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卞,Biàn,多起源、多汉族姓氏,主要源于姬姓,以封邑名为氏。上古帝王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名轩辕,又称有熊氏、帝鸿氏,少典之子)娶四妃,生二十五子,赐十二姓,黄帝有子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生姬明。夏朝建立后,姬明封在卞地(今山东泗水),称卞明,建立卞国,又称卞明国。商灭夏后,封伯益后裔于卞地,对旧国民进行镇压,原卞民四散,以封邑名为氏,称卞氏,尊卞明为得姓始祖。
源于姒姓,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夏朝末期,著名贤士卞随因不满夏桀的残暴统治,隐居到稠(今陕西高陵泾渭二河合流处),商汤(子姓,名履,又称武汤、天乙、成汤,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国君)与伊尹(名挚,尹为官名,商朝开国元勋,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确定讨伐夏桀时,曾和卞随商量,卞随拒不回答。商汤战胜夏桀后,再一次找到卞随,要让天下给卞随,卞随认为这是很大的麻烦,说:“后之代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询我,吾不忍数闻也。”遂自投稠水而死。卞随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随氏,尊卞随为得姓始祖。
源于姬姓,以封卞邑名为氏。周灭商后,曹叔振铎(姬姓,名振铎,周文王姬昌第6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曹国开国君王,曹姓始祖)封在曹(今山东定陶),曹叔振铎次子卞叔田,分封在卞(即古卞国),称卞伯。春秋时期,卞叔田后裔中有位勇士名庄,能独自与虎搏斗,封于卞邑为大夫,又称卞庄子、弁庄子、馆庄子。卞庄子的后裔子孙,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卞氏、弁氏,尊卞庄子为得姓始祖。曹、卞、庄、严四氏系出一源,据传现今在山东、安徽和江苏一带,仍有曹、卞、庄、严四姓不相联姻的习俗。
卞庄子刺虎
源于芈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荆人(今湖北南漳)卞和,又名和氏,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玉”给楚厉王芈眴、楚武王芈通,都被认为是石头,惨遭刖刑(砍脚),后“泣玉”于荆山之下,幸得楚文王芈赀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秦国统一天下后,宰相李斯玺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即“传国玉玺”,为中国历代正统朝廷的证凭。卞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卞氏、和氏。
卞和献玉
另有源于古代官职弁师(biàn)又称卞师,后裔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弁氏、卞氏者;满族、蒙古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卞氏等。
得姓始祖:卞明、卞随、卞庄子、卞和
发源地:山东泗水
迁徙路线:
卞姓历史悠久,在夏商时代,各地便已有了卞姓名人,如贤士卞随等。卞随不满夏桀统治而隐居,商汤两次邀请他甚至要让江山给他,他都不受(大意为世人皆无道,自己不愿背锅,以免被后人称为贼盗),明哲保身而自溺。
周朝时期,在今山东定陶一带,又出现了另外一支卞姓,即曹叔振铎后裔,曹叔振铎是周武王姬发之弟,曹姓始祖,建立曹国,而卞氏又分自曹氏,故曹、卞两氏系出同源。
春秋时期,曹国被宋景公所灭,由于曹国都称定陶在今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四省交界,故卞氏早期即散布上述四地。
秦汉时期,部分卞氏族人远徙于今山东北部及江苏南部。东汉桓帝时蒙冤下狱的卞崇为吴郡娄(今江苏娄县)人,可见卞氏南迁之早。汉朝时期,由于在定陶一带置济阴郡,故后世卞氏以济阴为郡望堂号。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卞氏一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济阴卞氏之里程碑。曹操之妻卞后贤德,享誉天下,济阴卞氏族人亦大放光芒,人丁兴旺、名人辈出。此间中原动荡,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众大迁徙,卞氏族人由于仕宦、避难、谋生等,除遍及黄河中下游诸省外,还大批迁往江苏、浙江及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唐末五代时期,已有卞氏族人落籍四川。
宋元两代,随着金、元陆续南下,江浙成为战争重灾区,导致卞氏向福建、广东等地迁徙。
明朝初期,山西卞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明朝中叶后,河北北部、京津一带卞氏族人有迁往辽宁南部及内蒙之东南者。
清朝康乾年间及以后,山东等地卞氏随闯关东风潮入居东北三省,卞氏在全国分布愈广。
姓氏郡望:卞姓主要郡望为济阳郡、济阴郡等,除以望立堂外,还有证璞堂、传胪堂等。
历史名人:夏朝末年贤士卞随(两拒商汤,高风亮节)、春秋楚国卞和(三献“和氏璧”,泣玉断足)、三国时期曹操第二任妻子卞夫人(倡家出身,今山东临沂人,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丕称帝后,为皇太后,曹叡继位后,为太皇太后,谥号宣,史称“武宣皇后”),明末清初卞玉京、卞敏姐妹(官宦出身,因父母早亡而作歌妓,卞玉京为“秦淮八艳”之一,字云装,又称赛赛,自号玉京道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善画画、小楷),艺术家卞留念、卞祖善等。
卞玉京所作画
祠堂: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濡须镇襄安村卞氏宗祠,又名“植松堂”,徽派建筑,宗祠内有塔炉,有300多年历史,为芜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无为濡须卞氏宗祠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卞国故城遗址,又称卞城遗址,为春秋时期卞国故城遗址,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出土的周代陶器有豆、鬲、盆、罐,汉代陶器有盆、罐及大量筒瓦、铁剑等,现地表残存西北城角及部分北城墙、南墙、城壕,在卞桥村与泉林村之间的泗河上有一座卞桥,相传由卞庄子所建,韩信曾避难于桥下,唐朝、明朝有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泗水卞国故城,卞桥
家训家规:
《卞氏家训》卞廷启(清):
人生百岁少,应知父母恩。
孝悌当为首,恭维鞠养情。
手足应相助,谦让和睦邻。
百科书勤读,尊师如奉亲。
敬老与爱幼,温恤孤寡贫。
为官须廉洁,作民戒私心。
治家须勤俭,教子八德行。
遇事忍为上,家道方康宁。
意外财勿贪,过量酒莫饮。
远离赌博场,见色勿思淫。
居身当自律,宽以待人心。
儿孙坚心守,利国又利民。
现分布:卞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苏、四川、黑龙江,其次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浙江、辽宁、安徽、湖南等地,其中江苏分布最多。
总人口:卞姓约42万人,全国排名第228,在百家姓中位列第86。
卞姓源于姬姓、姒姓、芈姓,始祖有黄帝后裔卞国开国君王卞明、贤士卞随、曹姓始祖曹叔振铎后裔卞庄子、“和氏璧”发现者卞和等,主要起源于古卞国今山东泗水一带,历史悠久。与“和氏璧”有关的典故、成语众多,有卞和献玉、卞和泣玉、荆山之玉、完璧归赵、价值连城等,卞和要说自己轴排第二,恐无人敢称第一,但若无卞和的轴,又何来“传国玉玺”呢?传国玉玺被历代王朝看作正统的象征,可惜元朝覆灭后被带到大漠,从此无所影踪。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