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泽东在家中设宴,为即将开赴朝鲜的彭德怀壮行。彭德怀多喝了几杯酒,脑子里浮出一首古诗,突然,他像想到什么似的,心里咯噔一下,抬头看向毛泽东:“主席,岸英的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要不算了吧?”
彭德怀
毛岸英与父亲一拍即合上世纪50年代,朝鲜内战爆发,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狭长的半岛上。刚刚就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的毛岸英也十分关心朝鲜局势,他的办公室中几乎摆满了相关书籍和杂志。
毛岸英从一些资料中了解到,自开战以来,南韩部队很快被打得一败涂地,许多士兵干脆换上老百姓的衣服逃跑了,就连军官都开始四散藏匿。杜鲁门总统得知开战三天汉城即被人民军占领的消息后,除了大骂李承晚无能外,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下令出动远东空军、海军支援南韩军队,并操纵联合国进行军事制裁……
几天后,毛岸英又从报纸上读到了一则声明,那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布的严正声明:
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谁要是企图把中国近五万万人口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谁要是抹煞和破坏这四分之一人类的利益而妄图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那么,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
报纸上还写了最新的美军进展,麦克阿瑟大言不惭地表示,自己一定会越过三八线。
毛岸英
毛岸英看完报纸后眉头紧锁,他很清楚,一旦过了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这场战争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国庆节过去了五天,金日成发来的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的电报也过去了五天。
这天上午,受毛泽东委托,邓小平把彭德怀接到中南海丰泽园。在菊香书屋东厢房,这两位老战友促膝畅谈,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彭德怀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抗美援朝的决策,愿意带兵前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深为感动的毛泽东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不停地感慨着。
彭德怀走后,毛泽东于兴奋之中又被一件事情困扰着,想来想去急待下决心。他在办公室里一边走来走去,一边吞云吐雾,茶几上比往日多了一个空烟盒,烟缸里堆满了烟灰、烟头。
毛泽东打算把自己刚刚过上和平生活的儿子,和全国老百姓的子女一样送上战场,去抗美援朝。
正在清理茶几的卫士看到毛泽东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文件看两眼又放下,然后又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知道他心里有事,于是轻声提醒主席是时候休息了,要不下午开会就没精神了。
可毛泽东心里有事,他怎么能睡得着。只见他又点了一根烟,若有所思然后询问起卫士:“我想把岸英交给彭德怀,一起去朝鲜打仗,你看好吗?”
卫士半晌不说话,显然是太难回答。
毛泽东
过了一会儿,卫士试探地说,是不是应该征求一下毛岸英本人的意见?毕竟他刚结婚。
毛泽东当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他心里也清楚,只要自己提出了,儿子肯定会同意。
这是一个月明风清、星光灿烂的夜晚,从菊香书屋门窗射出的一道道光芒,仿佛要和天上的星月斗明争辉。
毛岸英被父亲召到他的办公室。看着眼前黑瘦的儿子,毛泽东突然有些心疼,但还是说出了那句话:“今天,我让你来,就是想和你谈谈朝鲜的事。”
毛岸英十分敏锐地感觉到了形势的发展,还没等爸爸继续说下去,他当即表示,自己愿意去朝鲜参战。
毛泽东看到儿子这样勇敢自信,看到一个磨砺后的男儿正在成熟,满意地笑了。
可当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即将踏上不知归期的征途时,毛泽东又以父亲的身份和口吻谆谆叮嘱,“记住:共产党人平常吃苦在先,战时牺牲在前。你是共产党员,又是中共主席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
毛岸英还记得,在中央撤离延安时,江青曾主动提出不随机关过黄河,要和父亲一起转战陕北。父亲也是这样说:“江青同志好样的,我们毛家人就是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今天又听到父亲这样的嘱咐,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站起身来,破天荒地像下级对待上级那样向毛泽东行了一个军礼:“爸爸,您的话我全记下了,我懂得这个道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
毛泽东微微颔首,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高大而又略显稚气的儿子,不禁露出了赞赏、期许的神色。
毛泽东
毛岸英与父亲告别后,走出丰泽园大门,正巧碰见前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的彭德怀。毛岸英猜测彭老总可能正在着手组织赴朝部队,于是拉住他的手恳求道:“彭叔叔,您是来和我爸商量出兵朝鲜的事吧?我求您办件事行吗?”
