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要从辩证的角度来解释。
困境就是困境,它是一种力不能及的状态。
但是,困境如果要和历练历练组成一种逻辑关系,中间的观念过程,是不可或缺。
如果说困境不能克服,便会成为人生半途中的坟墓,历练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果说从困境中走出来,并获得更多的人生反思所得,才算是真正的历练。
历练出你的目标定位,历练出你的决定,历练出你的心态,历练出你的逻辑和方法论等等。
总之一句话概括之为:行动与反省的相辅相成的最终结晶。
困境
我们对人生的各种反省,都是归纳法的最终反省和总结升级,实际评估出各种选择机会及其效果,目的就是为了
追求美好人生的最佳捷径。这才算是一段真正历练的过程。
所以,行动与反省的相辅相成,就是在每日数次反省自身言行,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是否能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门。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反映出成长是学与思的互动结果。
行动与反省就是学与思的最佳组合,行动就是学习,反省就是思考。
行动本身是盲目的,光靠反省又流于行动力匮乏。而反省和行动力的配合,才是具有科学性的。
但是,这种历练不单单只是思考外界情境的评估和应对策略,更多的是研究对自身的认识。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懒得去研究,注意力都放在外在目标和情境中,那么,他就不可能评估出此时的执行力到底有多大的分量。
就好像你要扛起200斤的粮食,此时考虑的是如何历练自身,而不是换一袋100斤的粮食,这对历练来说,毫无意义。
“自知之明”这个救命秘方,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而且一直老生常谈,却依然历久弥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整理紊乱步伐的最好出路。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这个观点太过久远,而被人遗忘。但愿我们这代人必须重新认识审视这四个字的妙用,因为它适用于应付“困境”。
危险意识会增强很多,自投罗网进入困境的几率会缩小很多。
不会永远被困境束缚。
我认为前者会更加重要,因为防微杜渐要比亡羊补牢历练层级更高,更具个体智慧。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