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国时期铜仁土匪头子周经廷如何死在和大土匪张兰芝的争斗中?

幻丝说历史啊 2025-01-05 16:36:34

【编者按】凯本镇,属贵州黔东南州岑巩县,地处岑巩县北部,东抵羊桥乡及铜仁市江口县民和乡,南抵天马镇及平庄镇,西接平庄镇,北抵铜仁市江口县官和乡。

来源贵州省地图集(2005)

金汉斌,是江口县龙宿人,周经廷,是岑巩县凯本人,相隔百来华里。金汉斌打死周经廷的时候,他们隔着一堵砖墙,金汉斌在墙内,周经廷在墙外。金汉斌是像捕打野鸡那样把周经廷打死的。

民国江口县图

周经廷,家住岑巩县凯本乡大寨。家里很穷,从小就给凯本吴溜子家放牛。吴家是当地大族,有钱有势。吴家有个青年,曾经把周经廷的一个房侄女霸占去做老婆。因而在周的少年心灵里就对吴家怀着仇恨,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他经常和一些土匪往来交朋友,因而学会了当土匪,学会了爬在青龙背上当土匪头子那一整套方法。不久,他弄到几支枪,邀集了几个伙伴,开始当起土匪来了。

岑巩县政区图 来源岑巩县志

民和的唐思学曾经与官和的张兰芝械斗过十多年。唐思学的大哥唐祝斌与周经廷很要好。他们都投靠过张兰芝,都给张当过连长或队长。

周经廷更接近张兰芝。大约在民国十年(1921年)之前,张兰芝曾经多次在外县大抢,抢了十多个县城。最后一次去抢秀山,他们号称"出川"。但这次却失败了。这次"出川",周经廷也在内。可是,过了不久,大约民国十一、二年,周经廷却与张兰芝大打起来,打了好几年。

当周经廷与唐祝斌很好的时候,张兰芝对他们两个生了疑心,害怕他们两人势力大起来,对己不利。为了排除异己,张派人把唐祝斌暗杀了。周经廷看到这种情况,也就反了。那时,唐思学还年轻,还没有力量与张兰芝对抗。周经廷为了自己的生存,却与张兰芝大打起来。张周械斗尚未结束的时候,张唐斗争已经开始了。可以说,张周械斗是张唐械斗的先声。

周经廷不愧是张兰芝的门徒。他在许多地方,都继承了张兰芝的衣钵。张兰芝曾经带着他抢过许多县城。于是,周经廷也抢县城,而且,抢张兰芝的家乡,抢江口县的县城。张兰芝每抢一个县城,就要雇请大批人力搬运东西,把那些"战利品"运回老巢。他非常慷慨,给这些力的工资,超过这些人平时工资收入的好几倍,力夫们都乐意给他搬运。有的人,甚至在把东西搬到目的地之后,就兴高采烈地上梁山入伙了。周经廷也学会了这一套,他抢江口县城时,请力夫运东西回凯本,每人给光洋八元,不要钱的,就给洋纱一坨,当时,约值光洋约九元。

周经廷抢江口,大约是民国十三、四年(1924或1925年),他只带了匪徒不到200人,这些匪徒,绝大部份是临时凑合起来的。周的基本队伍,不过二、三十人。周经廷和他的匪徒们,行至凯德时,把队伍分成两路:一路渡河经谢家坝、五里桥、由沙子坳进城,一路由小河、肖家湾、岩嘴,然后由瓦寨沿着河进城。

进城之后,他们不仅控制了整个县城,连城外从黄土坡到谭家井这一扇形地带,也全被控制了。城内群众, 有的跑到黄土坡,却被土匪截住搜尽了腰包,有的想从城东南跑过河或跑上汤家岩屯上,也在谭家井一带被拦住搜查。

汤家岩,原来是个尖坡,民国七、八年,经何绍堂(黔军何后光的补充团长)为首,邀约城内几家巨商,把它打成平顶,砌了围墙和卡门,修成一座险要的城内屯。在那个时候,土匪没有大炮,单凭几支步枪,是打不上汤家岩的。何绍堂以为土匪来抢城时,城内的人,可以迅速跑上汤家岩,就平安无事了。殊知这次何绍堂的老婆刚跑到谭家井还没有爬上汤家岩就被土匪搜身了。土匪发现她胳膊上带有一只金圈子,取不下来,就拔出刀子,准备把她的手臂斩断。她吓得跪下求情,并拼命把金圈子取下。结果,金圈子饶了情,只把胳膊上的皮子伤了一点,保住了她的一只手臂。

周经廷的匪徒们虽然多数是临时凑合,但却十分精干。他们的行动非常迅速,来时经过凯德,一边走,一边喊:"爱玩的,爱耍的,快跟我们去发财!"他们到了江口,抢了东西,回到凯德,时间不过一小时多点。他们喊叫的声音,仿佛还在人们的耳际回旋,可是,他们一伙又回到凯德场了。

时间虽然只经过一小时多点,但是,那些匪徒回来时,却完全变了样。去时都穿破破烂烂,回来时却换上了新衣,而且,还抢得了许多布匹、花纱等,每个人的身上,都是白皓皓的,也是劲鼓鼓的。

当时,县政府一时措手不及,听凭周经廷摆布。等到周经廷抢够了东西,满载而归的时候,他们才四处调团队追赶。凯德场一带的老百姓被叫去追周经廷,一直追到太平寨才回来。

周经廷这次枪江口,得到了胜利,他的势力得到了发展。但张兰芝却得到了更大的好处。从那以后,张兰芝就以保护江口为己任。一个多年的大匪首,却摇身一变,成了防匪、治匪,保护地方治安的柱石人物了。

