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第73集团军(续一)

景天来看过去 2024-12-24 12:42:53

在前文《十三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第73集团军》中,着重介绍了第31集团军的历史沿革情况。

第73集团军中,来自31集团军的比例确实比较高,这一点和东部战区的另外两个集团集团第71集团军,第72集团军有些不同。

第73集团军也是一共有12个旅,其中6个合成旅合成3旅、合成1X旅、合成8X旅、合成9X旅、合成9X旅、合成1X5旅中,合成1X旅来自31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合成9X旅和合成9X旅来自原31集团军的91师和92师;合成8X旅是来自原31集团军的86师,只有合成3旅和合成1X5旅分别来自原第一集团和原第42集团军。

第73集团军的另外6各旅特战73旅、炮兵73旅、防空73旅、陆航73旅、工化73旅、勤务支援73旅,也是大部分来自原31集团军的部队。

所以,按照具体比例来说,第73集团军中的原31集团军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二,这在所有13个集团军中是不多见的情况。

2017年军改,一般来说都是在所在区域的部队打散重组,比如中部战区的第81集团军,第82集团军,第83集团军就是将原北京军区,济南军区的野战部队重新整合,当然也零星调入了一些来自其他军区的部队,但主要还是中部战区原来的军区部队的重新组合。

在组合过程中,原来每个集团军在新建集团军的比例一般来说不会超过60%,很多情况甚至是占比最高的原集团军都不到40%。这还是以12个旅为基础来看的,如果单单看6个合成旅,基本来自3个或4个集团军,每个老集团军所占比例就很有限了。

东部战区的三个集团军,主要是由原南京军区的第1集团军,第12集团军,第31集团军的部队组合而成。也夹杂了一些从其他军区比如济南军区,广州军区调过来的部队。

下面就来具体看一下第73集团军的各个旅的情况。

合成第3旅,源自第一集团军3师。

这个部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八路军120师358旅,358旅是八路军刚成立时的六大主力旅之一。

也有说第一集团军1师不是也源自358旅么?说的不错,1师和3师都是源自358旅,并且是两支358旅,这两支358旅曾经同时存在过,并且都是在120师的建制之内。

下面就来具体看看3师的历史沿革。

1928年3月,贺龙和周逸群等在湖南桑植拉起了一支武装队伍,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政委,黄鳌任参谋长。红四军下辖第1师和4个支队。全军共1500多人左右。

1930年7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合并组成红二军团,军团总指挥贺龙,政委周逸群,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为柳直荀。下辖两个军,红2军军长由贺龙兼任,政委朱勉之;红6军军长旷继勋,政委段德昌。红2军下辖第4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红6军下辖第16师和第17师,第16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第17师师长许光达,政委李剑如。

1932年3月,红2军团缩编为红3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孙德清。原红2军、红6军分别缩编为红7师和红8师,洪湖苏区的部队改编成红9师。

1933年4月,红3军整编为第7师,第9师和一个教导团。其中第7师师长汤福林,第9师师长段德昌,教导团团长卢冬生。

1934年10月,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下辖第4师和第6师,第4师师长卢冬生,第6师师长钟炳然。

1935年11月,红2军团增编第5师,这个师由地方武装改编而成,师长贺炳炎,政委谭友林。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2军团和陕北红28军被合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358旅第一任旅长卢冬生,因故未能到任,由张宗逊接任,李井泉任副旅长。

385旅下辖715团和716团两个团。其中715团的前身是红2军团第4师,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第716团的前身是红2军团第6师和红28军,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原洪军团第5师的部分并入红28军。

1938年1月,358旅编制变成3个团,宁武地区的忻崞独立团改编为第714团,编入358旅,团长顿星云。

1938年7月,715团前往大青山地区,开辟根据地。

1939年4月,张宗逊带领358旅机关大部和716团前往冀中根据地,到冀中后又发展了4团,这个358旅常被称为张358旅。张358旅在冀中扩充很快,后来分编为120师独立第1旅和独立第2旅。后来又改回358旅。

留在晋西北的358旅的部队,主要是714团,再加上359旅的一部,组成了新的358旅,由彭绍辉担任旅长,所以这个旅也被称为彭358旅。罗贵波任政委,下辖第714团、独立第1团、警备第6团、雁北第6支队。