“什么事?”彭德怀是个不苟言笑的将军,除了毛泽东外,很少有人敢和他说句玩笑话。此时只见他两腿直立,双手掐腰,就像一座巍然的铁塔竖在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听说您要组织军队去朝鲜,我第一个报名参军,您把我带到朝鲜去行吗?”
“你?”彭德怀在他那冷峻的目光里掺了一点惊疑。
“我个子高,扛枪、扛炮有力气。”毛岸英此刻像个撒娇的孩子,扯一下彭德怀的衣袖。
彭德怀听了毛岸英的话没有当面答应,而是说让自己好好考虑一下,随后就转身向菊香书屋走去。
毛岸英看着彭德怀的背影,攥紧拳头,暗下决心:不管阻力多大,我一定要跟彭老总去朝鲜打仗!
毛岸英
毛泽东替儿子向彭德怀求情1950年10月7日,毛泽东在家中设宴,为即将奔赴朝鲜的彭德怀壮行。这场家宴毛岸英自然也在。
饭桌上,毛泽东破例频频劝酒,毛岸英则忙里忙外地斟酒端菜。几杯酒下肚,毛泽东终于开口了:“老彭啊,我有一事相求。”
彭德怀听后放下了筷子,大方地说:“主席,您请讲。”
随后,毛泽东便对彭德怀说了毛岸英想报名当志愿军的事,他谦虚地说:“他要我批准,我可没得这个权利呦!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收他这个兵呢?”
彭德怀听到毛主席这样说,怔了一下,过了一会,他转头对一旁倒酒的毛岸英说:“去朝鲜可有危险呢,美国的飞机到处扔炸弹,你还是留在后方吧,在国内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对抗美援朝的支持嘛!”
听到彭德怀有拒绝的意思,毛岸英有点急了,他再次向彭老总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言语十分恳切。
直到这顿饭吃到将近尾声的时候,彭德怀才终于答应了毛岸英的请求,同意让他做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战士。
彭德怀
不过,虽然彭德怀嘴上答应了毛岸英,但心里还是很担心。毕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和美国人打仗,将来要面对怎样的局面还不清楚,毛岸英可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到时候万一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如何向主席交代啊!
在又喝了两杯酒后,彭德怀脑海里突然想起一首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想到这,彭德怀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他有些犹豫了。于是他抬头看向毛泽东,再次劝阻道:“主席,岸英的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要不算了吧?”
毛泽东听后很不解:“不是已经答应了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嘛!”
“主席,你听我说……”
“老彭啊,我看你就收下他吧!我替岸英求个情!”毛泽东这次打断了彭德怀的话,几杯酒下肚,他也敞开了心扉:“打仗是要有人上战场的,也一定会有人牺牲。既然我是军委主席,就应该首先把自己的儿子送往前线……”
听到毛泽东这样说,彭德怀也说不出什么了。想到毛主席能为国家、为中朝友谊、为世界和平做出这样的付出,甚至连自己的长子都送出去了,彭德怀不禁留下了眼泪。
“好,我收下了!岸英,我带你去朝鲜!”
彭德怀
毛岸英接受工作任务由于出兵时间万分紧迫,彭德怀临时指挥所的军事、机要、通讯、秘书、翻译等人员都还没有完全到位。
当时,总参代总长聂荣臻吩咐作战部部长李涛选一名俄文翻译去朝鲜,方便中俄两国军事沟通。可选来选去,不是这个不行,就是那个不适合的,一时间聂荣臻犯了难,可这个时候上哪去找一个合适又可靠的俄语翻译呢?
