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播剧《漂白》抄袭风波看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公证维权 2025-03-14 16:43:04

最近,爱奇艺热播剧《漂白》陷入抄袭风波,引发了公众对原创作品保护的高度关注。该剧被指抄袭前《南方都市报》记者王猛 2012 年发表的同名深度调查报道,双方围绕剧名、剧情等内容展开激烈争论。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原创作品在创作与传播进程中所面临的侵权风险,也为创作者和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凸显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01《漂白》抄袭风波始末

电视剧《漂白》由郭京飞、王千源、赵今麦领衔主演,改编自编剧陈枰的同名小说。该剧于 2025 年 1 月 17 日在爱奇艺播出,讲述了警官甄珍和彭兆林根据线索揭开尘封悬案的故事,凭借精彩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然而,该剧开播不久便被前《南方都市报》记者王猛指控抄袭其 2012 年发表的同名深度调查报道。王猛指出,《漂白》的剧名和剧情与其报道高度相似,且创作团队既未与他或南方都市报沟通协商,也未在宣发资料中标注原作出处。

面对指控,该剧总制片人回应称,剧集改编自陈枰的小说,拥有完整的小说版权链,并表示正在积极处理和沟通此事。编剧陈枰则在微博上发文回应,认为王猛所指的“抄袭事实”属于公有领域内容或有限表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并强调其小说创作有独立的来源和著作权。然而,王猛随后进一步举证,指出陈枰小说中有多达 17 处内容涉嫌“洗稿”,部分表述甚至完全一致。陈枰则再次回应,坚称各自作品享有独立著作权,“漂白”概念属于公有概念,且雷同词语数量比例低,不构成抄袭事实。

*图源网络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南方都市报已启动法务应对程序,而陈枰表示尚未收到律师函,处于“静观其变”的状态。这场抄袭风波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原创作品保护的热议,也暴露了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现实面前,我们能发现仅靠创作者自身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原创保护策略,从创作的各个阶段入手,多管齐下,才能真正筑牢原创作品的保护防线,让创作者们安心创作,让文化创新的源泉永不干涸。

02筑牢原创作品保护防线:多维度策略

创作前:明确边界,做好确权

在创作开始前,创作者应明确作品的独创性边界,避免对他人作品的不当借鉴或抄袭。对于基于真实事件或已有素材创作的作品,创作者需全面了解相关素材的版权归属,主动与原作者或版权方进行沟通,获取合法授权。以《漂白》事件为例,如果创作团队在创作前能够与《南方都市报》或王猛进行充分沟通,并明确报道的版权归属和使用范围,或许能够有效避免此次抄袭争议。

同时,创作者可以通过确权预登记或行政确权进行作品保护。相比行政确权的流程繁琐、申请周期长,推荐先做确权预登记,比如“百翎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等平台作为著作权在先性证明的一种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在作品创作完成后的第一时间生成存证证书。通过存证证书明确权利权属状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纷争,从而达到事先预防的效果;后续有需要再向版权局申请行政确权。

创作中:注重细节,保留创作痕迹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注重保留创作痕迹,包括创作草稿、灵感来源记录、修改过程等都可以利用百翎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等存证平台,对作品内容及产生时间进行有效固定。这些创作痕迹可以证明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独创性,为防范侵权提供重要的依据。例如,王猛在指控《漂白》抄袭时,列举了其报道中独特的细节和表述,这些内容成为其指控的重要证据。因此,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完整记录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在必要时清晰呈现作品的创作脉络。

创作后:加强监测,及时维权

作品创作完成后,创作者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加强对作品传播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创作者可通过网络搜索、社交媒体监测等方式,密切关注作品的传播动态,一旦发现未经授权使用或抄袭行为,应立即采取行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维权过程中,创作者可借助及时、方便、经济的第三方取证存证平台,比如公证云等平台随时随地对线下或者线上发生的侵权行为及时固化取证。例如,当发现他人未经授权使用自己的作品时,创作者可利用公证云的取证工具,对侵权网页进行截图、录屏,并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证文书,从而降低取证成本、提高维权效率。

03保护原创刻不容缓

《漂白》抄袭风波为原创作品保护敲响了警钟。原创作品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与心血,保护原创作品不仅是维护创作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期待每一位创作者都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防范侵权行为,共同营造尊重原创、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文中部分内容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不妥,请联系告知修改或删除,谢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