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呀!客家祖地,红色圣地,捧着金饭碗,却贫穷落后?

杰燊 2025-01-02 10:03:11

有一块土地肥美、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它是全球客家人的祖地,相当于阿拉伯人的圣城麦加。

它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朱德曾居住在这里。

它是万里长征的出发地,无数当地的热血青年,从这里出发,再也没回来。

它经济落后,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留守儿童。

可惜了,这座传奇的城市,守着客家祖地、红色圣地,这些金字招牌,却没用好。

相当于,捧着金饭碗要饭。

可惜了,英雄的宁化!

一、宁化印象:客家祖地与红色热土

福建宁化,它既是全球客家人,心心念念的祖地,也是中国革命史上,无上光荣的红色圣地。

宁化的石壁村是客家祖地,被叫做“客家摇篮”。

从唐宋起,一到清明、重阳,潮梅那些地方的客家后人,就大老远跑回来找自己的根。

那时候,因为打仗、闹饥荒,大批中原汉人往南迁,都聚到石壁这儿。

这儿四面环山、土地肥沃,跟世外桃源似的,给南迁的汉人提供了住的地方,繁衍后代。

他们跟当地原住民打交道、融合,慢慢就有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民系,也造就了客家人坚韧、能吃苦、爱闯荡的性格。

客家公祠就静静立在那儿,它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

1995年建好后,每年办的祭祖大典,都能把全球客家人吸引回来祭祖,让客家文化一直传下去。

它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还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主要出发地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吃了不少苦、立了大功。

土地革命战争那时候,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打响了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枪。

打那以后,宁化成了中央苏区东边的重要地盘,像一道特结实的屏障,护着苏区的安全。

打仗那几年,宁化的年轻人争着去参军,给红军队伍送了一波又一波新人,被叫做“扩红补给”重点县、“苏区乌克兰”。

有数据说,全县13万多人口里,有1.37万多人去当红军,超5000人走上长征路。

二、客家祖地: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宁化在福建西部、武夷山东麓,跟江西石城挨着,是客家文化开始的地方,被叫做“客家祖地”。

它的核心地方,叫石壁村。

从地理位置来讲,石壁村在闽赣交界,四周都是山,像个天然的保护罩,给南迁的客家先民提供了安稳的住处。

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在农耕时候,就是个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好地方,有能让很多人聚居、繁衍后代的好条件。

据史料记载,从东晋开始,因为战乱、饥荒这些原因,大批中原汉人离开家乡,往南迁移,石壁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好多南迁汉人在这儿停下。

他们和当地原住民相互融合,慢慢孕育出独特的客家文化,一个有特色的客家民系就在这儿诞生了。

走进石壁村,一眼就能看到客家公祠,这座气派的建筑,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

公祠在石壁土楼山,占地挺大,分前厅、主殿、后阁三个主要部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斗拱。

前厅一般用来陈列、展示客家姓氏的起源资料,方便后人找自家家族脉络;

主殿玉屏堂是公祠的核心,神祖堂里庄严肃穆地供奉着,客家214个姓氏的始祖牌位,牌位整整齐齐。

每到祭祖的时候,烟雾缭绕,世界各地的客家后裔,都聚在这儿,虔诚祭拜祖先;

后厅文博阁,变成了客家历史文化陈列馆,用丰富多样的展品、详细的史料,通过图文、实物这些形式,全面展示客家民系的发展过程、文化精华,从客家大事记到客家民系的形成,从认祖归宗的感人故事到历代客家名人的风采。

1995年,客家公祠建成后,每年一次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就成了全球客家人关注的大事。

每次大典的时候,客家祖地牌坊到客家公祠的路上,彩旗飘飘,人来人往。

来自各地的客家乡亲,穿着传统服饰,心怀敬畏,沿着“寻根路”“溯源桥”,慢慢往前走,这条带着历史记忆的通道,意味着客家人不忘本、追根溯源的精神。

三通鼓敲响,仪式正式开始,大家虔诚地拿着香,磕头祭拜,庄重肃穆。

到2023年底,已经成功举办了29届祭祖大典。

这一盛典,把全球客家人紧紧连在一起,让客家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红军足迹: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