正发愁呢,他突然想到了毛岸英,这不是现成的人才吗?毛岸英精通俄语,还从事过机密情报工作,选他最合适。
聂荣臻随即联系了毛泽东,在电话中得知,毛泽东也有让儿子当俄语翻译的意思。两人一拍即合。
下午,身着驼色毛衣、脚穿黑色布鞋的毛泽东正在庭院的甬道上徜徉。自朝鲜战争打响后,毛泽东很少这样休息过,即便出来散步,面部也总是挂着凝重的思考神情。他看到毛岸英走过来就忙招手说:“岸英,你来一下,秘书正要去找你呢。你去朝鲜的事定下来了,你赶紧到居仁堂一趟,作战部的李部长正等着要和你谈话!”
毛泽东
毛岸英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振奋,顾不得给父亲问好,就从水波摇曳的南海侧畔快步走向那座被称作“白虎节堂”的作战室。作风干练的李涛说起话来像喊口令,他直截了当地向毛岸英交待了工作任务:“岸英同志,志愿军指挥所需要一个俄文翻译,我们研究由你担任,你看怎么样?”
“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我是学俄语的,也懂英语,相信我是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的。”毛岸英也以军人的口气满怀信心地说。
“不过,时间可能紧了一些,你明天就得跟彭老总飞往东北。”
“没问题,我家里没有什么牵挂。再说,革命战士哪里需要哪里去,我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毛岸英像一艘待发的战舰,随时准备起锚。
用血肉之躯谱写的赞歌告别了妻子、父亲后,毛岸英终于要踏上前往朝鲜战场的征途了。
1950年10月19日,毛岸英和所有身穿没有帽徽、没有胸章、没有任何中文标志军装的志愿军战士一起,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英勇气概,从长甸河口的浮桥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从此踏上了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毛岸英
11月25日凌晨,朝鲜北部的山村大榆洞忽然吹响了起床号。根据志司的防空隐蔽计划,大家都提前分别进入了防空洞内,防备敌人的攻击。
太阳在人们的焦急等待中慢慢升起,它像一个破了口的大西红柿,把周围的浮云染得一片血红。躲在防空洞里的毛岸英伸头看了一下天空,还不见飞机的影子。
十点过后,毛岸英想回作战室看看,他担心文件没有放好。可就是这一去,毛岸英再也没能回来。
一个小时候,敌机出现了,四架B—26轰炸机排成战斗队形,对着司令部附近开始疯狂投掷凝固汽油弹。一时间,火光冲天。
此时,隐蔽在防空洞里的彭德怀正在看作战地图,听说作战室里还有人,他的脑袋嗡的一声就炸了。彭德怀急切地想冲出去救人,却被警卫员死死抱住,气得彭德怀破口大骂。
敌机投完炸弹就飞走了。这时候传来了消息,说毛岸英在敌机投弹时没来得及跑出来。闻听此讯,大家的心不由得一沉,望着眼前的烈火,紧张得不知所措。彭德怀冲着起火的作战室大叫:“岸英,你快跑出来……听见没有,快跑出来呀!”
毛岸英墓地
火势小了一点,同志们开始拼命用手去扒火堆,有的衣服、眉毛烧着了也不怕,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战友救出来!
终于!透过迷茫的烟雾,只见房梁下面压住一个人,可身体已经黑了,根本看不起脸。
彭德怀脸色凝重,看着刚刚被背出,平放在地上的伤员,用低沉而又急促的口吻催问军医:“怎么样?”
军医难过地摇了摇头。
“抢救,抢救啊!”彭德怀大声喊道。
军医只得再次俯下身去检查,然后无可奈何地说:“心跳、呼吸早已停止,救不过来了。”
根据这两具烈士遗体的特征,作战室的同志终于辨认出,那个带着手表,腰间别有一把斯大林赠送的手枪的人,就是毛岸英。
毛泽东、毛岸英
后来,毛泽东得知儿子牺牲,万分悲痛之余,他说出了一段饱含深意的话:“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为了国家安全,为了世界和平,毛泽东遣子赴朝。毛岸英不负重托,最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英雄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