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喜欢钻研武器的军迷朋友们,一定知道EMP炸弹这种武器。当然,它还有另一个别名,叫做电磁炸弹。按照科学家的说法,这类炸弹装上电波发射器以后,可以在10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的能量微波,威力堪比闪电。
话说EMP炸弹的威力为何这么强?如果真的存在这种炸弹,我国的研制进度又是怎样的?有了它,我们还需要核弹吗?

其实早在1958年的时候,就萌生出EMP炸弹这个概念了。当时的美国,正在进行一项氢弹试验。待氢弹炸完以后,附近的电子设备基本上都失灵了。
无论是内部晶体管、二极管,还是里面的集成电路、逻辑电路、微处理器等,几乎都出了问题。有些元件和组件,甚至还因为超载而短路。
在场的所有设备,外部虽然完好无损,内部实则已经遭到了永久性损坏。可以说,那一年的核爆事件,直接让美国产生了研制EMP炸弹的憧憬。

很快,美国一众科学家就针对此类现象,做出了研究和剖析。
按照科学家的说法,核爆炸产生以后,其释放的伽马射线和X射线,会以光速由爆点向四周辐射。
在此期间,这些射线会与空气中的氧原子和氟原子撞击,产生电子。这样一来,就形成一股强大的电磁脉冲了。用科学界的一句术语来说,这就叫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发生以后,其释放出的能量,会不断冲击附近的电子设备,进而烧熔电路。当电路被烧坏以后,设备就出现故障了。
可见,康普顿效应主打的就是一个“法抗伤害”。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破敌于千里之外。
而且这种爆炸模式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干净。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核弹头在40千米高的平流层爆炸,其产生的高温火球,并不会到达地面。而且那些微量的辐射尘埃,也都会被挡在平流层,不会立即降下来。
因此这场核爆炸,属于彻彻底底的“干净核爆”,不会给大自然带来一丝一毫的污染和破坏。因为这个缘故,学术界干脆将其称为弱核武器。
有意思的是,在自然界中,也存在这样的弱核武器。比如自然界的雷电,就有着“第二原子弹”的称号。

很多人可能都有印象,小时候的雷雨夜,电闪雷鸣,往往一个雷电劈下来,电视就没信号了,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停电,两眼一抹黑。
原因也不复杂,当电磁脉冲冲击地面的时候,电线杆上的那些变压器就被损坏了。而这些,就属于康普顿效应带来的后果。
美苏争霸带来的副产品当然了,雷电的威力再大,也大不过人造武器的威力。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的核武器竞赛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便是电磁脉冲炸弹的诞生。

1962年6月9日,美国为了拔得美苏争霸的头筹,在太平洋约翰斯顿岛上空的500米处,引爆了一颗14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
随着爆炸的响起,1280公里之外的夏威夷,直接发生了大面积停电。与此同时,当地还出现了电话中断、收音机失声、街灯熄灭、电子设备故障等现象。
总之,那一晚的夏威夷,科技水平似乎一夜回到解放前。

根据当时科学家的估测,核弹引爆以后,其产生的电磁脉冲,破坏半径达到了2200公里。只要是这2200公里范围内的电子设备,都难逃被毁的命运。
见证了康普顿效应的真正威力之后,美国便在电磁武器的研发之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当时甚至有人估算,假如在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上空的400米处,引爆一颗400万吨当量的核弹。那么其电场强度,可以达到惊人的5万伏/米。

所造成的冲击波,更是会席卷全美,甚至波及加拿大。可以说,一旦电磁脉冲炸弹诞生,那这款武器完全就能充当灭国级武器的存在了。
无独有偶,苏联在这条道路上,也研究了个透。
1961年10月31日,苏联在新地岛上空的4000米处,引爆了一颗氢弹。氢弹炸开以后,不仅毁灭了爆心附近的一切事物,甚至连数千千米范围内的电子系统也受到了冲击。

比如当地的防空雷达就被烧坏了,一度无法探测到空中的目标。此外,当地的部队也都陷入了通讯中断的境地。数千公里范围内,所有人都无法指挥和联系,就跟失联了似的。
这次事件发生以后,有苏联专家就预测:假如将1000万吨当量的氢弹,放到4000米高空进行爆炸,那么其释放的电磁脉冲,可以覆盖整个欧洲。
不得不说,在玩“灭国战”这方面,苏联比美国还要猛。

随着苏联和美国不断开展核爆试验,有人就专门针对这一效果,进行了武器分类和研制。
按照科学家的说法,他们将这类武器设计好以后,分为核爆电磁脉冲炸弹、非核爆电磁脉冲炸弹。
像前面提到的那种“灭国级伤害”的效果,一般就是核爆电磁脉冲炸弹。