(一)重要出发地:万里长征从这里启航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主要出发地之一。

1934年,反“围剿”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央苏区范围急剧变小,红军得赶紧战略转移了。

宁化这块充满热血的地方,很快成了红军集结、出发的重要区域。

那时候,驻守宁化的中央主力红军,大概有1.4万人,占中央主力红军总兵力的16%还多,这些红军来自不同军团,都肩负着同样的任务。

红三军团第四师以及军团医院,驻扎在宁化淮土凤凰山和方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能给红军提供一定的休整和补给条件。

战士们没日没夜地操练,提升杀敌本领,医护人员在简陋环境下全力救治伤病员,为接下来的长途行军做准备。

少共国际师的一个团守在宁化淮阳隘门,年轻战士们虽然看着稚气未脱,但满腔热血,站岗放哨、巡逻戒备,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时刻准备听令奔赴战场。

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驻扎在宁化淮阳,那些火炮虽然陈旧,可都擦得锃亮,炮兵们仔细调试,希望关键时刻能发挥强大火力。

红九军团后方机关驻守在宁化曹坊上下曹及滑石一带,忙着筹措物资、组织运输,保证行军有足够物资。

10月7日,中革军委发来密电,命令各部队交接防务,向集结地开拔。一时间,宁化各地的红军迅速行动。

在淮土凤凰山,战士们整齐排好队,告别驻地百姓,带着坚定决心踏上征程;

彭德怀带着红三军团,从石城防御阵地撤下来后,在这儿短暂集合、补充物资,接着就向着于都方向前进,队伍浩浩荡荡,脚步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驻守宁化曹坊的红九军团后方机关,也带着大批物资,经长汀、瑞金往于都走,一路上风尘仆仆。

据记载,宁化有6000多名子弟兵参加长征,他们告别家乡的山水、亲人,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征程里。

(二)战斗遗址:烽火硝烟的见证

宁化这地方,有好多战斗遗址。

湖村石洞夹红色遗址,藏在湖村镇巫坊村天鹅洞景区里头。

这儿山水秀丽,本来安安静静,可到了革命那时候,成了特别激烈的战场。

当年,彭湃县苏维埃政府,临时搬到这儿办公。

石屏洞就像个特别结实的堡垒,给红军当隐蔽的地方,还能指挥作战。

周边山林长得密,红军战士借着地形的好处,在里头来回跑,有时候去侦察敌人情况,有时候设下埋伏阻击敌人。

他们穿着旧但干净的军装,脚上蹬着草鞋,眼神特别坚定,一直盯着敌人的动静。

一发现敌军的影子,马上就传信号,枪炮声一下子打破安静,山谷里都是喊杀声,战士们一股脑儿往前冲,跟敌人拼死拼活,拿热血保卫这片土地。

东方军征战指挥部旧址——湖村陈家村官家墩。

那是一座老官氏祖堂,青瓦灰墙。

1933年,东方军跑到福建来打仗,担着扩充红军、开辟根据地的重任,彭德怀、滕代远这些将领在这儿镇定指挥。

堂屋里,沙盘摆着模拟战场的样子,他们手指着沙盘,定作战计划。

攻打泉上土堡这场仗,打了17天,打得特别惨烈。

红军战士迎着枪林弹雨,拼命往前冲。

等胜利的消息传来,彭德怀高兴坏了,拿刀在木柱上狠狠砍了一道,那道印子,到现在还让人震撼。

(三)医院旧址:生命与希望的坚守

石壁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

它由住院部旧址(惠日堂)、行政管理部旧址(修齐堂)、后勤部旧址(新厝里)、烈士墓群(牛角湾山坳)还有操练场等几大块组成,规模大,布局也规整,是福建现在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红色遗迹最多的红军后方医院旧址之一。