1940年2月,张358旅从冀中回到晋西北,彭358旅的番号遂改为120师独立第2旅。

为便于阅读,把张358旅,彭358旅,以及下辖各团的沿革情况简要总结一下,结合在一起看,比较容易搞清楚。

张358旅:红二军团、红二十八军→120师358旅机关一部→120师张张纵队→120师张358旅→陕甘宁留守兵团358旅→晋绥野战军358旅→晋绥军区1纵358旅→西北野战兵团1纵358旅→西野1纵队358旅→1军1师

彭358旅:120师358旅机关一部→120师彭358旅→120师独2旅→晋绥野战军独2旅→晋绥野战军南纵队(许、孙纵队)独2旅→晋绥军区3纵独2旅→西野3纵独2旅→3军7师

第715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1937年9月随旅部到达晋西北→1938年7月编入大青山支队→1938年12月奉命调往冀中,编入120师独立第1旅。

第716团:团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治主任伍云甫。1937年9月到达晋西北,→1939年1月随师部到达冀中区→1940年2月返回晋西北→1943年6月开赴陕甘宁边区。

第714团:1938年1月由忻崞独立团改编而成。团长顿星云,政委彭德大。→1939年1月师主力挺进冀中后,该团编入彭358旅。

第4团:1939年9月编入张358旅。团长徐立树,政委孙占彪→1940年4月到达晋西北→1940年11月改称第7团,团长唐金龙,政委杨秀山→1943年6月,359旅主力开赴陕甘宁边区后,7团仍留在静乐地区→1944年2月回到陕甘宁边区归建。

第8团:1940年夏由晋绥第6、第3支队编成。团长刘彬,政委余秋里。→1943年6月,随旅部到达陕甘宁边区。

1940年4月,彭358旅改为第120师独2旅,下辖第5团、6团、714团、雁北6支队。

1940年11月,独2旅奉命兼晋西北军区2分区,第5团改编为第2分区警卫营,第6团番号改为第9团。

1942年5月,许光达担任独2旅旅长,并兼任第2分区司令员。

1942年9月,独2旅改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下辖第9团、36团、714团。

1943年6月,第714团调离独2旅,加入独1旅建制。

1945年4月,晋绥军区第21团调至独2旅,独2旅第9团调至绥蒙军区。

1945年8月,独2旅改称晋绥野战军独2旅,所辖各团番号依次改为第21团、27团、36团。

1946年6月,独2旅第27团与独3旅第17团对调。

1946年11月,独2旅改编为晋绥军区第3纵队独2旅,旅长唐金龙,政委罗志敏。

1947年7月,独2旅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独2旅。

1947年9 月,独2旅所辖第17团、36团、21团番号依次改为第4团、5团、6团。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西野3纵独2旅改为第3军第7师,师长唐金龙,政委梁仁芥。所辖第4团、5团、6团番号依次改为19团、20团、21团。

解放战争时期,独2旅表现出色,西野的绝大多数战役,如大同集宁、汾孝、沙家店、延清、宜川、荔北、陕中、扶邵、兰州战役等,独2旅基本全部参加。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第3军歼敌近13万人,超过一半的战绩是由第7师完成的。

1952年7月,中央军委命令将第1军和第3军整编为重装军,仍沿用第1军番号。

其中,原第1军的第1师和第3师,合编为第1师;

原第1军的第2师,和原第3军的第8师合编为第2师;

原第3军的第7师和第9师合编为第7师;

原第7师中的第19团、第20团番号不变;第21团改建为战车团;原第9师26团改建为炮兵团;原第9师27团改编为21团。

所以,此时7师的番号变成了第1军第7师,下辖第19团,20团,21团,炮兵团,战车团。

1953年1月,第7师在师长闵洪友和政委戴金川带领下,随军赴朝参加轮战。此时已经是朝鲜战争的末期,第1军没有赶太多大战。不过第7师表现很好,在夏季进攻战役中大显身手,歼敌近万人,占整个第1军歼敌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7师20团8连连长王虎元,表现尤其突出,率部攻占并坚守198.6高地,歼敌超过400人。战后,王虎元被授予一等功和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8连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1955年2月,第7师随第1军被编入志愿军总预备队。

