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司马冏,当朝皇帝的堂兄弟,当朝大司马,齐王,摄政。
不成器的大哥东莱王我也不是没照顾,他本来只是步兵、屯骑校尉,我加他散骑常侍,加大将军、领后军、侍中、特进,增邑满二万户;二哥北海王司马寔为平东将军、假节,加散骑常侍,代我出镇许昌,不久进安南将军,都督豫州军事,也增邑满二万户,未出发,又留为侍中、上军将军,给千兵百骑。
但是这个大哥真的是找死,人苦不知足,竟然还想开府。我说,皇帝的弟弟吴王司马晏、豫章王司马炽都没开府,你咋超车?他竟然疯到秘密上表说我专权,还勾结王舆。
那我只能不客气了,诛王舆三族,把这个找死的司马蕤一撸到底,迁到上庸,改封微阳侯,但我还是气不过,指使上庸内史陈钟秘密杀了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a04f4e024b4331efad576d27f3abc1.jpg)
还是皇帝良心好,下诏诛杀陈钟,复了司马蕤的封爵,以王礼改葬。
对兄弟如此,我的儿子也不能落下。司马冰封乐安王,司马英封济阳王,司马超出继司马允袭封淮南王。还有一子司马几出继七叔燕王司马机,嗣了燕王。司马允已经平反,追谥忠壮王。
篡位皇帝司马伦的年号不作数了,年号依旧改回永宁。
永宁二年(302年),朝中又有大事发生。
皇太孙司马尚死了,八叔公梁王司马肜也死了。
我们商议着按三叔公汝南王司马亮的丧仪处理司马肜的丧事,议论谥号的时候,博士蔡克反复强调司马伦篡位时司马肜身为兄长没有任何反对,比抛弃纣王的微子启差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甚至还不如太尉陈准和他的弟弟陈徽这样的外人。
当初司马允讨伐司马伦时,陈准是想帮忙的,所以鼓动皇帝派人支持,结果派去的伏胤被司马伦策反,才导致司马允被杀。
司马肜和司马伦一样都曾经出镇关中,都没有表现出本事。他在朝也只是清廉俭朴,其实根本起不到辅政的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0b9e93e693428276737d3e0a7d4427.jpg)
相比之下还是皇太孙死了更严重,这意味着皇帝没有后嗣了。我作为辅政大臣,怎么能不早做安排?
现在的局面不是看亲疏了,是看功劳,不然我不可能越过皇帝的十七弟司马乂和十九弟成都王司马颖。司马乂和司马颖都是庶出,眼下也是司马颖的功劳和影响力更大。这时候司马乂也已经复封为长沙王。
我不想因为兄终弟及就让司马颖继位,哪怕他仅仅被立为皇太弟,将来他登基,我怎么办?同样的道理,我也不想便宜司马乂还有司马晏、司马炽。
找到解决之道一点也不难,皇帝已死的年长的弟弟们又不是没儿子,作为皇帝的侄子,立为皇太子很合理啊。符合条件的有皇帝的九弟楚王司马玮之子司马范、十三弟清河王司马遐之子续封的清河王司马覃。
司马玮先前已经被追赠骠骑将军,追谥楚隐王。司马范受封襄阳王,拜散骑常侍。但是我留了一手,隐不算好谥号,只要司马玮有问题,我就有理由跳过他这一系。我何尝忘记他和司马乂是一母同胞呢?
司马遐就没有任何问题,司马覃也才八岁。我上表请求立司马覃为皇太子,我为太子太师。这样以后太子继位,我就是皇帝的老师了,前途无量!