住院部惠日堂,是座老客家古建筑,木楼青瓦,回廊弯弯绕绕。

走进里面,墙上红军战士当年拿毛笔写的标语,还能清楚看到,像“扩大福建苏区”“打倒卖国的国民党”这些字。

楼里还留着好多宣传卫生健康的漫画,比如画着战士打苍蝇的图,旁边写着“苍蝇是传染病的源,扑灭苍蝇等于消灭敌人”。

回想过去,医院里药品、医疗器械少得可怜。

一把细长的阉鸡刀、自己做的竹镊子、探针,再加上简易药箱、马灯,就是医护人员手里的“家伙事儿”。

药不够的时候,盐水、石灰水就拿来当消炎的,中草药更是治伤病的主力。

当地老百姓,可是医院最靠得住的后盾。他们自发组了供给组、洗衣队、运输队这些,把家里门板、桌椅捐出来搭手术台,拿出过冬粮食给伤员补营养,送自家棉被给伤员保暖。

大冬天,老百姓顶风冒雪,给医院送柴,让病房暖和和的;

夏天热得要命,他们又辛苦跑去采草药,帮医护人员救伤员。

军民的鱼水情,在这片土地上,演得真真切切。

在那些艰难日子里,医院最多的时候,收着五六百名伤员。

医护人员从早忙到晚,清创、换药、包扎,照顾得特别细致。

伤员们忍着疼,积极配合,有些轻伤没好利索就回战场了。

医院后面的牛角湾山坳,埋着120多名无名英烈。

青山埋着忠骨,热血筑起丰碑,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见证着那段血与火的非凡岁月。

(四)伟人旧居:革命智慧的闪耀光芒

在革命斗争特别艰苦的时候,毛泽东、朱德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到宁化来。

毛泽东旧居,在清流县林畲乡塘堀村“诒燕第”,这座两进三厅式木构建筑,古朴好看。

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带着红四军第二纵队路过这儿,在这儿住了一小段时间。

屋里,他住在大厅左厢房,房间里东西简单,就一张桌子、一张床、几张椅子,昏黄灯光下,毛泽东同志整夜不睡,要么研究地图、想战略咋布局,要么埋头写指示文件。

右厢房是部队首长住的,二进中厅两边房间放着电台,滴滴答答的电波声传着重要情报,警卫连守在门厅两边,时刻护着首长安全。

在这儿期间,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大气的词《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朱德总司令也在宁化留下过脚印,淮土凤山村的旧居,见证了他革命的身影。

那是一座普通民房,泥墙灰瓦,朴朴素素。

1929年3月9日,朱德和毛泽东带着红四军路过凤山村凤凰山,在这儿扎营。

屋里,朱德和战士们围坐一起,商量军情。

那会儿,屋外红旗飘,战士们精神足,当地老百姓纷纷来送粮送水,军民亲得像一家人。

朱德总司令亲切慰问老百姓,了解民情。

在这儿,还开过群众大会,朱德站在台上,激情演讲,宣传革命道理,号召老百姓团结起来,反抗压迫,为自由解放奋斗。

台下群众掌声响得震天,群情激昂,纷纷响应号召,投身革命大潮。

四、宁化现状如何?

宁化现在经济咋样?

现在宁化经济发展碰到不少难题,还得想法子突破。

产业结构上,传统农业虽说占了些分量,可地形、气候这些自然条件限制太大,规模化、现代化搞不起来,农产品卖不上价,在市场上没啥竞争力。

工业这块,没有大的支柱产业,也没有高新技术产业扎堆,好多都是零散的小加工厂,缺钱、缺技术、缺人才,在市场里争订单太难了。

商业这块也不热闹,本地买东西的人就那么多,新的赚钱法子引不进来,外面的大老板、大投资、外地消费者,都不愿意来。

虽说有客家文化、红色圣地,这些金字招牌,可一直以来,没好好挖掘、整合、利用,没把文化优势转化成真金白银。

宁化就跟捧着金饭碗要饭似的,守着这么好的历史文化宝藏,经济潜力没发挥出来。

其实宁化完全能用自家的红色基地搞旅游,把客家文化和红色资源好好整合,像还原红军打仗场景、办客家民俗文化节,让各地游客都来,既能感受革命先辈的热血,又能体验客家传统风情。

以文旅产业带头,把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带动起来,开启宁化经济腾飞的新局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