只不过,这种炸弹的效果太过恐怖,稍有不慎,就将一个国家打回解放前了,所以能不用就不用。不然的话,很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如今各国正在开发的中子弹,就属于这类武器。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安静又环保”,但其造成的破坏力,丝毫不亚于“沙皇大伊万”。
现实中有电磁脉冲武器吗?说完了核爆电磁脉冲炸弹,咱们再来聊聊非核爆电磁脉冲炸弹,也叫NNEMP炸弹。

在性能方面,NNEMP炸弹的爆破力不如核爆电磁脉冲炸弹,因此对敌国电子产品的破坏范围有限。
按照相关人士的说法,NNEMP炸弹只能对局部地区的电子产品进行损坏,范围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换言之,NNEMP炸弹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核爆电磁脉冲炸弹。
那么问题来了,现实中有这种武器吗?还是说它只是一个概念设计?

其实像这类武器早就已经有了,比如美国的CHAMP导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该导弹搭载了高功率微波发生器,一经发射,立马就能将电能转为定向微波脉冲,直接攻击敌方的电子设备。
2012年,美国空军还与波音公司一起,成功测试了一枚CHAMP导弹。当时美军在犹他州沙漠,精准瘫痪了一栋建筑内的所有电子设备,而建筑本身未被摧毁。

可见,这款武器确实是做到了精准打击,百步穿杨。
除了CHAMP导弹以外,美国还研发了一款可投掷的小型EMP炸弹,名曰Boeing EMP手雷,用以摧毁近距离的电子设备。
测试过程中,士兵将手雷扔出,目标地的单兵通信器和车辆点火系统,顷刻之间就废了。由此可见,电磁脉冲武器在战场上,确实是个降维打击的狠角色。

当然了,除了美国以外,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比如在2021年的时候,我国就首次公开测试了一款电磁脉冲武器。
从测试结果来看,该武器成功击落了一架飞行高度达1500米的旋翼无人机。虽然机身看起来并未受损,但其内部电子系统早已千疮百孔。
除此之外,印媒还声称,中国已经研发出了非核电磁脉冲导弹。该导弹在短短25分钟之内,就能飞行3000公里。一旦开启EMP攻击,立马就能瘫痪敌方的航母战斗群电子系统。

不得不说,印媒的这一套吹捧,确实还挺受用的。假如咱们真的拥有这类武器,估计接下来的全球格局就得由我国掌控了。
此外,更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甚至还掌握了天基微波武器。利用这套武器,瞬间就能干扰或摧毁敌方卫星。如此看来,咱们在太空领域也是遥遥领先了。
电磁脉冲武器的战略意义总的来说,电磁脉冲武器的战略意义还是挺大的,它仅仅是为了给敌军“放烟花”,更是为了兵不血刃的打赢这场战役。

比如在战斗方面,它可以瞬间瘫痪敌军的通信设备。此外,像雷达、计算机、传感器等设备,也会一一受到损坏,这样就能造成前线部队与指挥部的失联。
当敌军陷入信息孤岛以后,就无法协同作战了。届时所有士兵和指挥官都将出现信任危机,最终导致士气低落,萎靡不振。
在此期间,那些依赖电子元件的战机、军舰、坦克等,也都无法启动,或者处于失控状态。

不光如此,所有制导武器的GPS也都会失灵,失去目标锁定能力,变成无头苍蝇。如此一来,敌军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了。
这还没完,在后勤方面,电磁脉冲武器还会造成敌方的电网瘫痪。所有的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等,都将被烧毁,后方的基地、城市、工厂等,也都会断电。
在这种情况下,敌军的回血能力也就聊胜于无了。

届时敌方的医院、兵工厂、物流中心,都得停摆,所有自动化仓库的运输调度,都将崩溃。当物资无法送达前线的时候,这场战役基本上就彻头彻尾的输了。
更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核电站冷却系统失效、化工厂泄漏等事故。如果真是这样,那敌国接下来几十年都很难走出战争阴影了。
可以看出,电磁脉冲武器的最强杀招,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完全不用爆发热冲突,就能让敌方败的五体投地。什么科技引领战争?这就叫科技引领战争。

当然了,老话说的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电磁脉冲武器很厉害,但未来说不定又会出现反电磁脉冲武器呢?真到了那个时候,全球军事大比拼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电磁脉冲武器:再上个台阶不容易】
军迷集结号【美国秘密装备高能电磁脉冲弹,零伤亡秒杀航母,中国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