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64—唐姓,起源·迁徙·家训·名人故事

千行百纳 2025-01-11 11:31:05

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唐,Táng,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伊祁姓,以先祖封地为氏。上古帝王帝尧(伊祁姓,名放勋,帝喾之子,三皇五帝之一,司马迁称其为最理想的君主)初封于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后徏于唐,辅佐其兄挚,号陶唐,形成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定都平阳(今山东菏泽牡丹区),称唐尧。尧死后,舜帝(姚姓或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东夷族群代表,三皇五帝之一,史称“虞舜”)将尧的儿子丹朱(尧的长子,初封在丹地今山西浮山,后封在丹水今河南淅川,围棋棋圣)改封在唐地(今河北唐县,此地本为唐尧时期封地,古唐国),为唐侯,形成唐氏,子孙后代尊唐尧为得姓始祖。

唐姓始祖:唐尧

源于姬姓,也以先祖封地为氏。唐尧封地最早在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后迁徙到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古唐国。周灭商后,周成王姬诵(姬姓,名诵,今陕西岐山人,周武王姬发之子,姜子牙吕尚的外孙,西周朝第2位国君)时期灭古唐国,将唐国旧地封给弟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周成王姬诵同母弟),又称唐叔虞。唐叔虞之子燮(xiè)即位后改国号为晋,即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唐叔虞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封地为氏,为姬姓唐氏。唐尧的后裔有的改迁到杜国(今陕西西安附近),还有的改封到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复立唐国,为楚国属国,春秋时期,唐国、蔡国、吴国在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主导下联合伐楚,大败楚国,但次年唐国就被楚国所灭。

唐姓始祖:唐叔虞

另有源于东汉时期西南白狼王部族、元朝大臣畏兀人唐仁祖后裔汉化改姓为唐氏,蒙古族、满族、土族、瑶族、苗族、彝族、黎族、哈尼族、仡佬族、布依族、朝鲜族、东乡族、鄂伦春族、毛南族、水族、壮族、纳西族、藏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唐氏等。

得姓始祖:唐尧、唐叔虞

发源地:河北唐县,山西、陕西、湖北等多地

迁徙路线:

唐氏族人早期主要在始祖唐尧、丹朱封地今河北、山西附近发展。春秋时期已分布在楚国、晋国、秦国,即湖北、山西、陕西等地,战国时期繁衍到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氏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氏主要望族所在地。

秦、汉时期,唐氏族人已广泛分布在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魏国唐雎(魏国谋士,今河南开封人,唐尧后裔)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江苏沛县),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令(今四川临邛),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颖川(今河南颖川),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太守(今浙江绍兴),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太守(今安徽当涂)。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唐氏族人随之南迁,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唐翔之子唐固任三国孙吴的尚书仆射,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刺史(今甘肃凉州)张轨之女,便定居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后发展成为唐氏历史上最大郡望晋昌郡。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

南朝齐国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后称帝,国号吴。

隋唐时期,有河南固始唐氏族人跟随陈政、陈元光(开漳圣王)父子进入福建。

宋金元时期,由于金元南下荼毒生灵,百姓生活艰难,又有唐氏族人迁居南方。宋朝有晋昌唐氏族人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福建永定、广东潮阳、梅州及广西者。

明清时期,有福建、广东唐氏族人移居台湾,远赴海外。如印尼著名华人、航海大王唐裕,祖籍福建安溪。

历史名人: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唐都(方士,与司马迁等创《太初历》,也称《甲历》)、北宋医药学家唐慎微(字审元,四川成都人,编《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朝著名才子唐寅(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今江苏苏州人,画家、书法家、诗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唐伯虎画作

现代物理化学家唐敖庆(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中科院院士,著《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量子化学》、《应用量子化学》、《约化密度矩阵引论》等),第一代钢琴家唐丽玲,著名艺人唐杰忠、唐国强、唐嫣、唐鉴军、唐一菲等。

著名演员:唐国强

祠堂: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博物馆,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先祖,同时也是唐氏始祖唐叔虞(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为唐氏总祠堂,晋祠同时被誉为天下第一祠,是最大的皇家祠堂。始建于北魏以前,整体规模庞大,古代建筑无数,且大多为原始建筑,各朝各代均有修缮扩建,总占地面积1696亩,其中仅古代建筑面积就达14165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著名的晋溪书院:子乔祠(王氏始祖),寺庙及各朝文人雅士的宅院,对研究古代建筑艺术、人文历史有着重大意义。