1958年10月,第7师随军回国,这是志愿军最晚一支回国的大部队。第7师驻防河南信阳,隶属武汉军区。

1969年12月,第7师番号改为3师,所辖第19团、20团、21团、炮兵团番号依次改为第 7团、8团、9团、炮兵团。

1975年6月,第3 师移驻浙江金华,转隶南京军区。

1985年9月,第1军整编为第1集团军,第3师作为功勋卓著的老部队得以保留,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

1998年7月,第3师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再立大功。第3师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二等功,师炮兵团反坦克连被南京军区授予“抗洪模范连”荣誉称号。

1998年10月,第3师改建为摩步第3旅。

2001年,摩步第3旅组建了旅属炮兵团。

2016年2月,南京军区撤编,摩步第3旅随军转隶东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最新一轮军改,摩步第3旅改编为轻型合成第X旅,转隶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

合成9X旅,源自31集团军第91师装甲团

这个91师装甲团实际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南第二团。

91师是31军的起家部队,也是最核心的主力。91师的师长周志坚将军后来称为31军的首任军长。

31军91师,也就是华野13纵37师,虽然成立时间很晚,但是进步飞快,最后在三野序列中的主力师里是可以排上号的。华野首长也称赞37师是华野各军的后起之秀。

91师和41军,27军一样,都是从胶东走出来的队伍。41军算是第一拨,抗战胜利后去了东北,成为东野五虎之一;27军算是第二拨,27军在华野中,也是排名前三的主力部队;31军是第3拨,初生牛犊不怕虎,短短两年时间就打出了赫赫威名,再次证明了天下强军出自胶东。

相比老大哥们,91师的军史短得可怜,前身也就可以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胶东军区第6师。当然还可以再往前追溯,不过无论如何军中的老兵比例是很低的,别说老红军了,就是老八路也不多。

1947年2月,胶东军区第6师成立,师长周志坚、政委廖海光,下辖第16团、17团、18团。

周志坚出身红四方面军,在91师及31军中威望极高。他秉承红四方面军将领的一贯风格,大约都是传承自徐帅,打起仗来,筹划仔细,敢于出手,善于打硬仗,恶仗,周志坚也因此得了个“周铁匠”的绰号。

1947年3月,6师改称胶东军区第5师,师长仍是周志坚。所辖各团番号依次改为第13团、14团、15团。

这个第5师,也称为新5师,实际上是新新5师,第一个5师去东北了,第2个5师跟着聂凤智去了九纵,周志坚带着的是第3个胶东军区5师。

1947年8月,组建了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委,滕海清任副司令员。所辖第5师、第6师、第7师番号依次改为第37师、第38师、第39师。第37师就是原来的5师,代师长高锐,所辖各团番号依次改为第109团、110团、111团。

1947年12月,莱阳战役中,37师被许世友司令员找来担任救火队员,经过苦战之后,攻克了敌人最后一个堡垒城隍庙,全歼了守军。这也是37军打得非常漂亮的一次成名战。

1948年9月,13纵参加济南战役,表现极其出色,37师109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

济南战役,是37师乃至13纵的成名之作,在其军史上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战中,37师109团勇猛顽强、不怕牺牲,连续攻破敌3道防线,特别是在突破内城的最后攻坚战中,109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我军攻克济南,全歼守敌立下了大功。

37师在此战中也遭受了巨大损失,109团全团伤亡将近1200人,37师的政委徐海珊牺牲,师长高锐负伤。

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含金量极高,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军委授出的团级以上的荣誉称号,一共只有三个,临汾旅,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而像塔山英雄团,襄阳特功团等荣誉称号都是野战军或是军区颁发的。

获得”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的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73团,这是109团的老大哥,不过小老弟当时是有些不服气的,109团很多战士认为首先攻入内城的是109团,所以应该是109团获得’济南第一团‘。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不同看法,在当时混乱不堪的战场上,如果时间差异很小的话,是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方向首先突破的。最后华东野战军确定还是73团为济南第一团,109团为济南第二团。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军长周志坚,政委陈华堂,副军长姚运良,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方中铎。所辖第37师、第38师、第39师番号分别改为第91师、第92师、第93师。91师就是原37师,师长高锐,政委张英勃,所辖第109团,110团,111团番号依次改为第271团、272团、273团。

