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中央急召迟浩田回京,耿飚猛地一拍桌子:我们要去夺权!

正史笔记 2023-02-13 16:11:40
前言

三军总参谋长迟浩田在不算长的战场生涯中战功累累。1947年新泰战役中荣立二等功,1949年渡江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同年在上海战役中歼敌一个连、俘敌一个营,荣立二等功,同时荣获“甲等模范”称号,1949年10月被授予“华东人民英雄”称号,抗美援朝战争中多次立功,并被授予朝鲜国旗勋章。无疑,他是一员武将。

可是,你知道吗?他还当过一阵子“文官”。

迟浩田与孙毅合影

中央急召迟浩田回京,耿飚一拍桌子:我们要去夺权!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地区发生了重大里氏7.8级地震。当时,身为北京军区副政委的迟浩田马上带领抗震抢险领导小组,没日没夜地在这片灾后废墟中救助受灾的人民。

当时的唐山,一片残垣,遍地瓦砾,满目尸骸,处处呻吟。这位来自胶东农村,成长于军旅,常感念人民群众养育之恩的农民儿子,心情是沉痛的。这里有24.2万多人蒙难,16.4万多人受伤,上万家庭解体,几千家庭全家震亡。顿时,忧国忧民之火在迟浩田的胸中燃烧。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他常常暗自吟诵苏东坡的诗句,这两句大意是:我愿老天可怜可怜那些老百姓,不要生出希罕东西而给人民带来灾害。

此时,迟浩田把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倾注在率领指战员抢险救灾之中。

迟浩田

10月6日的一个夜晚,迟浩田忙了一天的工作,刚刚回到临时帐篷中。躺在床上,他照例打开《贞观政要》这本书。临睡前看会儿书是他多年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加点夜餐。”

突然,电话铃响了。

电话是中央办公厅来的,只是通知让迟浩田抓紧准备一下,明天就返回北京,中央派专机来接。迟浩田问是什么任务。对方回答:“你来后当面交待。”他想再问些情况,对方把电话挂上了。他看了下手表:零时7分整。

这能是什么事情呢?迟浩田心里感到很奇怪。这时,周围的同志闻讯也赶了过来,他们也很纳闷,无不担心地猜测起来。

迟浩田看到大家都在为自己忧虑,便微笑着安慰大家:“天塌下来地接着,是吉是凶明天就见分晓了。”说完,他又为唐山的抗震救灾工作感到担心,“只是在这紧张的时候,我不明不白的撤兵,不能和大家一起战斗了,很是遗憾。你们几位多多辛苦吧!”

迟浩田虽然嘴上安慰着别人,可自己怎么也安静不下来。想了一会儿,他又给秦基伟政委拨通了电话,问是怎么回事。秦基伟听到迟浩田说的事情,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想了想又说,这可能是中央直接定的,别担心了,叫你回来就回来吧。

秦基伟

放下话筒,仿佛一个重重的东西压到了心头上,沉、紧而发闷。随后,迟浩田整个思绪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怎么也不能入睡了。天还没亮,迟浩田就开始收拾行装。他把自己的衣服、洗漱用品、本子,还有那本《贞观政要》都装进了包里,然后又叫来卫士和秘书。

两个年轻人来到迟浩田的身边,迟浩田端详了他们半天,才说:“明天我就要回去了,你们也跟我一起回去。到京之后,就不要跟我了,咱兵分两路,你们回原单位去。跟着我,让你们受了不少的累。”

“首长,出什么事了?”

“没事,没有什么事。”他同时拍了拍这两位同志的肩头,“回去吧,好好地干,好好地干!”

第二天一早,一架里-2飞机准时来到迟浩田所在的位置。迟浩田要出发了,战友们纷纷过来送行。同志们很是关切,对迟浩田投入了担忧的目光。

“没关系,没关系,”迟浩田大步走到他们当中,若无其事地逐一握手,“后会有期,后会有期!”

迟浩田

里-2飞机起飞了。随着汽浪的冲撞,飞机颠簸较大,可他的心里反倒平静了。平静之余,迟浩田冒出了个念头:这就看到机场接我是什么样的车了。

等到机场一看,接他的是一辆黑色卧车,他悬了十多个小时的心终于放下了。尤未想到的是,这车拉着他居然进了中南海。于是,他放下的心又溢出了一种激动和喜悦:可能形势有变,可能是我们所期待的好消息!

到了中南海,接他的同志把他带到西楼会议室。

一进门,中联部部长耿飚就站了起来,他看到迟浩田后很高兴,马上迎了过去:“你就是迟浩田同志吗?”