山西太原晋祠,美如画、人如织

家规家训家风:

《唐氏家训》(清,唐氏族谱载):

一、敦孝弟:父母之恩永世不忘,惰肢纵欲,致冻蚀父母之忤逆之子,天理不容;至于兄弟,同气异形,须休戚相关。勿听妻言而伤骨肉,勿争家产而弃手足,斯兄弟蓊而父母顺矣。不孝与不弟相因。若族内有不孝不弟之子,本房不得隐瞒,赴告公祠,治以家法,如再不悛,共同鸣官究之。

二、笃宗族:书先睦族,礼重敬宗。虽别派而分支,实同原而共本,宜推乃祖乃宗之意,常念一家一姓之亲。置义田以赡贫穷,思留奕叶;修家谱以联疏远,爱及云福。务期永息争兢,须要长关休戚。

三、和族党:五族为党,五州为县。人有亲疏,概给之以温厚;事无大小,皆处之以谦冲。毋因小失微嫌,遂至耗财结怨。庶相资相让,共成姻睦之淳风;无仵无争,长享盈丰之福泽。

四、睦夫妇:良缘素缔,佳偶天成。整服如宾,何曾之风流宛在;下妆答拜,樊英之雅范犹存。雨泽降本阴阳和,斯言可信;家道成由夫妇睦,此语非虚。宜鼓琴而戈雁。

五、肃内外:人之亲疏有异,门之内外攸分,亲者严,疏者宽。或男或女,固以杂坐为耻;非丧非祭,犹以授器生嫌。嫂叔姊妹之伦,贵词严意正;绣阁厅堂之地,宜掩面低声。惟家庭无秽污之行,斯族党有清高之誉。

六、崇节俭:天之生财有限,人之支用无涯。丰熟难期,漫诩篝车满足;骄奢易入,毋令钱谷空虚。衣服不可过华,惟求蔽体;饮食无容厚味,止取充肠。须流福泽于将来,更惜勤劳于往日。成由节俭,败由奢。

七、谨交游:诗歌伐木,易系同人。谈笑少良朋,渐染致身心之累;往来多好友,切劘为学问之资。闻香闻臭攸分,须严所入;为漆为丹有别,务审所藏。尚其注意端人,切莫攫情败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八、择婚配:礼垂合体,诗咏好逑,果是佳儿择配;须求淑媛,如玉娇女,相攸必选才郎。高门可结朱陈,宜详谱牒;薄族堪联秦晋,勿计聘仪。要严良贱之分,莫启参商之局。结坏一门亲,遗误三代根。

九、时嫁娶:男思有室,女愿有家,毋使衍期。古人壮岁是期,或生旷怨,今世童年为则,每损元阳。须裁礼制以适仪,毋逐俗流而逾限。

十、重祭嗣:丰姿虽古,木主犹存。卜日而启寝堂,宜严洒扫;因时以陈品物,务备丰隆。具醉兴歌,勿俾抱馁而之痛;莫衍致咏,尚其尽如在之诚。须追我列祖精灵,勿视为后人故套。

十一、修家谱:祖宗择土金邑,创业之甚广,唐姓之渊源弥长,恐就湮于此际!故修谱于今时,我既修辑维殷,尔其珍重常看。藏诸柳箧,勿令硕鼠之伤;熏以芸香,莫共虫鱼之饱。

现分布:唐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其次分布于安徽、重庆、广西、江苏、贵州、云南、广东、山东等地,其中湖南分布最多。

常见单姓分布:唐姓主要分布在湖南

总人口:唐姓约917万人,全国排名第25,在百家姓中位列第64。

唐姓源自伊祁姓、姬姓,始祖为上古帝王唐尧和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封于唐地,以先祖封地为氏。唐姓从古到今绵延不断,能人辈出,遍布海内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著名影视作品《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人物唐寅,周星驰将这位明朝才子演绎的风流倜傥、惟妙惟肖;著名艺人唐国强饰演的众多影视角色多被奉为经典,获奖无数。

唐氏图腾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