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第71集团军(续一)》介绍了第71集团军的4个合成旅和炮兵旅。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另外两个合成旅,以及海鲨特战旅。

合成1X9旅,源自12集团军179师。
179师在解放军中可谓大名鼎鼎,和112师,113师,127师等并驾齐驱,战力强悍,功勋卓著。
179师出身于晋冀鲁豫军区4纵,成立之初并不是军区和纵队的的主力部队,甚至可以算是一支偏师,在中野主力离开根据地,进军大别山和豫西后,179师的前身被留在根据地,负责留守。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守家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越战越勇,1948年3月的临汾战役,是179师历史上的最高光的时刻,因为表现异常突出,179师的前身23旅被授予了“光荣的临汾旅”这一极为荣耀的称号,我军之中,师旅一级的荣誉称号非常稀少,临汾旅是第一个,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唯一的一个。


179师后来越战越勇,成长为一支勇担重任、能打胜仗的拳头部队,曾涌现出功勋荣誉单位将近20个,全国战斗英雄4人、特等和一等功臣149人,其他功臣1.2万名。
179师所属部队所获得集体荣誉称号有:
光荣的临汾旅:179师,当时的番号是23旅;
攻运先锋营:179师535团2营;
攻运先锋营:179师537团2营;有两个营获得了攻打运城先锋营的荣誉称号。
焦五保战斗互助组 :179师535团9连9班;
郑崇仁连 :179师535团10连;
开路先锋连 :179师537团4连
王景强班(抗美援朝):179师537团6连11班
王贵文班(抗美援朝):179师535团9连3班;
保卫毛主席有功连: 179师536团2连、537团3连、9连;以上荣誉称号是隶属于60军期间获得。
研究外军改革训练先进连 :179师536团10连;以下荣誉称号是在隶属于12军期间获得。
神枪手连 :179师537团2连
尊干爱兵标兵连 :179师537团6连
179师的前身是太岳军区4纵12旅,再往前追溯的话最早可以到抗战初期的山西决死队。
部队成立之初,红军比例很少。今天仍保留在179师中的红10连,实际是在中途才加入179师的。
1927年黄麻起义时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一部——》1928年改编为红11军31师1大队,后成为红四方面军4军10师特务连——》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特务连——》1945年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19团特务连——》1949年改编为二野第11军第31师91团特务连——》1969年改编为第12军集团第36师106团特务连——》2003年改编为第12集团军179旅摩步4营10连——》2017年改编为东部战区第71集团军合成某旅4营10连。
下面就来简单看以下179师的沿革。

1937年12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在山西曲沃组建。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是抗战初期阎锡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在山西成立的抗日武装。由杜春沂任总队长,薄一波任政治委员,牛佩琮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大队,12个中队,共1500余人。后扩编为4个纵队,之后陆续加入了八路军的序列。
1940年12月,决死3纵队兼太行军区3分区。
3纵在决死队的四个纵队中属于是比较坎坷的一个,中间因为阎锡山军中顽固势力的阻挠,差点解散,1940年重建后,沿用3纵的番号,编入太行军区。重建后的3纵司令员戎子和,董天知任政委,李寿轩任副司令员,刘昌义任参谋长,车敏瞧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七团、第八团、第九团。
1943年3月,太行3分区与八路军129师385旅合并。
1945年12月,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3分区和8分区的部队为基础,组建了第8纵队23旅,下辖67团,68团,69团。67团就是原3纵7团,68团是编入的汾东支队,69团是原3纵9团。
1946年1月,8纵23旅划归太岳军区4纵建制,番号改为12旅,所辖各团番号改为第34团、35团、36团。
1946年7月,4纵12旅番号改为太行军区独立旅,所辖各团番号改为第7团、8团、9团。
1946年11月,再次划归太岳军区,恢复12旅番号。
1947年7月,12旅被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第23旅,所辖各团番号改回第67团、68团、69团。
1948年5月,划至华北军区1兵团第8纵队。
1948年3月,临汾战役,在徐向前元帅和王新亭上将的指挥下,23旅连续奋战72昼夜,采取坑道爆破的方法率先攻破坚城,取得了解放临汾的首功,为我军兄弟部队日后的城市攻坚战提供了极宝贵的经验。
1948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临汾旅”荣誉称号,是解放军中最早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师旅级单位。

