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最能见人品

小宸的茶文 2025-01-24 17:54:41

识人难矣,然于细微处,亦可窥见一二,平日里温文尔雅之人,于发怒之时,亦可化身暴怒之兽。

人生于世,难免受冒犯,于此,怒则人之常情,然,如何表达愤怒,却可洞见一人之教养与人品。

欲观人之品行,非观其喜悦之态,而应观其怒火之时。

怒火燃时,最易暴露本性,亦可清晰呈现一人之真实人品。

01 怒时之态,可见教养

怒火燃时,人易失理智,难掩饰,故此时最可观其自制力与真实素质。

怒时,不顾他人感受者,常为无教养之人。

此等人,常将怒气发泄于无辜之人,不就事论事,反好翻旧账,此等行为,必将使他人敬而远之。

亦有人,如谍战人物,无利益冲突之时,可与人谈笑风生,一旦触及利益,则立马翻脸,不讲情面。

观人,须观其怒时之态,此时,所有伪装,皆将暴露无遗。

无教养之人,于怒时,便欲逞强,欲以蛮力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心怀他人者,即使受冒犯,亦会体谅对方,以适当方式沟通。

反之,人品不佳之人,则会横加指责,使矛盾升级。

禅师白隐,有武士名信重,请教曰:“经书皆言天堂地狱,实有否?”。

禅师未抬眼,反问其:“汝为何人?”

信重答曰:“武士。”,禅师轻蔑道:“何主竟聘汝,此邋遢鼠辈,充当保镖?”。

武士视名誉如生命,此言实为羞辱,遂怒拔宝剑,欲斩禅师首级。

白隐禅师,仍稳坐于蒲团之上,从容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

信重闻之,惊出一身冷汗,急忙弃剑跪地,磕头谢罪。

白隐禅师微笑道:“天堂之门,由此打开。”

此乃以怒,窥见人心也。

人一旦被怒气所控,则将变得胸襟狭窄,以自我为中心,不思他人。

此等人,虚荣心强,暴力倾向明显,常欲压人一头,以满足可怜之自尊心。

若无点化,武士信重,必将为暴脾气所累。

《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应以和为贵,纵有不同意见,亦应保持平和。

02 怒而有度,方显人品

人品,无形无色,却可深刻感受。

怒而仍能保有修养者,人品皆不差。

因其遇事可冷静处置,不失基本道德和素质,亦不会如泼妇般,动辄谩骂。

纵有怒气,亦不会自私宣泄情绪,此等人,值得深交一生。

真正有教养者,不论喜怒,皆能保有基本素养。

纵然怒火中烧,亦不会出口成脏,恶语相向。

有之人品,仅为风平浪静之时之伪装;亦有之人品,始终如一,矢志不渝。

怒时仍有修养者,为后者,亦为坦荡之人。

《大学》有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诚于内,则形于外,故内修重要。

03 坦荡做人,一生顺遂

《中庸》亦道:“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安守本分,不慕虚荣,亦不为情绪所控。

以心平气和,从容淡定之态,方可行稳致远。

何为大智?于狂风暴雨时,亦能坚守本心,不忘使命;于怒火攻心时,仍可三思而行,不失风度。

人与人交往,应以真诚为本,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切莫因一时之怒,而伤及他人,亦损自身。

怒时仍可保有修养者,皆为心怀他人之良善之人。

此类人,可明辨是非,不为情绪所惑,其人品如金,可经受世间考验,其人生之路,亦将更为坦荡,更为顺遂。

你我皆当以 “怒”为鉴,自省其身,修身养性,以期拥有更加美好之人生。

0 阅读:19

小宸的茶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