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跨战区调动,过去在晋察冀是军事主官,到刘邓麾下一直任副职?

从阳化石 2025-04-12 04:34:29

晋察冀军区在抗战时期被称为“模范根据地”,兵多将广。

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兵少将少,如精简整编后,部队战斗力削弱;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部队,还有个别将领因一些原因被调离。

这个时期部队最缺的是军事干部,原本晋冀鲁豫1纵杨得志部要北上东北,因承德保卫战而留下。当1纵归建刘邓时,晋察冀首长要把纵队司令杨得志,副司令曾思玉给留下,他们都在军事方面很有建树,杨得志担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曾思玉担任纵队司令。刘邓挺进大别山时,上级让郑维山南下大别山,可军区首长2度挽留,让其从地方军区司令改为纵队司令。

如果他们没有被挽留,直接奉命调动,晋察冀军区干部更加稀少。他们在此后作战中,都担任中流砥柱的作用。

很多人不知道,原本在二野任职的郭天民也是晋察冀的一员战将。

郭天民是老资格,黄埔军校毕业,抗战时就被派往晋察冀军区担任二级军区司令员。抗战胜利后,从二级军区司令改为2纵司令,该纵战斗力是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

1946年1月国共停战令生效后,作为距离军调部最近的晋察冀成为执行精简改革的先锋。很多人或许在其他资料看到,各战区部队都要去精简部队,其他战区走走样子,只有晋察冀不打折执行,使得大批有生力量被削弱,这不是军区首长希望的,但为了以示诚意,延安更是知情。

可随着内战爆发,敌人展开进攻时,部队兵力出现不足,张家口失守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东线打得节节胜利,西线兵力不足被钻空子。在涞源会议上,3纵司令郭天民把自己的情绪都宣泄出来,使得军区首长难堪,因此被免去2纵司令,杨得志担任。

此后的半年里,郭天民被限制,进行反思。也在这时候中央工委首长来晋察冀指导工作,对他的情况了解后,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要再启用他出来工作。

这时候,刘邓首长率部挺进大别山,他调去参加新区开辟工作。

或许因刘邓大军各纵队不缺军事主官,也或许他对部队不熟悉,又是参谋长出身,就担任野战军副参谋长。

实际上,6纵司令员王近山因意外受伤,在后方休养。纵队军政工作由杜义德一肩挑,完全可以安排郭天民代理司令。上级为什么没有呢?或许考虑王近山属于外伤,伤愈也就是时间问题,而且6纵的战斗力离不开王近山吧。

在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时,从几个主力纵队抽调部队成立皖西军区、鄂豫军区,他都没有担任主官,而是担任鄂豫军区副司令,协助身体不好的王树声工作。郭天民在四方面军工作过一段时间,俩人算是上下级关系。

王树声身体不好,刚从鄂西北转战抵达晋冀鲁豫军区后方,就要求到前线。上级让郭天民协助王树声负责军事工作。其他部队打大兵团运动战,他率领部队只能打打地方武器,打打游击战等,性格急躁的他很憋屈。

真正让他到野战部队,是在1949年全军改编组建兵团时,被安排担任3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协助陈赓,也只是副职。

从过去在晋察冀担任军事主官,到跨战区来刘邓麾下担任副职,是因过去的处分受限,还是因部队干部饱和,没有合适的职务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