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有主见,且心理健康更加平稳

无知的求道者 2024-10-17 16:38:13

“我恨自己如此软弱,我恨自己的犹豫不决,只能任由命运的潮水随意推动。我的人生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只因为我缺乏主见。”

歌德曾说:“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正如歌德所言,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永远不能主宰自己,如同被他人控制的奴隶一般。任何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心被束缚,无法自由翱翔。从而陷入无尽的迷茫与被动之中。

所以,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我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没有主见的人,往往迷失自己

什么叫主见?在百度百科中,曾经做出这样的解释,它是指自己对事物的确定的意见或见解。

然而遗憾的是,在成长的节奏中,能够具备独特见解的人却少之又少。《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60%的人在面对选择时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而非基于自己的判断。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缺乏主见的事情呢?

其一,爱情中的缺乏主见。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在爱情中失去自我,失去主见的情形。

据统计,约有60%的成年人在恋爱关系中经历过某种程度上的主见牺牲,以适应对方的需求。

曾经有一位网友吐槽:“我之前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我身边的朋友也会经常向我讨教各种困难。后来,我恋爱了,反而丢失了自我。当我问女朋友下班后去干什么?她说随便。我说要不就去吃火锅,她还说随便。我去看电影,她还说随便。我说要不一起去逛街,她还说随便。之后,她很厌烦的说,你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主见,什么事情都来问我,跟你在一起真是太累了。任何事都需要我做决定。我现在也看不清自己了,我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真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吗?

在我们眼中,爱情观是美好而纯粹的感情,然而实际上,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它让我们夜不能寐,同时会在悄无声息间剥夺我们的自由和主见。

其二,因频繁失败而丧失主见

有些人喜欢失败,因为它能让我们变得愈发成熟。然而,一旦失败过多,我们也会渐渐在心灰意冷中失去主见。

根据一项由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显示,大约有40%的人认为自己在生活中经常或有时感到缺乏自信,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独立能力。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面对诸多困难时,你总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这些见解和观点是你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然而,当你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之后,你却发现它们都是失败的。

自此,你开始害怕拥有自己的主见。一旦别人询问你一些事情,你总会下意识地说不知道。而当你遇到困难时,却会下意识地去请教他人,或者去查百度,或者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便盲目地遵从。简单来说,从始至终,你几乎没有单独思考过,只是一味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直到现在,一旦遇到困难,如果没有人帮我出主意,我就会感到迷茫和无助。我知道,频繁的失败让我逐渐丧失了主见能力,成为了他人观念的附庸。

失败让我们失去了对事物原本的判断,也在潜移默化中偷走了我们的主见。

其三,因原生家庭而失去主见

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教育环节中的一个大忌:如果我们经常打压孩子,或是在亲朋好友面前贬低他们,孩子们便会失去提出自己想法和主张的勇气。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研究报告,约有65%的成年人认为他们的童年经历对其成年后的决策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曾经有一位朋友这样说道:“我出生在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直到现在都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小时候,我不爱学习,总是找同村的伙伴一起玩,但我的父母总是禁止我去。长大后,他们又问我为什么不出去找村里的朋友玩,是不是现在都没有联系了。他们不仅控制我和谁交朋友,还控制我和谁结婚。如果我不听从他们的话,就会遭到严厉的指责。我现在懒得做决定了,以前听父母的,现在我只听丈夫的,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在心理学领域,许多家长感到震惊的一个发现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方面。

实际上,每个人一开始都是有自己主见的,只是后来逐渐消失了。我们常常误以为是我们的大脑出了问题,但实际上,是我们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内心发生了什么,压制了主见

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述故事中女孩总是批评男孩没有主见,凡事都征求她的意见时。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男孩并非真的没有主见,而是他的爱情观影响了他的性格。他之所以让女孩做决定,是因为害怕自己喜欢的东西女孩不喜欢。所以,他通过让女孩选择来确保她的快乐,而她的开心就是他的快乐,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女孩的情绪变化成为了男孩决策的依据。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内心的想法往往会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从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断。

据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多拉德的研究显示,人的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高达90%以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知觉影响归因,它指的是我们根据知觉感受做出错误判断或行为。

