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人生的3件乐事,不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是这3件事

代菩提心觅 2024-10-11 15:35:17



中国传统历来认为,人生有三件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时。

这个说实话,都是得到好处之后的喜形于色,这样的快乐太功利,也太短暂。

而老子所说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物欲享受的快乐,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至乐境界。

老子的快乐,是天然的,不加任何修饰的;

老子的快乐,是纯净的,没有丝毫矫情的;

老子的快乐,是恬淡平和的,没有过分的激情和狂热的;

老子的快乐,是绵长隽永的,如日月之经天......

那么,老子的那种至圣至洁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他认为人生有这三种快乐,才是极致的快乐!

01

第一种快乐:得道之乐

《道德经》中曰:“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天地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一旦得到它,智慧之灯就会被点燃,这就是所谓的得道。

得道非常不易,需要极智慧、极善良之人经过累世的修行。

所以,老子认为能“得道”,是极大的快乐。

一旦你是“同于道者”,那么真理、智慧就会喜欢你,跟随你,你就能悟常人所不能悟。

你能通晓天地变化之理,深谙万物之性能,知吉凶之所由。

亦能超越生死,看破宠辱,清静自守,精神不灭。

这样你还会有什么烦恼?有什么想不开?人生还能不快乐吗?

“得道”也是孔子一生的追求,所以他才会发出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

可老子也提醒我们,要小心另一种快乐:“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就是说“失道”之人也有快乐,他们熬夜,蹦迪,打游戏,赌博.....也很乐在其中。

但这种快乐是假的,空的,你追求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会感到越来越空虚。

02

第二种快乐:精神之乐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意为:我之所以有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忧患呢?

可以说,我们的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贪图肉体的享乐,西方有一句话说得好:

“带着肉体去探索任何事物,灵魂显然是要上当的。”

当我们的肉体长期沉溺于奢侈腐化的“物欲享乐”,灵魂就会渐渐被麻醉,用老子的话说,人会渐渐失去自然之性。

而人真正的快乐当属保有自然之性下精神内在充实,与物欲享受无关。

低级低俗的肉体享乐,只会让我们远离幸福与安宁,失去人生的真谛。

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他们摒弃物欲的诱惑,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肚子,并不像大众所想象的那样难以满足,而真正难以满足的是我们的口腹之欲。

而追求欲望不能解决欲望本身,却还伴随着求而不得的缺乏与痛苦。

所以心灵总在焦灼、嫉妒等负面情绪中,被贪欲、控制欲等滋扰,不能获得内心的安详。

相反,那些追求精神快乐的人,他们懂得无限的欲望无法被满足的道理,所以他们知足享受已有的简单生活。

他们在清淡饮食和粗布面料中,找到了一片自由的净土。

03

第三种快乐:清闲之乐

《道德经》中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意为:尽力使心灵的虚静达到极点,使生活的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起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有了内心的虚静,有了身体的清闲,那他必然是幸福快乐的。

试想,若一个人总是乱事扰心,杂物缠身,那么他即便有再好的生活条件,恐怕也无快乐可言。

有一天早上,哲学家第欧根尼正在进行日光浴,他躺在沙地上,太阳照射着他,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宁静...

这时亚历山大大帝走了过来,他看着第欧根尼说:“我是亚历山大大帝,如果你需要什么,就告诉我,我都可以帮助你。”

第欧根尼抬了抬眼皮,笑着说:“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看着这个人,在他面前,亚历山大感到自己是个乞丐——他什么都不需要,而我要整个世界。

后来亚历山大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做第欧根尼。”

当世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费尽心机,整日不得空闲的时候,这些哲学家们正在悠闲地享受人生。

因为他们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他们清心寡欲,悠闲自在,过着一种精神富足的生活。

而这种生活是一种极致的快乐生活,是任何人都无法夺去的。

一般人认为人生最快乐的三件事:喜得贵子、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快乐。

看了以上老子所认为的三件乐事,你是否对人生的快乐有了更多的理解呢?

我乃人间逍遥客,

细品人间烟火色,

心中若无烦恼挂,

快乐悠闲似神仙。

点个赞吧!祝您快乐!



0 阅读:53

代菩提心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