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探险家斯坦因认为,高仙芝与吐蕃的那场战争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之一,可与汉尼拔、拿破仑的知名战役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的战场处于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界地带,道路崎岖难行,尽是雄伟却无路可走的山峰与河谷。而盛唐名将高仙芝竟率领军队在这样的绝境中,硬生生找出三条路,开启了一次伟大的远征。
他们从中国境内库尔干出发,穿越帕米尔地区,途经阿富汗瓦罕谷地,最终奇袭了位于现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小勃律。 然而,从更高的历史维度审视,这场被盛赞的战争,实则是为另一场空前大战——怛罗斯之战作铺垫。
怛罗斯之战发生于公元 751 年,是唐玄宗时期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直接军事冲突。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文明间的碰撞,还深刻影响了中亚历史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大战发生前,西欧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会利用宗教意识形态钳制一切思想发展。而同一时期的亚洲地区,却已绽放出辉煌灿烂的文明之光。唐帝国在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下,步入巅峰。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帝国也进入阿拔斯王朝时期,横扫区域群雄,所向披靡,扩张矛头直指东方。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天宝早期,国力鼎盛。虽然唐帝国也曾多次对外用兵,但总体而言,大唐以外多被视为蛮荒之地,吸引力有限。军事行动主要是因为周边民族屡屡侵犯边境,时常进行大规模屠杀、劫掠和骚扰。出于稳定边疆、维护国家尊严的目的,唐帝国才大举兴兵。 高宗年间,东西突厥汗国这两大外患先后被大唐所灭。一众西域小国在其后几十年间逐渐内附。唐帝国以此为基础,建立安西四镇。
尽管正统世界史学家对安西都护府辖境主权存在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直到天宝年间,这一带始终处于中华文化圈内。 再看阿拉伯帝国,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来,穆斯林已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其西部几乎控制整个北非和大部分西班牙地区,东部则占领西亚大部分地区,并染指中亚。
8 世纪初,阿拉伯帝国东方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派出手下将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率军向东扩张。曾有传说,哈贾吉·本·优素福允诺,谁先征服中国,就任命谁做中国最高军事长官。于是穆罕默德攻入印度,古太白·伊本则负责征服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 开元三年和五年,阿拉伯帝国对安西四镇发动过两次试探性进攻,均被击退。
此时,由于唐帝国主要军事力量被吐蕃牵制于青海地区,阿拉伯帝国趁机在西域大力扩展影响力。昔日诸国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宗教,对伊斯兰文化的入侵十分排斥。但面对强悍的穆斯林军队,他们无力抗争,于是不少国家向唐帝国求援。 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与之联姻,此举迫使西北二十余国臣服吐蕃,中断对唐纳贡。当时李唐朝廷曾三次派出四镇节度使田仁琬讨伐,均未成功。公元 747 年,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招讨使,率步骑一万远征。 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连云堡地势险要,还有万余吐蕃兵防守,易守难攻。但高仙芝从容指挥,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拿下该城。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彻底占领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
此役后,高仙芝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公元 750 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击破车师,俘虏其国王。这两次远征使高仙芝在西域获得极大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扩张达到顶峰。 几乎同时,阿拉伯帝国内部发生政变,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初步解决吐蕃方面威胁的高仙芝,又计划利用大石内部不稳的机会,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控制权。公元 750 年,唐朝统治者以西域藩国十国无藩臣礼为由,派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投降,高仙芝允诺和好。
然而,战场之上岂会放弃战机,更何况两军实力差距如此明显。不久,高仙芝又攻占石国,并劫持石国国王。 公元 751 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因战功授右羽林大将军。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阿拉伯帝国求救。于是,大食计划派出援军袭击唐朝安西四镇。得到敌军这一消息后,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高仙芝随即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阿拉伯帝国边界 700 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
唐帝国要掌控中亚,必须击败阿拉伯帝国;而阿拉伯帝国要在中亚扩张,则必须打败大唐帝国。双方历史性碰撞就此展开。 由于双方记载过于简略,此战在历史上一直显得扑朔迷离。1000 多年来,人们对这场战事的规模、过程充满争议,莫衷一是。但从各方面流传下来的史料以及遗址来看,大唐在这场战役中败北,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场战役极具代表意义,算是盛唐少有的败仗。甚至有人说,大唐盛世毁于战争,毁于安史之乱爆发三年前的怛罗斯之战。 但正如一句古语所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唐王朝虽就此走向衰落,但对整个中华文明而言,却是一次重生的机会。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精锐兵力虽有一定损失,但主力并未受重创。再加上盛唐时期国力惊人,仅两年后,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便于天宝十二年进攻吐蕃,讨伐大勃律,史书记载大破之,受降而还。可见安西都护府实力已无大碍。
反观大食,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拔斯王朝的开国功臣阿布·穆斯林就因功高震主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拔斯王朝忙于平乱,在怛罗斯之役后便没有对大唐乘胜追击,只是巩固在中亚的统治。 但彼时的大唐帝国也是内讧不断,很快爆发的安史之乱,导致李唐王国在不断内斗中国力严重消耗,以至于应接不暇的大唐只能放弃在中亚的权力扩张。
最终两大帝国历史性直接军事对话至此结束。 对于这场战争的认知,中外学者至今没有统一意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怛罗斯之战,阿巴斯王朝认识到唐帝国战斗力之强悍,所以其对进一步向东部扩张一事开始表现出谨慎态度。这就为中华文明争取到一个相对缓和的外部环境。 相较而言,其他古代文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试想如果没有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很可能举全国之力东侵。因为数百年后,其传承者帖木尔帝国就曾试图入侵中国明朝内地,完成阿拉伯帝国时期未能完成的愿望。可天佑中华,帖木儿突然病逝,东侵计划就此搁浅。如此看来,怛罗斯之役最后的结果虽然是一时战败,但名将高仙芝重创阿拉伯联军,亮剑中亚,也无意中保卫了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