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皮,Pí,多起源、多汉族姓氏,主要源于姬姓,以先祖名字为氏。西周时期鲁献公姬具(姬姓,名具,鲁国第7位君王,鲁魏公姬沸之子)之子仲山甫,又名仲山父,因排行第三,又称“穆仲”,辅佐周宣王姬静(姬姓,名静、靖,今陕西西安人,周厉王姬胡之子,西周第11位国君)治理国家,任太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兴周室,创下“宣王中兴”,因功封在阳樊(原虞仲所建的姬姓樊国,初在今陕西长安,后东迁),即今河南修武、济源一带,后裔以封邑名为氏称樊氏。
樊仲皮的先祖仲山甫
春秋时期,仲山甫的后裔樊皮,字仲皮,担任过周王室卿士,为樊侯,樊皮公开反叛周惠王姬阆(周釐王姬胡齐之子,东周第5位国君),惠王调虢国出兵,将樊皮捉拿,押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后周襄王姬郑(周惠王姬阆之子,东周第6位国君)将阳樊等地打包送给晋文公重耳,晋文公接收阳樊时并不顺利,但最终成功收入囊中,将原樊人分迁各地。而樊仲皮终封在皮氏邑,即今山西河津一带,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氏,称皮氏,尊樊仲皮为得姓始祖。
源于姬姓,也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当国(主持国事)为公孙舍之(姬姓,郑氏,名舍之,字子展,郑穆公姬兰之孙,公子喜之子),子展之子罕虎(姬姓,罕氏,名虎,字子皮,郑国七穆之一罕氏的宗主,公孙舍之之子)接替父亲为郑国、卿大夫,是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相国。在子皮的后裔子孙中,有罕氏、皮氏,世代相传。该支皮氏在下邳郡(今江苏邳县)一带发展为望族,又称下邳皮氏。
另有白族、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皮氏等。
得姓始祖:樊仲皮
发源地:山西河津
迁徙路线:
春秋战国时期,皮氏主要在发源地今山西河津、河南济源一带繁衍。后因种种历史原因在下邳(今江苏邳县下邳故城)、天水(今甘肃天水、陇西以东地区)形成郡望。
汉、晋、南北朝时期,皮氏族人已崭露头角,如东汉时期有著名的谏议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计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国时期受刘备和曹操同声赞扬的皮容,南北朝时北魏王朝中的名将皮豹子,北齐时以善于骑射见称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学者皮元等。可见此时皮氏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重庆垫江皮氏一支,先祖居天水郡,后在豫章郡(今江西)等地耕读繁衍。宋朝时期,皮远修率部分族人由豫章郡迁居今湖北麻城、孝感等地。明朝永乐年间,后裔皮思明、皮思通奉旨由黄州(今湖北黄冈)率众族人顺长江入四川。
明朝洪武年间,有皮氏一支从江西吉安府迁到湖南澧县,始祖为皮华五,现子孙繁衍数万人;明朝景泰年间,也有皮氏一支从江西吉安府迁到湖南益阳沅江,始祖为皮顺彝,现子孙繁衍六千余人;两支皮氏堂号均为“天水堂”,因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后,自称鹿门家风,益阳沅江皮氏族人在湖南湖北广为繁衍。
唐朝诗人皮日休
湖南湘乡皮氏为江西豫章临江府清江县迁入,清朝嘉庆年间,迁至南熏乡茶子坳(现湖南湘乡市白田镇仁厚村花屋里)生息繁衍,曾祖为皮文章,家族历经200余年,子孙最盛时上千人,在湘乡县境内以白田人数最多。
姓氏郡望:皮姓主要郡望为天水郡、下邳郡等,除以望立堂外,还有鹿门堂、桂林堂等。