1949年2月,23旅编为解放军第179师,隶属18兵团60军建制,下辖535团,也就是决死3纵队7团;536团,也就是后来加入的汾东支队;537团,也就是决死3纵队9团。
1950年3月,179师随60军进军西南,兼茂县军分区。
1951年3月,179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79师,随60军入朝参战,60军入朝的部队有179师,180师和181师。原有的178师没有入朝,留在四川。
1953年9月,179师随军从朝鲜回国。驻防安徽蚌埠。
1954年3月,179师组建炮兵,番号为炮兵559团。1969年改为179师炮兵团。
1960年12月,179师被指定为南京军区战备值班师。
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
1961年2月,181师坦克自行火炮第283团改隶179师,这个团原来是78师的战车团,这个78师是60军最早的那个78师,不是1967年重建的新78师。这个团后来又改隶至坦克第9师。
1962年4月,第179师按南方师编制表进行整编。
1962年6月,第179师入闽驻福州,隶属福州军区领导。
1962年7月,第179师整编为北方甲种师,移驻江西上饶。
1963年7月,第179师移防安徽驻滁县。
1970年10月,第179师被总参指定为全军对外窗口单位,接待国内国外的访问。
1976年3月,第179师按甲种步兵师进行整编。
1985年9月,第1军和第60军合并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第179师调至第12集团军建制,执行北方乙种师编制。
1989年2月,第179师535团由教导团改为甲种步兵团,兼南京军区特种警备团。下辖4个团:535团,特种警备团;536团,为乙种步兵团;537团,负责执行迎外表演任务;师炮兵团;另外还有师直辖工兵营、通信营、高炮营、修理营等。
1998年9月,179师缩编为摩步第179旅,各团番号撤销。536团团部改编为镇江预备役高炮2团。

2003年,第36师,也就是原60军181师,装甲团的五个连转隶摩步179旅。
2017年4月,摩步179旅改编为1X9合成旅,隶属东部战区第71集团军。军改后的临汾旅是轻型合成旅,故坦克营撤编。

合成2X5旅,源自27军79师。
为何没有用79的番号,而是用了235呢?这是因为79师下面的235团名气太大,是当年全军闻名的济南第一团。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英模团队辈出,不过领导层对于荣誉称号的授予是十分慎重的,一般来说能获得营连级的荣誉称号就算很不容易的成就,至于说团级以上荣誉,数量非常稀少,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也没几个。
按照时间顺序,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7师79团因在潍县战役中的突出表现,被授予“潍县团”的荣誉称号。这是解放战争中首次授出的团级单位荣誉称号。
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23旅,也就是179师的前身,在攻打临汾战役中表现突出,多次在关键时刻决定了战局走向,被授予 “临汾旅” 荣誉称号。23旅也成为解放战争中我军部队中唯一获得旅级荣誉称号的部队。
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49团在攻打襄阳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被授予 “襄阳特功团” 荣誉称号。
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73团和第13纵队37师109团,分别从东、西两面打开了济南城的突破口,成为济南战役关键时刻的关键力量。这两个团分别被授予了“济南第一团” 和 “济南第二团” 的荣誉称号。
锦州战役的焦点之战,塔山阻击战,打得惊天地泣鬼神,东北野战军打出了4个团级荣誉单位。
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6团,被授予“白台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0师28团,被授予“守备英雄团”荣誉称号;
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炮兵团,被授予“威震敌胆”荣誉称号。
所以235团,也就是9纵25师73团,当年在华东野战军序列中可是赫赫有名。9纵算得上是华野的头等主力,而235团毫无疑问是整个9纵的头等主力团。