1949年11月,第91师师长高锐调任31军参谋长。

1950年5月,第91师和第94师合作解放了东山岛。

1950年7月,第91师组建师炮兵团,番号是炮兵第371团。

1952年5月,91师随第31军驻守闽南沿海地区,隶属华东军区。

1955年2月,华东军区拆分,第31军划归南京军区建制。

1956年7月,福州军区成立,第91师随31军改隶福州军区。

1961年,第91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十个战备值班师之一。

1964年,271团一连的“青年战斗模范班”,也就是“济南第二团”下面的一个英模单位,参加全军大比武,勇夺第一名。

1985年,福州军区撤编,第31军整编为第31集团军,改隶南京军区。第91师执行南方甲种摩步师编制,下辖第271团、第272团、第273团及师炮兵团、师高炮团。

1994年7月,摩步第91师被中央军委列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首批战备值班师一样,只有功勋卓著,训练水平很高的部队才有可能被选中。91师两次全部当选,可见在最高领导层心目中,91师已经进入了头等主力师的行列。

1998年,由91师的王牌团第271团和第27集团军80师坦克团为基础,共同组建了摩步第91师装甲团。第271团撤编,“济南第二团”的荣誉改由摩步第91师装甲团进行传承。

有意思的是,济南第一团的待遇相比济南第二团要好得多,不但没有撤编,反而是所在师改编成合成旅时,没有沿用师级的番号,而是沿用了下辖的235团这个番号。

1999年10月,摩步91师装甲团举着“济南第二团”的旗帜,作为第31集团军的代表,参加了国庆50周年大阅兵。

2016年1月,南京军区撤编,摩步第91师随第31集团军转隶东部战区。

2017年,第31集团军撤编,摩步第91师被拆分成两个合成旅。

1,以第272团为主体组建了第9X轻型合成旅,隶属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

2,以师装甲团为基础组建为第9X两栖重型合成旅,隶属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

合成第8X旅,源自第31集团军86师。

86师这个番号,最早是属于29军的。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各个解放区的纵队改编为军,一野从第1军到第9军,二野从第10军到第19军;三野从第20军到第37军;四野从第38军到第58军,不过第56军,57军和59军是缺编的;华北军区从第60军到第70军。这也是为什么新组建的集团军番号从71开始,因为70以前的都已经被使用过。

原定最初的整编计划,全军组建五大野战军,每个野战军下辖四个兵团,每个兵团下辖三个军,每个军下辖三个师,全军共计20个兵团,60个军,180个师的规模。

最后的实际情况是,组建了四大野战军加上华北军区,19个兵团,其中解放军原有部队编成从第1兵团到第20兵团,一共16个兵团,中间缺编的是第6兵团,第11兵团,第16兵团和第17兵团。另外国民党军起义过来的队伍组建了3个兵团,第21兵团、第22兵团,第23兵团。加在一起一共19个兵团。

到军这一级,解放军最后一共编成了67个军,从第1军到第70军,只有第56军,第57军,第59军三个军是缺编的,而这三个军的番号原本是留给四野的,因为种种原因没来及整编完成,所以四野中有一些编成的军是有四个师编制的。另外一野很快还把起义过来的的部队组成了西北独立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也曾有过讨论,让这三个军用掉那三个缺编的军级番号。

不过因为全国解放的进程远超计划,并且又很快面临抗美援朝,全军的整编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没来得及把70个军整理顺当,就不得不采取合编,撤编等动作。合编的情况最广为人知的就是44军和45军合编成54军,第1军和第3军合编成第1军;撤编的情况就更多了,本文提到的29军就属于是1950年被撤编的一批。

29军由华野11纵改编而来,下辖第85师,第86师,第87师。

不过本文的主角86师,并不是这个86师,而是原本26军下面的76师。后来番号和隶属关系几经更迭,成为了第31集团军第86师。

下面就来简单看一下第26军76师的历史沿革情况。

26军大家都很熟悉,源自山东根据地的鲁中军区。华东野战军组建纵队时是华野8纵,王建安上将是鲁中,8纵和26军的灵魂人物。

76师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的鲁中军区第4师。

1945年8月,山东军区将所辖部队整编为8个师和10个警备旅。鲁中军区的部队则整编成2个师加4个旅,在整个山东军区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鲁中军区第1团、第2团和军区特务营、边联独立营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第3师;

