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肖韩岩岩
金风送爽,玉露初降,予万物清朗。时光染秋,岁月绘景,酿万般诗情。
但凡来过江城的人,都会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散发出的那种安逸、随和的气质。兜兜转转三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仿佛如血液、也如空气一般的溶解在江城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金秋时节,粒大饱满,密度高、含糖量低的红豆正是成熟的季节。
在江城传统的美食之中,有一道名叫酥油香的点心,细密的酥油包裹着由红豆沙搓成的丸子,做成精致的馅心。要说包裹着这种独特馅芯的外衣,制作方法更是讲究,少许的高筋面粉,混入大量的蛋清,不停的打发起来。下锅之前,手捧着这颗如云朵般的团子,接下来所做的,就是看它如何经历着热油的洗礼,华丽变身为那款名叫酥油香的江城传统美食。
传统味道的酥油香,是我们江城的一道历史很悠久的点心,做出来的时候很像我们小时候,许多小孩子一起玩的,那种很好看的小雪球一样的。外面酥脆,里面新鲜软糯,蛋清放在油锅里面煎炸的时候,能让油香酥软,能够让红豆沙松软不外流。如果你用其他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食材来做这个酥油香,红豆沙就会漏到油锅里面,会僵硬,口感和品相都会大打折扣。
酥油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是元世祖忽必烈规定的骑兵必备口粮。长期以来的远征生活,士兵必须保障自己身体的营养需求,一种高脂、高钙、高蛋白,易携带的军粮孕育而生。用酥油包裹着奶糕,搓成团状,风干后就是酥油香的雏形。行军途中,火烤加热后即可食用。在历史的长河中,饮食文化的迭代融合,勤劳智慧的汉族人,在食材上用蛋清和面粉代替了酥油,用细腻的红豆沙代替了奶糕。在烹饪方式上,选用了中原地区最常用油炸。
于是带着草原风味的狂野军粮,就这样华丽蜕变成了中原地区餐桌上常见的精致点心。酥油香在江城人的食谱上,处于百搭的地位。既可以出现在早点摊上,搭配着馄饨、面条、粥等主食填饱肚子,也可以存在于高档酒楼里,作为宴席后的甜点享用。
岁月如梭,城市也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如今的酥油香为了适应外来游客的口味,也在馅料上做了很多改良。有用酱牛肉和鲜羊肉包馅料的清真味道;有用凤梨、金橘、霜桃等水果包馅料的港式味道;还有用火腿、芝士、奶酪包馅料的西式味道。点心虽小,却可以融合东西,汇通南北。
味道在变,食材也在变,但江城人聚餐时点得最多,最吸引人味蕾的,依旧是传承了几百年的传统味道。如同酥油香那样,美食的传承,需要的是一代一代人的传递,才能让那些或许只能存在于长辈们记忆之中的美食,能够让今天的人们也一样能品尝到它们的味道。
说到烧饼,全国都有,味道也都大同,但江城的起酥烧饼却是荆楚大地上独一份存在。起酥烧饼外表看似简单,和普通的烧饼没什么区别,重点在于这个“酥”字,手艺好的老师傅们可以烘焙出五十多层酥。早上起来,去巷子口买上两个,美美的咬上一口,藏在面皮里的每一层酥爽,都可以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与回味。
传统的起酥烧饼有甜咸两个口味,面皮包裹着厚厚的油酥,经过揉捏、擀平、包馅儿、撒上芝麻,贴在热乎乎的炉壁之上。接下来只需耐心的等待几分钟,那股子混合着油酥和芝麻味道的香气,就能一股脑的从炉膛里面窜出来,飘进你的鼻腔之中,唤起你内心深处的那股子雀跃。只期待能够早一点将那种香而不腻的酥脆,满满的包含在味蕾上。
在很早以前,干体力活的人们出门在外,需要方便携带,易于保存的干粮。由于普通的烧饼出炉一到两个小时后会变得干硬难以下咽。于是在传统烧饼的基础上改良食材和配料,让烧饼能够长时间保持酥软的口感,起酥烧饼由此诞生。只要是食材比例完美搭配,烘焙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起酥烧饼在密封的食盒中可以存放一周左右时间。
江城人爱吃起酥烧饼,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都要排队等候,有的时候要排上两个多小时才买得到。江城做起酥烧饼的店铺很多,但老字号的店铺却只有二十来家,几乎都是父子店、夫妻店,以及两、三家祖孙店。
五、六平米的小铺面,两个人,既是老板也是师傅,从凌晨三点开始打油酥、发面、擀面坯,早上七点开始营业,一直到晚上八点多闭店,一天要卖出九百多个起酥烧饼。由于一直传承着手工制坯,炭炉烘培的传统技艺,所有老字号店铺的门口,每天早上八点左右就有人开始排队等候,为的就是那一口传承了几代人的味道。
江城的美食有着自己的创新,也有着自己那份对于传统的坚守,时间向前推进的同时,也让你能够轻而易举地捕捉到记忆深处的那种味道。在老一辈人眼里,身边的烟火气就是平凡中的诗意。每一扇窗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份温暖。烟火如画,每一幅画都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冷暖,抚凡人心。烟火之中,是家的温暖,是日常的琐碎,也是人生的百味,平淡且欢喜,喧嚣而宁静,生活安然才是人间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美好的故事似乎永远记叙不完,就让我们在这场暮色里停驻。日落时分的江城,万物被夕阳的余晖晕染,天地一片绯红。书里总爱写到喜出望外的傍晚,在黄昏与黑夜的边界,时间仿佛静止了,这个瞬间如此浪漫纯粹。看完这场日落,就与今天好好道别吧,但愿所有的遗憾会在暮色四合里消解。
作者简介:零零后,就读于武钢三中,高中学生,爱好文学。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胜利街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