迟浩田回答:“是。”

耿飚一下子握紧了迟浩田的手:“好啊!你来了我很高兴!”说完,就告诉了迟浩田一个重大的好消息,“‘四人帮’被我们抓起来了!”

耿飚说完,伸开双臂拥抱迟浩田。两个人紧紧相拥,从门口拥抱着坐到了沙发上,两个人的眼里都溢出了喜悦激动的泪水,周身上下渗透着一种解放了的轻松感,胜利了的幸福感。

当时在场的还有孙轶青、刘西尧等,他们也都异常激动。

耿飚

过了一会儿,两个人又相拥着坐到了沙发上。耿飚猛地一拍桌子说:“我们要去夺权,我们要把被‘四人帮’抢走的权力全部夺回来!”

正说着,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也来了,他热情地握住迟浩田的手,交代了中央的指示:“浩田同志,我们请你来,是想给你个任务。之前你在解放军报干过,这次想让你到人民日报去,你愿不愿意?”

迟浩田点点头,表示同意。

纪登奎又说:“中央决定由耿飚同志牵头主管宣传口。你们研究研究吧,我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说罢就走了。

随后,耿飚便和迟浩田等人进行了工作分配:刘西尧同志到光明日报,迟浩田和孙轶青同志到人民日报,耿飚自己则到新华社。

耿飚

分工完毕后,耿飚让迟浩田先拿出个方案,看看接下来工作要如何开展。

迟浩田说:“兵贵神速。我建议加快步伐,马上进驻。用句军事术语,就是要尽快抢占阵地。另外,”他略顿了一下语气说,“是不是以中央的名义发个通知或写封介绍信?”

耿飚表示可以,马上就给中央办公厅挂了个电话。

迟浩田又说:“我的意思马上与人民日报的负责人谈话。我们也给他来个出其不意。”

“很好,就这么办。现在就叫他来。”耿飚说着又挂了个电话。

耿飚

谁也不怀疑他是一名出色的报社领导

在准备见人民日报的负责人之前,迟浩田和孙轶青商量了三项谈话内容,同时商定:耿飚他们几位坐在里屋,迟浩田与孙轶青在外间屋等人民日报的那个负责人。

对此人,他们几个都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但都早闻其名。此人在人民日报闹出的许多笑话敢与《笑林广记》媲美,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譬如:他把墨西哥读成“黑西哥”,把钓鱼岛读成“钩鱼岛”,把赤裸裸念成“赤果果”等。

中央的介绍信送来不久,人民日报社的那个负责人就坐着红旗车来了。

此人身个儿不高,面庞扁平,腰微有些佝偻。他进来后看了一眼迟浩田和孙轶青,一句话没说就坐下了,还翘着二郎腿。

确认了来者姓名后,迟浩田没有多说什么,把介绍信拿了出来:“我受中央的委托与你谈话,请你先看看这封信。”

那封信的大致内容是介绍迟、孙到人民日报社工作,要他们服从领导。落款是当时的党中央主席华国锋。

迟浩田

看过信,那个人的二郎腿就放下了,靠在椅背上的腰也直起来了,眼睛里流露出紧张的神色。

迟浩田说:“我现在向你宣布三个问题。一、中央决定,过去管人民日报的那几个人从现起不能再领导人民日报了;二、我们受中央委派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宣传、版面等问题上要请示我们,不得擅自作主;三、你要服从中央的领导,听从中央的指挥,不要搞小动作,不能泄露机密。在这关键时刻,你要接受考验。等一会儿我们坐你的车走,马上召开报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宣布中央的决定。”

那个人痴呆呆地望着迟浩田,半晌没有说话。

迟浩田问他:“你听明白了没有?”

那个人赶忙站起来,说:“是!”

迟浩田没有再理他,径直来到一墙之隔的耿飚处,还未来得及开口,耿飚就握住他的手说:“很好,老迟,你示范得很好,我们就这么办吧!”

迟浩田

于是,迟浩田、孙轶青就坐着那个人的车直接来到人民日报社,准备给报社的工作人员宣读中央指示。

一场简单的会议结束后,迟浩田就以人民日报领导小组负责人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文官”生涯。此后,人民日报的宣传口径及一些重大问题均由他来拍板。除报社的日常工作外,他每天都要去钓鱼台,与中央有关领导一起分析形势,研究动态,回来后部署报纸的宣传工作。他白天在报社工作,晚上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就寝,吃饭随大家一起排队打饭。除气质和作风上可认定他是军人外,在其他方面谁也不怀疑他是一名出色的报社领导。

