地往外流,李纯并未停止自己的豪奢行为,他一边花钱,一边想尽办法去搞钱。为此,他把会搞钱的户部侍郎皇甫镈和工部侍郎程异提拔为宰相。如果这两人是走正道去搞钱,比如扩大农业规模,增加税收等还算不错。

麟德殿复原图

可他们的方法却很不地道,简直是挖唐朝根基,尤其是皇甫镈,他主要通过克扣官兵的粮饷来为李纯搞钱,像战时按规定需给前线士兵支付五成的粮饷,可他竟然只给付一到两成,剩下的一大半都被他搞走了,此种行为让各级官兵对他是深恶痛绝。结果李纯还要把这样的人提拔为宰相,这不是啪啪地打大家脸吗?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皇甫镈早年是通过贿赂宦官而上位的,官声一向不好。

作为百官之首的裴度无法接受皇帝这么个搞法,于是联合另外一位宰相崔群,二人联合给李纯上疏表示强烈反对,明确提出如李纯一意孤行,他们宁愿让出自己的相位,也不接受与皇甫镈之流为伍。如果是以前的李纯,肯定能听劝,可此时的李纯根本听不进去,在他看来,裴度说的不是“忠言”,而是在赤裸裸地威胁自己。李纯暴躁地不顾群臣反对,毅然让皇甫镈走马上任,并在第二年把裴度外放了出去。

唐朝名相—崔群

2、迷恋长生,过度崇佛

李纯或许是出于对皇位的不舍,他一改往日的务实之风,开始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之术。他处处以先祖唐太宗为榜样,殊不知唐太宗晚年在长生之术上走了极端,深受其害,或许他觉得自己比唐太宗更受上天眷顾。为了所谓的长生,他多次下诏,广求仙丹。元和十三年十一月,因术士柳泌告诉他位于台州的天台山比较神奇,上面有可以让人长生的仙药,他就不顾群臣反对,强行把柳泌给派到台州当刺史。

都知道古代那些丹药都是富含重金属的有毒之物,历史上并不乏因为长期服用这些所谓的金丹而中毒身亡的皇帝。李纯可不管这些,他吃得很是津津有味,结果时间一长,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变化,并且由生理变化引起了心理变化,其性格变得愈发暴躁易怒,动辄因为一点芝麻大点的小事而迁怒于近侍和大臣,搞得宫里宫外人心惶惶,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惹怒皇帝,给自己带来祸事。

李纯让人炼丹

但凡有大臣上疏规劝他,他都会发怒,认为这些人是在阻碍他的长生之路。史载元和十四年十一月,起居舍人裴潾出于对李纯身体情况的关心,委婉地建议李纯先让炼丹的术士自己服用一段时间,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再行服用。可就这么一番言辞恳切的谏言,都惹得李纯大怒,竟然莫名其妙地把裴潾贬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当县令。另外,就在此事发生的十个月前,李纯还搞了一出轰动京畿的迎佛骨活动。

所谓佛骨,即舍利,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物,他们认为供奉佛骨会得到难以想象的福报,比如长寿。李纯作为皇帝,一言一行都会有深远的影响,崇佛没问题,可过度就不行了。史载元和十四年正月,李纯派人到凤翔恭迎法门寺的佛骨入京,期间以韩愈等人为代表,上疏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过度崇佛会导致天下不宁。结果李纯又把这些人给处罚了。

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画像

结语

元和十五年正月,李纯因重金属中毒而身体不适,让近侍向百官传达取消元旦朝会的通知。结果从这一天开始,李纯不断缺席朝会,搞得百官们不知所措,生怕有什么变故。凡皇帝病重之时,多有大事发生,诸多有心人的心思会活泛起来,对他们而言,危险也是机会,以前没法做的事情,在这种迷幻的氛围下就可以做了。

月底,李纯便适时地暴卒而终,享年43岁。所谓暴卒,说白了就是被谋害了,只不过说谋害他的人是他的妻子郭氏(郭子仪的孙女),以及郭氏所生之子李恒,且李恒继位为唐穆宗,故而史书多有遮掩。话说李纯也算是有能力的人,不然聚不起来那些名臣名将,也收拾不了那些藩镇,可他终究和他的先祖唐玄宗一样,先明而后昏,白白错失了扭转大唐颓势的绝佳机会。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唐会要》

《资治通鉴》

2 阅读: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