最初,张兰芝与周经廷是因私人仇恨而私打,现在张兰芝当了乡兵大队长,在民和、闵孝两区,公开组织民兵,并多次调集这些乡兵去打周经廷,名之曰:围剿土匪。从私打变成公打了。

张兰芝在民和一带,亲到各保(也许只亲到一部份保)编组乡兵队。他给每个保指派一个乡兵队长,一个队耐和各班长,造具乡兵花名册。然后把全保乡兵召集起来,举行一种特殊的宣誓仪式。

记得张兰芝亲到棉羊寨那个保组织乡兵队时,他指派村子里的刘丙唐当队长,指派半坡寨的梁老犟当队附,还指派一批人当班长、副班长。

他带领乡兵举行的仪式是砍香发誓。设起香案和关云长的牌位,燃起香花蜡烛,一个一个地跪在关云长牌位面前发誓。先念誓词,然后砍香。

誓词内容,曾问过当时知情的几个人,他们告诉有两种情况。

一种说:上凭青天,下凭白地,宁肯同年同月死,不愿同年同月生。如有反心,不听大哥的话,香断脑壳脱。

另一种说:

关夫子在上,弟子在下,不准丢人卖客,不准挖壕放缺。 香烟未断,鸡血未干,若有哪个丢人卖客,若有哪个挖壕放缺,不得户骨归家。

这两种誓词,有人说,前一种是队长,队副、班长用的,后一种是乡兵用的。

发誓的人,跪在关夫子牌位面前,跟着别人宣读誓词。他左手持着燃烧着的香,右手握着一柄菜刀,面前放着一块砧板,誓词一念完,把香按在砧板上,一刀把它砍断。这时,站立在旁边的两个人送上一杯鸡血酒来,一人念道:"送给你一杯酒,寿延九十九。"另一人接着念道:"再添三十岁,一百二十九。"于是,宣誓的人,喝完了酒,立起身来,回头走向正在燃烧着的一大堆香纸的火坑边,从坑上跳过去,这个人的宣誓仪式就算结束了。接着换上另一个人去宣誓,直到每个乡兵都宣誓完毕,就算完成了这一次歃血为盟。从此以后,张兰芝就名正言顺地带着这些乡兵,几次到岑巩凯本去围剿周经廷。

张兰芝的势力,本来就比周经廷大得多,现在又加上这一批成千的乡兵,周经廷当然无法抵敌。但他可以凭险固守。

原来离凯本大寨约两华里的地方,有个蜡烛屯,全是石山,上大下小,形似蜡烛。周经廷就凭借这个险地对抗张兰芝。围屯的乡兵,拖上十天八天,都要回家生产,不放他们回家,他们也会自动瓦解,张兰芝无法,只好宣布撤兵。蜡烛屯的围解除了,周经廷又出来活动。过了一段时间,张兰芝又调集乡兵,对周经延再次围剿,围了几天,又自动撤退,张和周就这样打了好几年。

张周虽然是打打停停,永无休止,但是,对江口却有很多好处。周经廷不仅不敢再抢江口县城,连江口其他地区,也不敢放肆乱抢了。这时,张兰芝就成了江口县的南方屏障,成了江口老百姓的安全依靠了。于是,他的名声越来越好,越传越大,越播越远了。大概是张兰芝立房子吧,当时的贵州省政府主席毛光翔,也给他送了一块匾额,在又宽又长,漆黑的匾上面,题了金黄色的四个大字:"维护桑梓"。后来,到了民国十八年,张兰芝又摇身一变,成了江口县的县长。这块匾额,这个县长,都是与周经廷有关系的是他打周经廷得到的好处。

周经廷与凯本吴家有矛盾。吴家那时,武力己敌不过周经廷,吴就更加依靠张兰芝,张吴本着自己的需要,便勾结得更紧了。

周经廷因距吴家太近,吴家的势力不消灭,对他的生存也有威胁。但吴家族势大,历史久,根基稳,防守严,周经廷也无法消灭吴家。于是周吴两家,长期对峙。吴家怕周经延进攻,张兰芝就派金汉斌去帮助吴家防守。

"金汉斌的部队,有三十多人,民和、龙宿的几个保,是他筹粮饷的地方。他与唐思学有矛盾,所以与张兰芝是一边的。张兰芝在民和西端,金汉斌在民和东端,张与金汉斌勾结,正是为了要包围唐思学,争取民和。当金汉斌帮助吴家防守时候的一天,周经廷果然又来进攻吴家的住宅了。根据周经廷来往的经验,硬攻硬打,是打不破的。为了要达到打进吴家,消灭吴家势力的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聪明"的方法,派了当地一群老百姓去砍吴家房子后面的一棵大古树。

这棵古树,很高很大,距吴家很近,要是把这棵大古树砍倒,倒下去的古树,会把吴家的房屋、砖墙,打垮一个很大的缺口,那时,周经廷的队伍,就可以长驱直入了。为了实现这个妙计,周亲自在离古树不远的地方指手划脚地指挥。这时,金汉斌正在吴家楼上,悄悄地准确地把枪口瞄准了周经廷,从而结束了张兰芝与周经廷几年的械斗,也解除了吴家长期受到的威胁。

张兰芝很高兴,从此,金汉斌就受到张的重用。张派他率领部队,远住过恩南的大坝场和印江的天心桥。据说不久令就病死了。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江口县文史资料》、《江口县志》、《岑巩县志》、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贵州省地图集(2005)》、《岑巩县志》,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