于是我开始享受人生,大兴土木,不去朝见。我就是执政者,我难道还要朝见我自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367290fa0ec476f94a5497a4be883cd.png)
我听说很多公私房屋因此毁坏,但我无所谓,没有我,局势只会更糟。
我不想像父亲一样,辛苦一辈子,却便宜了别人。
殿中御史桓豹奏事没有经过我,我就把他打死了。
南阳人郑方上疏要我居安思危,大概指出了我享乐过度、和宗室关系不睦、无视益州乱象、不恤百姓、没有完成论功行赏的问题,我也很诚恳地表示了感谢,但我知道,这些执行起来太难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2c29e10fd761c0a8c45cb98876d0cc.jpg)
户曹掾孙惠劝我放权给司马乂和司马颖,自己老老实实归藩。我不听,他就走了。我问记室督曹摅,他也赞同。可我还是不想听。这两人都是前朝宗室,我广选人才,不差这两个。
东曹掾张翰、主簿顾荣身为东吴旧人,竟然也走了。不过我还是不慌。
主簿王豹也有话说,跟我分析分别坐镇关中、河北、荆州的河间王司马颙、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的威胁,并且给我定好了方案,把所有宗室王侯都遣回封国,连我也要归藩,让司马颖当北州伯,我去宛城当南州伯。
我看着觉得还可以,回复他说我再考虑一下。
可是有一次司马乂看到了他的笺文,说他离间骨肉,应该处决。我最终还是不想按王豹说的做,就按司马乂说的,上奏鞭杀了王豹。
王豹临死说要把头悬在大司马门,看到诸王攻打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22994fb726286d24fb5f2597fc1ee6.jpg)
事后回想起来,我虽然放飞自我,但是其实最致命的是,我用错了一个人。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一定不会征司马颙的长史李含为翊军校尉。
事情是这样的,梁州刺史皇甫商因为是司马伦所任,投奔了司马颙,李含认为他是罪臣,不宜亲近,就得罪了皇甫商;等我征召了李含,皇甫商已经提前被我召为参军事。我麾下还有一人,总跟我说当初他弟弟夏侯奭起兵要讨伐司马伦,却被司马颙镇压的事。而这事,李含是谋主。
而我的右司马赵骧又和李含不合。
这下李含发现我手下竟然有他好几个仇家,害怕了,跑回了司马颙那里。他对司马颙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司马颙上表说我的罪状,还说要联合司马颖、司马歆、范阳王司马虓一起勤王,由司马乂原地拿下我,赶我回府,改由司马颖辅政。
之前因为二哥没成行,就由司马虓都督豫州诸军事。
我知道李含、张方又成为了司马颙此次起兵的主力,司马颖也响应了。
我害怕了,我召集百官说,神明作证,我没有异心,二王听信谗言要讨伐我,怎么办?
尚书令王戎又要我交权,我的亲信从事中郎葛旟大怒,说只要这么做,只会团灭,要杀了王戎,王戎仓促逃走。
我注意到一件事,司马颙的檄文提到了司马乂。在对抗外敌以前,我需要先控制司马乂。于是我派董艾去抓人。
可是司马乂不按套路出牌,他只带着身边的一百多人乘车赶到皇宫,关闭宫门。他掌握了皇帝,他就有了名分,甚至反过来攻打我的大司马府。
我和司马乂互相指责对方作乱,就这么互相打了三天,我的手下看不清皇帝,不知有多少箭射到了皇帝面前。
最后,我败了,长史赵渊杀了何勖,抓了我投降。
看到皇帝时,我还没有很害怕,毕竟是我恢复了他的皇位,我没有欺凌他,我看出他也有恻隐之心。
但是司马乂心急火燎地下令把我拉出去砍了的时候,虽然我一再看向皇帝,他也终究没有表示。
我看向的到底是皇帝,还是他身后的龙座?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a9db55d04fe333b77e4b04ea20a528.jpg)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我想起了王豹的建议,也想起了六叔公平原王司马干的告诫——
当宗室、朝臣都用牛酒迎接我时,只有六叔公怀揣百钱劝我谨慎;他来拜访我时,不让我坐下,提醒我不要步司马伦的后尘。
我也想起了侍中嵇绍的上疏:
存不忘亡,《易》之善戒也。臣愿陛下无忘金墉,大司马无忘颍上,大将军无忘黄桥,则祸乱之萌无由而兆矣。
我当时也表示了感谢,只是我同样没有采纳。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问题:不管谁为皇帝摄政,总会有人不服,朝廷和地方永远无法互信,这个怪圈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可是,不会再有人听我说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