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九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
这一届显得有些特殊,而且有些硬性规定,比如老中青三结合。军队安排中央委员有三条:第一总部、大军区、军兵种军政首长,都在委员之列;第二,各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的副职以及军事院校的主要领导都是在被考虑之列;第三,有才能干部也被考虑在列。

这三条规定第一条很容易理解,总部负责人,大军区军政主官,军兵种主官一定是委员;总部的副职,大军区副职,军兵种副职,以及院校主要领导在考虑之列,根据情况而定。
这样一来,大军区正职基本上都是委员,副职可能是委员或者候补委员,也可能不当选,还是根据资历、能力等。可作为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的陈伯钧,从始至终没有成为委员或者候补委员,有人不是很理解。
陈伯钧是老资格,土地革命时期很早就担任军、师级,1936年从四方面军4军参谋长改为6军团军团长;抗战时期,担任120师下辖旅长,抗大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担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上干大队大队长,兵团副司令兼军长。

解放后,一直干军事教育,担任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院长、代理院长。曾经在1958年,因教条影响受到批判,后到高等军事学院担任副院长。
1962年担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已经是大军区正职,此后一直担任院长,是符合要求的,级别不是委员,也应该成为候补委员,怎么什么也没选上。
实际上,陈伯钧的身体不好,1962年初就因积劳成疾到上海治疗休养,虽然后来被任命为院长,也是一边工作一边治疗。1964年,身体病重,在301医院、协和医院等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几个月后才进行手术,13天内三次内脏大手术,可想而知身体有多严重。
1965年因为伤口长期不愈,请求不再担任院长职务,要求免职休养,自己也就不用挂念工作问题,可以安安心心休养了。可组长批准脱离学院养病,实际上还是院长。1966年,因其他病症在外地住院治疗。此时,一场运动悄然而至,他被学院造反派给揪回批斗。

在1968年八届12中全会酝酿九大委员、候补委员名单。他的情况并不乐观,1969年被因备战被疏散到广东从化与董老、李富春、张鼎丞等在一起。
他没有被选上或许有两个原因,第一受到冲击,第二已经不具体任职了,上级让其休养。因此不了解那几年他经历过什么,只看履历是难以理解为什么没有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