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家语》到《烛之武退秦师》

毒小寨文化 2024-11-20 09:24:48

从《孔子家语》到《烛之武退秦师》

最近带学生进行半期复习,单元练习册上有一段文言文,节选自《孔子家语》,读来感受颇深:

子贡问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此处孔子是在教育子贡,实际上也是在教育芸芸众生,我们可能只看到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而却没有看过管仲背后的那个男人——鲍叔牙。

提到他们两,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个词——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后来风光无限,受人敬仰,但细细究来,如果没有鲍叔牙的推荐,又何来管仲的扶天之功呢?因果因果,因在前,果在后,而我们这些大多数凡夫俗子只看到了后者,没有看到前者;只看到了管仲的贤,却没有看到鲍叔牙的贤与义

同样,郑国的子皮发现子产比自己才华卓越,便推荐了他,这才有了子产后来大胆改革,除旧布新,重新振兴了郑国。

由此也想到了《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一番游说,成功说退了秦王,挽救了郑国,真正可以说得上挽狂澜于既倒,自然受人敬颂,传之千年。但细细想想,如果没有佚之狐的推荐,又怎么可能会有后来的故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从烛之武一番抱怨里可以清晰地看出,烛之武之前是很不得志的,未受重用,怀才不遇。但佚之狐却记住了他,“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必”字可以看出佚之狐是非常了解烛之武的,知根知底,对他的才华非常肯定,并且在关键时刻推荐了他,使得郑国最终转危为安。

烛之武是贤才,毋庸置疑,但我们也不能忘了佚之狐,他的“贤”一点也不遑多让,如果说烛之武是将才,那么佚之狐就是帅才;如果说烛之武只手擎天,挽救了郑国,那么佚之狐就是烛之武脚下那块坚硬的基石,虽沉默不言但厥功甚伟。

回过头来再看,孔子那句振聋发聩的质问“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固然是贤能;但居中调度,唯才是举,胸襟开阔,用人有方,这更是一种大贤,鲍叔牙、子皮、佚之狐等都是如此。

0 阅读:3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