比如,当一个人频繁失败后,他便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种知觉和情绪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因此他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内心的想法也随之被掩盖。

再比如,当一个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为打骂教育,那么这将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恐惧感。一旦他们步入社会,这种知觉便随时可能被激发,他们担心犯错会受到责备和谩骂,这种负面情绪使他们不敢接受任何挑战,从而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和个人主见的培养过程。

再比如,当我们总是过度攀比,便会产生强烈的虚荣心。如果别人有的而我没有,便会感到自卑。这种知觉导致很多人盲目消费,而不是购买自己真正喜欢或真正需要的物品。一味盲目跟风,逐渐也失去了自己的主见。

可以理解的是,人类作为感性动物,所以,我们才能用心去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我们也会因此莫名其妙地陷入各种情感沼泽中。我们拥有被他人认可的渴望,所以,对他人谄媚的赞美,我们会盲目地向他人承诺。我们会有着被接纳的渴望,所以,我们很容易违心地跟随大众的想法。同样,我们会因为内心的恐惧而迷失自己。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知觉在作祟。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都有自己的主见。然而,内心的知觉往往构建出阴影或盲目憧憬,进而让我们很难分辨自己想得到什么,想舍弃什么。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有主见

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做:心病不除,百病难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的内心出现了问题,即便吃再多的药,身体也难以完全康复。同理,如果我们不优先根治内心的疾病,那么一切有关提升主见的方法都将被自然而然地排斥。所以,心理健康的调节才是一切能力提升以及技巧学习的基础。

一,包容的相处环境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有一种温和而同样强大的相处模式悄然浮出水面——包容。它如同一缕带有温度的光线,为无数受伤的心灵带去慰藉和希望。

以美国耶鲁大学一项长达五年的跟踪研究为例,结果显示,在具备高度包容性的家庭与社区环境中,成员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风险降低了约30%。

包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帮助对方提升能力的技能。我们不妨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你想为父母炒一盘菜,但是一生节俭的父母可能会因为你放多了油而指责你。这种恐惧感让你裹步不前,一辈子都不会做饭。或许只有在你成立了新家,并且嫁给了一个懂得宽容的丈夫后,你才会勇敢地拿起铲子做饭。即使你砸碎了几个碗,炒糊了几个菜,他依然会鼓励你。从那时起,你在烹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见,性格也逐渐变得乐观,并开始以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迎接一切挑战。

总之,如果我们想提升主见的能力,拥有一个毫无心理负担的挑战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多读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与服药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药物能够调整我们身体的紊乱状态,而阅读同样能够调理我们的认知和主见上的混乱。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激发智慧,摆脱因情绪化而导致的愚蠢行为。

一项由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研究显示,阅读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还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例如,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定期阅读的人群中,有78%的人表示阅读帮助他们减轻了压力,而60%的人认为阅读改善了他们的睡眠质量。

如果你经常读书,你会惊奇的发现,书中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细节,就犹如药物被分解并直达症状处一般,让你有一种恍然开悟的舒畅感。与此同时,读书不仅能解开你心中的疑惑,也会让你的身心有一种久违的洗礼,让你倍感舒畅。无论是你的心结,还是你的困惑,都会在长年累月的阅读中被一一打通。

白岩松患抑郁症长达5 年,在这段艰难时期,读书对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曾自述天天睡不着觉,长期处于失眠的痛苦之中。后来,他后脑勺出现了斑秃。

之后,他通过阅读了大量书籍后,领悟到一种人生境界。这种对人生的新认知让白岩松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从而在心态上逐渐发生了转变。之后,他在一些演讲和活动中经常提到读书对自己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也鼓励人们多读书,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白岩松通过读书这一方式,在与抑郁症的抗争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力量,不仅治愈了自己,也为其他人提供了一种应对困境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的内心或许承载着太多的忧愁,一度深陷自我否定的泥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而,我们常常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使我们深感无力与无助。然而,我们的心中同样存有诸多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只要紧紧怀揣着这个念头,我们便能重新振作,再度扬帆起航,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书籍承载着人类智慧的所有结晶。它不单能够提升我们的认知和主见,强健我们的思想体质,还能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照亮一道璀璨之光,指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美满。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