9纵是许世友在胶东军区一手打造出来的部队,不过实际上在9纵之前,许司令在胶东练出来的兵,已经被调去东北了。后来的东野王牌4纵就是胶东的队伍。235团是许司令特意留下来的一个团的老底子,还有聂凤智,也被特意留了下来,这个团和聂凤智后来成为了9纵的中流砥柱。

235团最早可以追溯到1932年在山东掖县地区成立的一支游击队。
1932年4月,掖县县委和掖县特支组建了一支秘密特务队,郑耀南为队长,这是胶东地区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1935年11月,胶东特委发动和领导了“一一.四”暴动,暴动队伍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后改称“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为日后创建胶东抗日根据地,保留了革命火种。
1937年12月,天福山起义后,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1大队,下辖三个中队。听起来编制不小,其实全大队一共也只有不到70人。
1938年1月,威海起义后,起义部队被合编为1大队和特务队。大队长孙端夫、政委宋澄,下辖3个中队。
1938年3月,掖县玉皇顶起义后,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 ,支队长郑耀南、副支队长周亚泉、政治处主任王仁斋,共11个大队和4个直属队,全军3700余人。
1938年7月,特委将“三军”编成5个营,加上“掖县三支队”的4个营,两军统一整编为4个团。235团的前身被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第61团第1营。61团的团长赵一萍、政委刘中华。
1938年11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第19旅第61团第1营。
1938年12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19旅第61团第1营。
1939年,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13团。团长李绍桥、政委苏晓风、参谋长王冀、政治处主任沈阳。
1940年9月,5支队改编为5旅,13团改称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第13团。
1942年7月,改称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第5旅第13团。
1943年3月,5旅番号撤销,旅机关与胶东军区合并。13团改编为八路军胶东军区第13团。
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第5师,番号仍然是第13团。
1945年10月,5师调任东北后,13团被留下来,加入重新组建的第5师,番号仍为第13团。
当时的情况是,各解放区都抽调精兵强将赶赴东北,山东解放区当时一共派了6个师,后来都成为了东野的主力。像1师,2师后来成为了38军的112师和113师;3师成为了40军的118师;5师,6师成为了41军的123师和121师;7师成为了43军的128师。38军,40军,41军,包括43军,都是东野的头等主力部队,而这几个师在所在军中又都是王牌部队。可见山东部队对于东北战场的支援还是很给力的。
胶东军区所选派的是5师和6师,一共有10个团。许世友特意把5师中13团给截留了下来,给新部队做种子,许世友的头号爱将聂凤智原本是应该带队去东北的,也被许世友借故截留下来,后来成为9纵和27军的领头人。

1946年1月,改称胶东军区警备第5旅第13团,
1946年6月,恢复了原有番号,胶东军区第5师第13团。
1947年1月,13团编入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新番号是第25师第73团。
解放战争期间,73团参加过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这个团始终是9纵的尖刀部队,尤其是在济南攻城战中表现卓异,被授予济南第一团的荣誉称号。
1949年1月,73团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79师第235团。79师是27军的头等主力师,下辖第235团、第236团、第237团,73师的时任师长肖镜海,政委谭佑铭。
1950年10月,第79师增编师炮兵团。
1950年11月,第79师随军入朝作战。
1952年6月,第79师随军回国,驻防浙江嘉兴。
1953年,第79师移驻江苏苏州。
1969年,第79师移驻河北邢台。
1985年,第79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步师编制,下辖第235团、第236团、第237团及师炮兵团、师坦克团、师高炮团。算是军中不多见的几个齐装满员的六团建制师。
1998年8月,第79师执行摩步旅编制,改称摩步第235旅,以这在特殊的方式来保留了“济南第一团”的荣誉番号。
2003年,摩步第235旅改建为机步235旅。
2016年1月,北京军区撤编,机步第235旅随27集团军转隶中部战区陆军。
2017年,最新一轮军改,第27集团军撤编,机步第235旅转隶东部战区,成为第71集团军麾下的合成2X5旅。