在庆祝人民日报诞生40周年纪念活动中,迟浩田应邀参加了庆祝大会,他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在他不到10分钟的讲话中,就有4次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事后,他对记者讲:“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了1年零21天,但留下的记忆是终生难忘的……”

迟浩田

三个人不费一枪一弹俘虏敌军上千人

实际上,迟浩田只当过一阵子“文官”。他的主战场,还是在解放战场上。

1949年5月24日,解放军对国民党上海守军发起总攻。

当时,迟浩田是7连的指导员,他所在的连队在进至苏州河南岸垃圾桥时,遭遇到敌军的强烈抵抗,10个小时过去了,我方人员还是不能过桥。就在这时,迟浩田发现脚底下有个下水道盖子,通过询问房东,当他得知从下面可以钻到苏州河后,二话没说就要往下跳。一旁的通信员看到后赶紧拉住迟浩田,然后自己跳了下去,先行探路。

这个下水道可以通往苏州河的排水沟,里面臭气熏天,一片漆黑。在通信员张瑞林下去以后,指导员迟浩田和排长王其鹏也下去了。他们三个人猫着腰,一点一点摸索着往深处走去。

走了大约十几分钟,终于,迟浩田看到前方有一道光亮,找到出口了!等三人钻出下水道一看,外面正是苏州河。

迟浩田

这时,细心的迟浩田看到了对岸敌军的哨兵正在四处晃悠,他小心地叮嘱张瑞林和王其鹏不要出声,随后他们悄悄来到了河对岸大桥左侧的一排房子前。

房子里应该有不少敌军,迟浩田对身旁的二人说:“先逮一个舌头。”

张瑞林和王其鹏往前走了几步,突然冲上去,冷不防一下把一个哨兵撂倒,然后把他推到一个门边。迟浩田说:“老实点,解放军不杀俘虏。听我们的命令,快带我们到指挥部去。”

跟着这个哨兵,三个人上了一路电梯,很快到达了这座房子的四楼。电梯刚到,就听见有人问“谁啊?干什么的!”迟浩田一个快步上去,缴了这人的枪,把嘴堵住后,他们三个人便压着两个敌军俘虏朝里面走去。

他们走到一个大房间门口,往里一看,好家伙,满地都是敌军士兵。坐着的,躺着的,横七竖八;抽烟的,聊天的,毫无纪律。迟浩田没有多想,直接跳进房间,举枪大喊:“不许动!谁动打死谁!”

敌军士兵看到这架势,纷纷吓了一跳。这时,里面走出一个军官样的人,“闹什么?来了哪个?”张瑞林眼疾手快,上去就抓住了这个军官,迟浩田则过去缴了他的枪,用自己的枪顶住他的头厉声下令:“我们是人民解放军。快叫你的兄弟们放下武器,否则我先毙了你。”

这个军官已经被吓坏了,后来在他的招呼下,这个房间内的敌军士兵都纷纷放下了武器。

迟浩田

接着,迟浩田机智地朝张瑞林使了一个眼色,大声说道:“你快下去通知部队,说这里的弟兄们已经放下武器,不用上来了。”

张瑞林明白迟浩田的意思,押着两个俘虏下楼去了。

随后,在迟浩田的“忽悠”下,这个军官只能拿起电话下了命令。

而河那边,他们发现对岸的敌军突然撤兵,再加上指导员他们一直未归,猜测应该取得了胜利,于是立刻全队进发越过苏州河,顺便肃清了附近的敌军。

就这样,迟浩田没用一发子弹,三个人直接把敌军军官拿下了,成功俘虏敌军1000多人。时任27军军长聂凤智得知后下令要见迟浩田,他想看看这个人是不是“三头六臂”,不然怎么这么厉害!结果一见面,聂凤智就哈哈大笑:“原来你没有三头六臂啊!头倒是长得不小!”

上海战役结束后,迟浩田荣立二等功。1950年8月,华东军区还授予了迟浩田“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的称号。

迟浩田

结语

1973年前后,为解决军队领导班子老化的问题,中央军委按照毛主席关于接班人的5个条件,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12月,迟浩田被破格提拔为北京军区副政委,成为北京军区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人。

1988年9月,迟浩田被授予上将军衔,任中央军委委员。

1998年3月,迟浩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

2003年3月,迟浩田正式卸任,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如今,迟将军已经进入耄耋之年,有人问他,是否要写一本自己的传记,迟浩田说:“像我这样的人,平常得很,在全军数以万计,还些什么吗?”

迟浩田

迟浩田将军有着60多年的革命经历,先后7次负伤、3次患重病,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却谦卑得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幸存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淡然一笑:“我从没想到自己能活到今天。”

21 阅读: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