鲁中军区第4团和第1军分区第10团、特务营、泰北独立营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第4师;

第1军分区基干武装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1旅;

第2军分区第11团与基干武装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2旅;

第3军分区第9团与基干武装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3旅;

第4军分区第12团与基干武装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4旅。

山东解放军第4师就是26军76师的前身。此时的师长是廖容标,政委王一平,下辖第10团、11团、12团。

山东解放军第3师很快就调去了东北战场,发展成为东野3纵,也就是后来的第40军,在东野序列中也是响当当的五虎之一。

留在山东的第4师后来成长为华野8纵的主力师,8纵在华东野战军的序列当中,是可以和1纵,9纵比肩的头等主力。

1947年1月,山东解放军第4师改编为华野8纵第22师,师长孙继先,政委王文轩,所辖各团的番号依次改为第64团、65团、66团。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华野8纵24师番号成为第26军第76师。师长高文然,政委曹普南,原下辖的各团番号依次改为第226团、第227团、第228团。

解放战争时期,第76师纵横华东战场,消灭的敌人数量超过6万。26军是华野的头等主力,而76师又是26军中的核心部队,因此在华野组织的多次重大战役中,76师都被华野首长当作一锤定音的拳头部队来使用。在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这些今天耳熟能详的战役中,76师都是重要角色,并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0年11月,第76师随志愿军9兵团入朝参战。9兵团算是集中了三野的百战精华,刚到朝鲜战场时,打得不算好。后来王建安临危受命,紧急入朝接任了9兵团司令员的职务,也是因为下面不少部队都是他当年的老部队。

1952年6月,第76师随26军回国,驻防山东胶东。

1952年10月,第76师增设了战车团,番号为坦克自行火炮281团。

1961年1月,第76师被中央军委认定是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战备值班师的要求很高,能入选的部队无一不是各个军区的头等主力,一般来说一个军中最多挑选一个最好的师来担任。比如112师,127师等,76师和这些功勋部队比肩,一是说明76师在26军中是一骑绝尘的头马,二也说明26军的整体战力是被高度认可的。

1964 年,第76师参加了解放军全军大比武,来自227团的选手宋世哲表现优异,受到了到场观战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当时的背景是全军都在推行郭兴福教学法,全军掀起一股积极训练的高潮,为检验训练结果并激励全军指战员,总参和国防部等总部部门组织了全军范围内的大比武。最初这个比武是在各个军区内部举行的,后来到1964年催生了全国性的大比武,各个军区的尖子和优胜者聚到一起,优中选优,强中选强。

第76师227团的参谋宋世哲,作为济南军区选送的尖子选手,在射击比赛中使用国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打出了40发40中的优异成绩,引起了现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注意。毛主席特别拿起宋世哲的56半自动步枪,亲自体验了一下射击动作。这也成为毛主席极难得的持枪照片。

1968年,坦克自行火炮281团转隶坦克第8师。

1969年10月,第76师调离26军和济南军区,调至福州军区下属的江西省军区建制。

1969年12月,第76师的番号改为第88师。

1975年4月,第88师划归第29军建制,番号改为第86师。不过此86师并非29军当年那个老86师。

1985年,第29军撤编,第86师转隶第31集团军,执行南方甲种师编制。

1998年,第86师编制调整,下辖第256团,第257团,炮兵团、高炮团、装甲团。其中装甲团以86师第258团和第27集团军79师坦克团合编而成。

2003年9月,第86师改编为摩步86师。

当时全军进行大规模“师改旅”,各大军区的野战师一部分撤编,一部分改建为摩步旅或者机步旅。继续保留师一级建制的部队很少,整个南京军区一共只保留了三个师,机步第1师,摩步第86师,摩步第91师。其中的摩步第86师和摩步第91师都是来自第31集团军。

2016年2月,摩步第86师随第31集团军转隶东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最新一轮军改,第31集团军撤编,摩步第86师被分拆成了两个合成旅。

1,以86师第257团与炮兵团合编成为合成第8X旅,隶属第72集团军;

2,以86师所余部队组编成合成第8X旅,沿用老番号,隶属第73集团军。

因篇幅较长,73集团军的另外几个旅的情况,在下文《十三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第73集团军(续二)》中继续讨论。

6 阅读: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