特战71旅,源自12军36师。
36师最早并不是12军的,而是隶属于11军,在抗美援朝之前,为加强入朝参战的12军的力量,特意把11军的31师调拨给12军,后来就基本一直在12军的建制之内。
11军源自晋冀鲁豫军区的3纵,首任司令员是陈锡联。31师在11军中属于是头号主力,中野3纵被称之为“老虎纵队”,第31师则是其中的“中野虎师”。

31师下面的106团,是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百将团,从这个团一共走出了203名将军。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王近山,李德生等都是其中的成员。
军中还有另外两个百将团,1师2团和127师的379团,不过相比31师106团,还是有所差距。
追溯31师的历史,其前身是1945年10月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第7旅。首任旅长赵兰田,政委曾庆梅,这个旅当时下辖三个团,第19团,第20团,第21团。三个团都是富有传承的老部队。
其中19团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28团和红32团,可以算是红四方面军的起家部队之一。1933年,这两个团被扩编为红4军的第10师和第12师,后因长征中减员严重,被缩编为红4军第10师。1937年,红10师被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和谢晋元团,吉星文团,罗芳珪团并称抗战四大名团,769团是八路军新四军中唯一的一个团。
769团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是出类拔萃,是129师甚至整个八路军序列中的头等主力团,曾被八路军总部盛赞为:太行山的拳头,主力中的主力。
20团前身为辽县独立营,1942年为纪念左权将军,更名为左权独立营。1945年3月编为769团第4营,后以该营为基础,与769团的第5连及第11连合编为第51团,归太行3分区建制,后调入太行第4支队。1945年10月,编入晋冀鲁豫3纵7旅为第20团。
21的团前身为1935年12月于陕西延长组建的红军总指挥部特务团,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28年9月成立的红4军特务营,后成为军委警卫营。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941年11月,该团参加黄崖洞保卫战,战功卓越,被总部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荣誉称号。1945年4月,改编为朱德警卫团。1945年10月,编入晋冀鲁豫3纵7旅为第21团。
1946年7月,7旅随3纵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序列。
1948年5月,番号改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第7旅。
1949年3月,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1师。师长赵兰田、政委周维,所辖各团依次番号改为第91团、92团、93团。
解放战争期间31师随军先后参加了邯郸、定陶、巨野、甄南、巨金余、豫皖边、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张家店、宛东、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众多的战役,可以说二野所有重要的军事行动31师都没有错过。
1950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抽调由二野三兵团12军、四兵团15军和原一野18兵团60军组建志愿军三兵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在北京正式成立,陈赓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王近山担任副司令员,下辖重组后的12军,15军和60军。
其中第12军参战队伍包括:31师、34师、35师,军长王近山,政委李震;其中31师是从11军调过来的,12军原有的36师没有入朝参战。
15军的参战队伍是:43师、44师、45师三个师,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山;
60军的参展队伍是:181师、179师、180师三个师,军长韦杰。其中181师是从61军调过来的,60军原有的178师没有入朝参战。
31师入朝后的师长是赵兰田,政委刘瑄。赵兰田是31师首任师长,担任31师主官多年。他是四川平昌人,红四方面军出身,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赵兰田将军都是“虎师”的首领,他本人也被称为“虎将”。建国后赵兰田将军曾任空降兵第15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政委、沈阳军区空军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少将。

