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三明、龙岩、莆田、宁德)
南平市,东汉196年置南平县,当时地方割据势力大混战,置县希望南方平定之意。1956年设市。又称延平、剑津、剑州。
延平区,晋太元四年(379)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唐武德三年(620),置延平军,明洪武二年(1369)改延平路为延平府。以古延平得名。
建阳区,汉置建平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晋置建阳县,因在建溪北岸,故名。1994年设市。
邵武市,据《读史方舆经要》:三国时吴置昭武县,晋太康初因避司马昭之讳而改名邵武。又称铁城,南武夷。
建瓯市,东汉末置建安县,以年号为名。宋治干三年置瓯宁县,因有瓯水,出宁山。1913年并建安、瓯宁二县置建瓯县。取二县首字为名。1992年设市。又称建州、建安、瓯宁、芝城。
武夷山市,以境内武夷山得名。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
顺昌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建县,据清嘉庆《延平府志》记载:“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
浦城县,汉置汉兴县,唐天宝年间改浦城县。据《浦城县志》,因县治在建溪上游的南埔溪边,故名。
光泽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宋太平兴国六年,由邵武县划出光泽,鸾风二乡置光泽县,即以前一乡名作县名。
松溪县,南唐(951年)置松源县。据《松溪县志》,宋代改为松溪县,县在闽江支流松溪旁,据说古代溪水“两岸皆乔松,昔人榜曰‘百里松阴’。”
政和县,宋政和五年(1115)因茶赐名改关隶县为政和县。又称熊城。
———————————————————————————————————————
三明市,1940年设三元县,1956年明溪县并入,置三明县,以两县首字命名。1963年设市。
三元区,原属沙县辖境,其地名由来已久。远在唐代,因当地有一安氏产下三胞胎,长曰龙元,次曰狮元,末曰豺元,英杰有名于世,而取地名为三元。宋时乃为沙县二十二都的一个小村庄,直至明代中叶才辟墟设镇,明清设三元里,民国后设三元镇。
梅列区,唐代时因方言而称为“尾历”。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筑城堡,称“历安堡”。清朝年间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这是最早的由来。
明溪县,明设归化县,1959年改为明溪县。据《归化县志》载:“明溪在县东,亦曰明江,……东北流,岩侧有大小二阜,对如明字,因曰明溪”。县因溪得名。
清流县,据《清流县志》,原为清流驿,北宋时升为县。因县北有清溪,为沙溪的上游,沿溪山林茂密,溪水澄清似练,故名清流。
宁化县,唐置黄连县,742年改为宁化县,取安宁顺化之意。
大田县,据《读史方舆经要》,明置大田县,因县境众山环绕,中有原田,又有大田溪环县治之南,故名大田。
尤溪县,据《尤溪县志》,唐置尤溪县,因县境有溪,名尤溪,为闽江支流,故以名县。
将乐县,据《将乐县志》:三国时吴置将乐县,原为建安县的将检、长乐二乡,各取一字命名。
泰宁县,唐置归化镇,后周置归化县,宋置泰宁县,意为国泰民宁。
沙县,东晋置沙戍,后置沙村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沙县,因在闽江支流沙溪北岸而得名。
建宁县,三国置绥安县,后唐改设建宁县,取义于安宁。
永安市,景泰三年(1452年)九月,划沙县新岭以南二十都到四十二都共计13个都之地置县,命名为“永安“,寓永远安定之意。又称燕城、浮流、永宁。
———————————————————————————————————————
龙岩市,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天宝时置龙岩县,据说是“县东四里有龙岩山,山有大小二洞,壁有双龙纹,县以此名。”1981年改为龙岩市。又称闽西。
新罗区,因市区南有一眼名泉新罗泉而得名。
永定区,明成化十四年(1478),析上杭县溪南、金丰、太平、胜运、丰田等五里十九图建县,并取“永远平定”之意,命名为永定县。2014年设立龙岩市永定区。
长汀[tīng]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又称汀州府。
连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南宋置莲城县,因县治以东莲峰山而得名,元代改为连城县。又称莲城。
上杭县,据《上杭县志》,“唐大历四年,析龙岩湖雷下保地置上杭场”,宋升场为县。又称杭城、杭川、金杭。
武平县,据《舆地广地》,宋代置武平县,原为唐时武平镇,因境内有武平河,为汀江支流,武平一名,来源于此。
漳平市,明(1470年)置漳平县。据《漳平县志》,因“邑据漳江上流,万山之中,此为平衍云。”1990年设市。
———————————————————————————————————————
莆田市,南朝陈置莆田县,原为莆禧镇,镇名又来自莆口。莆田古时为海,后升为平原,且多生蒲艾,因此去水从莆,同时平原多田,所以叫莆田。1983年设市。又称荔城、兴化、兴安、莆仙、莆阳。
荔城区,荔城区所辖的西天尾、新度、拱辰、镇海等地是莆田盛产荔枝的地方,因此新区名曰荔城。
城厢区,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兴化路治城区及其近郊划为东厢、南厢、左厢、右厢等四厢,设城厢录事司,与县分治,"城厢"名称由此得来。
涵江区,唐朝时,就有先民在此地进行围垦造田,筑涵排涝,灌溉良田,故名“涵头”。至南宋绍兴年间,改叫“涵江”。清朝陈池养著有《涵江》诗云:“山悬重囊入海际,源汇溪海迥地势。刘氏初开水心河,涵江得名起宋世”。
秀屿区,源自辖区内的天然良港“秀屿港”。湄洲岛,又称湄洲、湄屿。湄洲岛全岛南北纵向狭长,形如娥眉,故称湄洲。
仙游县,唐置清源县,742年改为仙游县。据《元和郡县志》,“仙游山在县西三十里,县因以命名。”据《福建通志》:仙游县“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学道,于此仙去,故名。”
———————————————————————————————————————
宁德市,据《读史方舆经要》,五代时闽置宁德县,原为长溪县的宁川乡和古田县的感德乡,合为宁德,以二乡名命名。1988年设市。又称闽东、蕉城。
蕉城区,1561年,知县林时芳,用两年时间,建成石砌城墙及县署等。宁德石城状似蕉叶,故称“蕉城”。其街区的格局,完全是公元1563年宁德城遭遇倭患浴火重生之后被称之“蕉叶之城”的格局。
东侨开发区,1997年8月在东湖塘华侨农场基础上成立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
福安市,宋析长溪县西北部韩阳坂等地,设置福安县。据《今县释名》,县西有福源山。1989年设市。又称韩城、韩阳。
福鼎市,原为霞浦县的劝儒乡地,清1739年置设福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1995年设市。又称桐城,桐山。
古田县,据《福建通志》,古田县因治临于闽江支流古田溪之故。另一说认为,“有谢能者,因古时田亩开垦而居,故名古田。又称玉田、青天、蓝田。
霞浦县,公元623年设长溪县,1734年升为福宁府,并就府治设霞浦县。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讧,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周宁县,原属宁德县的一部分,1933年设周墩特种区,1945年设周宁县,取宁德县之宁字,周墩特种区的周字为县名。
寿宁县,据《今县释名》,明景泰初,因歼平矿贼置县,取安宁之义。又称鳌城。
屏南县,据《屏南县志》,清置屏南县,以位于古屏山之南而得名。
柘荣县,明中叶设柘[zhè] 洋巡检司,清改置芦门巡检司,1945年置柘荣县,县名似以拓洋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柘洋东山,东望海外数百里。”又称柘洋、柳城。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长溪前身温麻县被你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