历史名人:南北朝北魏将领皮豹子(历任三帝,封淮阳公,率军抗击南朝宋军队,任征西将军,追赠“淮阳王”,谥号“襄”)、唐朝南诏国王皮逻阁(又名魁乐觉、卓罗纪、蒙归义,彝族,盛逻皮之子,南诏第4代王,在唐朝支持下吞并其他五诏,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后又加封“上柱国”)、南宋三名臣之皮龙荣(字起霖、季远,今湖南醴陵人)、清朝末年经学家皮锡瑞(字鹿门、麓云,今湖南长沙人,散文家、经学家、儒学家,著有《经学历史》、《经学通论》、《今文尚书考证》等作品)等。
清朝末年经学家皮锡瑞
祠堂: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皮家湾皮氏宗祠,该乡为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之一,全乡70%为白族。宗祠为白族风格四合院建筑,内有一口石缸,寓意为“风调雨顺”,教导子孙心纯如水,旁边刻有皮氏家训,包含为政勤廉、相敬如宾、勤俭持家、谦逊笃学、待人宽厚等内容,该宗祠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有开放活动。
湖南桑植皮家湾皮氏宗祠
另有在2015年集资新建的江西清江湖坪村圭潭组皮氏宗祠等。
家训家规:
《皮氏五修族谱》中收录的沅江皮氏家训(略):
孝父母:父母之恩,真同昊天罔极。为子者,自应尽心竭力,谨身节用,勤劳色养。
宜兄弟:为兄弟者,当思血脉精神,一本万贯;智愚贤否,形异气同。饮食必让,言语必顺;行步以序,坐立以齿;富贵则相护爱,患难则相救恤,利益则相解推,蠢悍则相曲谅。
训子弟: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血气未定,知识渐开,不可不训导、惩戒。故胎教、蒙养,凡以端其始、严其初,使有率也。
远嫌疑:自初笄以及有家,遇无顺逆,守惟贞静,非祭不亲授受,非烛不敢夜行;房无杂使,口无谑言;笑莫高声,话要低语。毋厚粉浓脂,毋妄游村巷。
敦品行:孝、悌、忠、信、礼、仪、义、廉、耻,大本大闲之地。秉礼守义,兴廉励耻,则品谐日崇;忠主孝亲 ,敬兄信友,则庸行日积。
重本业:耕、读两项,本业之大者;工、商虽小道,皆为经生之计。重则职业修,轻则职业堕。修则俯仰有凭,光我家族;堕则资身无策,姗笑乡邻。所谓重者,非徒尽其力,实要尽其道。为士者,先德行后文艺,勿因读书识字,舞弄文墨,颠倒是非,欺压乡党,出入公门,干预词讼。耕者,当因天时、乘地利,尽人力,不得懒惰偷闲,鲁莽灭裂,耕敛失时,致水旱无措,公粮私债彻夜追求,子冻妻寒,终朝埋怨。工者,不得作淫巧、售弊伪,勤以精能,居肆成事。商者,不得废公平、蹈欺诈,纨绔冶游,酒色浪费。
励实学:千古学术一途,人心却分两样,须于一途中认得源头,清两样中鉴得流品,别方能立志上进。
远浮夸:崇朝曲蘖,终夜笙歌;以酒肉为交游,以纨绮为门面;挥金若土,不念物力艰难;沐雨栉风,顿忘祖宗面目。更可怜者,呼庐喝六,彻夜连宵,结众恃横,逞凶殴斗。小则颠连困苦,大则忘身及亲。总由浮夸所累,不克制挽颓风,现出逼真面目。……有犯浮夸,亟返前非,毋贻后悔!
绝邪教:圣人因性道以立教,不过养其良知、良能,使求放心,充以学问,日就义理而已…… 四民五教之外,更有何途?故非孝、非忠信,即是邪教。
现分布:皮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其次分布于贵州、福建、云南、山东、重庆、四川、江苏、广西、山西、河南、内蒙等地。
总人口:皮姓约22.9万人,全国排名第279,在百家姓中位列第85。
皮姓源于姬姓,始祖为鲁国公子仲山甫的后裔樊仲皮,初期主要活动在封地阳樊(今河南济源)及今河北河津一带,后裔子孙在天水、下邳形成郡望,皮氏与樊氏、罕氏渊源很深。皮日休,字袭美,号逸少、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因曾居襄阳鹿门山,故又号鹿门子,今湖北天门人,晚唐诗人、文学家,著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等,与庞德公、孟浩然合称“鹿门三高”。今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皮氏后人自称“鹿门家风”,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唐代诗人。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