1951年5月,志愿军向“联合国军”发动了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的全面反击,志愿军集中了3兵团,9兵团和19兵团,分左中右三个方向向敌人进攻。突破南朝鲜军数道防线后,志愿军发现敌人情况不对,之前美军等的溃退看起来是诱敌深入,计划把突前的志愿军队伍给一举包围。判断出敌人的意图后,志司马上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大军行动,哪有那么容易。志愿军的三个方向或多或少都出了一些状况。
3兵团负责正面,意外情况最多。熟悉军史的都知道,我军在朝鲜战场最大的一次挫折就是发生在这次战役中,60军180师因为各种状况,导致了非常不利的结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属3兵团的31师,当时31师的主力团91团,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19团,正在全力突前到指定位置的途中。由于电台故障,19团对于敌情的变化和志司的命令一无所知。31师只能派小股部队寻找91团,靠最传统的方式人力通知91团。
等91团接到通知后,已经过了5天时间,他们的位置已经深入敌人大包围圈内,离后方的志愿军主力将近100公里。如果北返的话,无疑正中敌人下怀,必然是多道封锁线在等着91团自投罗网。91团的指挥员仔细判断之后,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向三巨里地区的东南方向进军,然后转移到南汉江的大山中,再择机迂回到敌人侧后方,经广川向北撤出敌人的包围圈。

这个决定是很大胆的,看起来很凶险,却是当时最合理的选择。91团历经8天,迂回转战数百里,最后终于经五台山回到了文登里,与31师的主力会合。
91团虽然全体都疲惫不堪,但是损失很小,途中数次战斗除了歼灭大批敌军,还顺带俘虏了100多名南朝鲜俘虏。
91团2营6连1排,途中与连队失散,这一个排临危不乱,凭借极高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在深山中潜行,躲避大批敌人的围捕。终于在几个月后找到了大部队。
从91团的表现来看,无愧王牌部队的称号,从指挥员到基层指战员,战场能力极强,不愧是在血与火中锤炼出来的中野头等主力。
91团的这次史诗级的撤退,也成为我军一次经典战例,上了国内外多个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战后彭老总高度赞扬了91团的沉着勇敢,严厉批评了因撤退组织不力被敌包围招致重大损失的60军180师。
在抗美援朝之后的战役中,31师还参加了金城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等,共毙伤敌军13000余人,涌现出特等功臣胡修道、“钢铁英雄第二班”等大批英模单位和个人。
上甘岭战役中,李德生带领的31师在五圣山打得非常出色,按功劳来说,可以说是整个上甘岭战役中仅次于秦基伟所带领的15军。

1952年1月,31师增编师属炮兵团,番号为炮兵314团。
1954年4月,31师随军回国,驻防浙江江山。
1969年12月,番号改为陆军第36师,所辖各团番号改为第106团、107团、108团、炮兵团。
1978年4月,南京军区第12军接防徐州,第36师随军调防新沂。
1984年7月,第36师配属第1军参加两山轮战。第36师歼敌近2000人,涌现出了大批英模单位和个人,其中最突出的荣誉是炮兵团7连被授予“神炮连”荣誉称号。

1985年6月,第36师结束两山轮战任务,归建第12军。后第12军进行了集团军整编,第36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是齐装满员的六团建制师。

1992年,第36师被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1998年,第36师107团撤编,坦克团改建为装甲团。这个团就是原来的第34师100团,是个红军团。
2003年,第36师改编为第36摩步旅。所属第106团,改编为摩步第36旅炮兵团;第108团,改编为第12集团军工兵团;装甲团脱离36旅建制,改编为摩步第34旅,后成为机步第34旅。
原36师中的大部分红军单位和英模单位都被保留在摩步第36旅中。
2013年12月,摩步第36旅改建为第12集团军特战旅。
2016年2月,第12集团军特战旅随军转隶东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第12集团军撤编,其所属特战旅转隶东部战区,成为第71集团军特战旅。
我军各集团军的特战旅,不少都有一个很威风的名号,比如“东北猛虎”特战旅、“雄鹰”特战旅、“天狼”突击队等,71集团军特战旅也不例外,他们的名号是“海鲨”特战旅,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具备海陆空全域作战的能力。
从中野虎师到海鲨特战旅,31师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