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顾,Gù,多起源、多汉族姓氏,主要源于姒姓,以先祖封号为氏。秦汉时期,越王勾践(姒姓,本名鸠浅,又称句践、菼执,大禹之孙无余的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五霸之一,春秋越国君王)的七世孙驺摇(姒姓,欧阳氏,号毋馀,谟之子,东瓯人文始祖,世称“永嘉地主昭烈广泽王”),起兵反秦,后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因“平秦佐汉”有功,封为海阳齐信侯,汉惠帝刘盈时期晋封为东海王,在瓯越(今浙江温州、丽水、台州)建立东瓯国,建都东瓯(今浙江永嘉),世称东瓯王。
东瓯王驺摇
驺摇善于治理,精勤开发,改变了瓯人“断发文身”、以蛇蛙鱼蛤为食的状况,对瓯越早期经济、文化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东瓯地区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现今在浙江温州一带还有拥东瓯王塑像巡游街市,驱灾祈福的民俗。驺摇有子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为顾余侯,顾余侯的子孙有以先祖封名为氏,称顾氏,尊驺摇、顾余侯为南顾得姓始祖。
顾姓始祖:顾(驺)摇
源于己姓,以国名为姓氏。陆终(少昊后裔,楚国先祖火神吴回之子,生六子,繁衍出苏、顾、温、董、彭、曹、娄等姓氏)长子名樊,赐己姓,为祝融八氏之一,初在昆吾(今山西安邑)居住,故称昆吾氏,后迁今河南濮阳、许地(今河南许昌)。夏朝时昆吾氏后裔建立顾国(今山东鄄城,另说今河南范县),世称顾伯,为夏朝的重要同盟国,商灭夏时,顾国首当其冲先被灭,子民有以故国名为氏者,称顾氏,为北顾。
另有源于蒙古族、满族、锡伯族、裕固族、壮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顾氏等。
得姓始祖:顾摇(驺摇)、顾伯
发源地:浙江绍兴,山东鄄城或河南范县
迁徙路线:
夏朝末年,顾国灭亡后,顾国的王族子孙散居在全国各地,用原国名作为姓氏,始有顾姓。
西汉时期,顾余侯的后裔在会稽一带发展成大姓,汉魏六朝时顾姓与陆、朱、张合称为会稽四姓。会稽大孝子顾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
汉武帝刘彻时期,因东瓯王欧贞鸣(驺贞鸣)战死,其子欧望(驺望)不堪多次战乱折腾,向汉朝请求举国迁徙汉朝境内,武帝准许,东瓯王欧望率领部属军队四万多人北上,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舒城),封广武侯,东瓯国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南北朝梁时,会稽人顾欢是著名征士,其子孙后迁金华,又由金华迁居天台,发展成为强宗大姓。当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顾儒岭、欢溪等,皆是由他而来。此外,这支顾姓中后来又有人迁武陵(今湖南溆浦,另说今苏州武陵溪),并在当地迅猛发展,武陵也因此被尊为顾姓的另一大郡望。
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朝以后,由于官职调迁、躲避战乱等原因,顾姓不断地向南北各地播迁。
明朝洪武年间,顾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明朝中期,顾姓不仅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顾氏图腾
姓氏郡望:顾姓主要郡望为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武陵郡(今湖南溆浦),除以望立堂外,还有三绝堂、余庆堂、植嘉堂、怀远堂、裕昆堂、永思堂、格思堂、凝薇堂、忠考堂等。
历史名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今江苏无锡人,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才绝和痴绝,六朝四大家之一、水墨画鼻祖之一,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著《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斫琴图》、《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等)、南北朝梁官员顾野王(原名顾体伦,字希冯,今江苏苏州人,著名地理学家、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编著《玉篇》、《草虫图》)、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世称泾阳先生、东林先生,今江苏无锡人,东林党主要发起人)。
东晋画家顾恺之所著《洛神赋图》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化名蒋山佣,世称亭林先生,今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清初三先生之一,著《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亭林诗文集》等)、清朝著名女词人顾太清(原姓西林觉罗氏,名春,字子春、梅光,号太清,又称西林太清,满洲镶蓝旗人,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当代医学科学家顾方舟,艺人顾嘉辉、顾璇、顾冠忠、顾圣婴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祠堂:
四川内江市资中县双河镇雁家嘴村顾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三进院落,木质结构,解放后作为小学使用。该支顾氏据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始祖为康熙年间顾金印,尊朝廷令迁居资中,定居雁家嘴村,重修城墙,整治码头,恢复盐井“武陵井”,创办雁山学堂,原有乾隆皇帝御赐牌匾一块,现已遗失。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古镇景区顾炎武墓及故居,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光绪年间重修,文革期间被毁,后经修缮,现存建筑面积约5450平方米,明清建筑风格,由故居、顾园及亭林墓祠三部分组成,故居为五进院落,两壁墙上挂着石掘玉、林则徐、何绍基、吴大徽、梁启超等名人手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江苏昆山千灯古镇顾炎武故居
家训家规:
《金陵顾氏家训》:
忠信孝悌
——【解读】要求忠诚祖国,忠厚待人,孝敬长辈,尊重兄长和朋友。
勤苦自立
——【解读】要求子孙勤于业、能吃苦,不等不靠,凭借独立人格立世,追求上进,即使处于困境,亦不可做非分之想。
顾氏家训 智慧箴言
谨遵国法 笃念天伦
敦亲睦族 笃课儿孙
崇尚节义 整饬闺门
确守俭勤 致戒争讼
听命尊长 敬重斯文
谨行醮祭 相助守望
现分布:顾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其次分布于安徽、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广东、北京等地,其中江苏分布最多。
常见单姓分布:顾姓主要分布在江苏
总人口:顾姓约272万人,全国排名第87,在百家姓中位列第93。
顾姓源于姒姓、己姓,分南顾、北顾,相对来说南顾发展的要更加枝繁叶茂一些,南顾以越王勾践后裔建立的东瓯国一带为主要发源地。顾姓史上文学、思想家众多,明朝以顾宪成等主导的东林学派,重建东林书院,并亲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书院对联,后逐渐发展为东林党,东林党人后被宦官魏忠贤针对迫害。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则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反对空谈心性,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便是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