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学书尤学剑,愿作万人豪。韬略输韩信,威名夺汉高。”(清·许南英)
战神项羽与兵仙韩信是中华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在秦末西楚的乱世中都表现出了极为高超的军事才能,也都对秦末的局势起了决定性影响,那二人谁更厉害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个人武力值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个人的武力值很高,少时就力能扛鼎,可见其双臂力量之强健。虽然《史记》并未记载项羽所举大鼎的重量是多少,但我们可以从秦朝时期的鼎的重量来进行推测。
目前已知最重的秦鼎是秦始皇陵出土的“秦陵大鼎”,高61厘米,重212公斤。而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的哥哥秦武王曾举过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却不幸失手砸中膝盖骨而导致自己不治身亡。

虽然《史记》也没记载龙文赤鼎的重量,不过从秦武王非要举起该鼎来看,它的重量肯定不比秦陵大鼎轻,要不然秦武王也不会非要跑到洛阳举鼎。因此项羽所举大鼎应该也与秦陵大鼎差不多,在200公斤以上。
目前世界举重记录的保持着是格鲁吉亚运动员拉沙·塔拉哈泽,他能举起的重物是267公斤。而项羽的神勇千古无二,仅带领28名骑兵就可以在数千汉军中来回冲杀数次,斩杀敌军数百人,那他的武勇自然不会比举重记录的世界冠军差,应该能举起近300公斤的大鼎。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个人的武力值具体是多少,史书并未记载,不过我们可以从细枝末节进行推测。《史记》提到韩信少时曾被一个混混挑衅侮辱,本来韩信可以选择反击杀死他。可是韩信担心秦法严苛,知道自己杀死这个混混后也会被治罪丧命,所以为了以后出人头地打算,便选择了忍受胯下之辱。

如果韩信有项羽那样,使得周围人都害怕的勇武,那名混混自然也不敢侮辱韩信,可见韩信的武勇相比项羽自然要差不少。不过后来韩信曾担任项羽的执戟郎中,护卫项羽安全。而古人对护卫武艺水平的要求肯定也不低,可见韩信的武力值在后面有较大提升,但也不如项羽。
二,大兵团作战能力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一生历经七十余战,除垓下之战失利外从无败绩,尤以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最为亮眼。两次都是以少胜多,击败十倍之敌,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然而项羽作战重勇轻谋,被韩信批评为“匹夫之勇”,这也正是项羽在鸿沟和议后轻信刘邦会遵守盟约而不做防备,导致自己兵败身死的主要原因。

楚汉双方在垓下决战,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包围楚军,再让人高唱楚歌来瓦解楚军军心。结果十万楚军误以为楚地皆为汉军占领,所以军心溃散,纷纷逃走。而项羽竟也对此信以为真,不去重振军心,可见其大兵团作战能力不如韩信。
高祖曰:“……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一生百战百胜,从未失利,即使猛如项羽,也在垓下败于其手,可见其无愧于“兵仙”的称号。况且韩信重视谋略,在平定三秦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战役中无不遵守《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的策略,先在谋略上击败敌人,后在战场上击败敌军。
况且汉高祖刘邦也称赞韩信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说他是自己能够击败项羽而夺取天下的重要依靠,而韩信正是垓下之战的汉军总指挥,带领三十万汉军而一举获胜。另外韩信也说自己带兵是多多益善,而刘邦最多只能带十万大军,可见韩信带兵能力之高。
三,个人志向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有推翻秦朝,取秦始皇而代之统治天下的野心,更在秦朝覆灭后分封十八路诸侯而称霸天下,可见其志向不小。由于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而未能一统天下,所以我们无法确定项羽会不会像刘邦一样成为皇帝,但他的志向肯定是比韩信高的。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志向较小,思维还停留在先秦时代天子分封诸侯的统治模式,所以只是希望成为一个富贵一方的诸侯王。因此项羽来劝韩信背汉联楚时他没有答应,谋士蒯通劝他背汉自立并窥视天下时他也没有同意。可见韩信没有争夺天下或成为诸侯霸主的野心,所以他的个人志向不如项羽那么高。
韩信30万打项羽10万老弱病残还首战失利,最后50万包围带800人跑的项羽,还差点让人跑了。还有人说韩信故意失败好包围我就笑了,30万打10万还得故意输一阵。有个词用得好,靠20万联军稳住阵角就知道不是故意失败。
阅
人数相同项羽胜
事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