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24年,孙中山先生接受苏联方面的经济援助和师资力量,筹办一所现代化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这所军校是两党共同联手创办的,两党都有指定学员入学的名额。
毛主席当时推荐了一些少年骨干入学深造,而党内元老董必武也有举荐资格,同样举荐了一些自己十分看好的后辈,这些人在黄埔军校这个大染缸内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黄埔首批招生有两人同时入学,都是我党元老举荐的新生,在军校这个名利场中,他们时常被同学夸赞,可随着老蒋背叛中国革命的那一刻,一人坚持心底的革命信念,另一个人却投入老蒋怀抱。
这两位黄埔生分别是谁,为什么会被后世人铭记和唾弃,他们分别是谁,为什么最终会走向两个极端?
一、筹建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意志非常坚定,即便前路布满荆棘,他都不曾后退一步,他的一生仿佛是为了中国革命而生,为了救国,即便多次遭遇失败和挫折,遭受重大的打击和暗杀,他都未曾后悔。
即便前路漫长、孤独,他都未曾动摇心底的信念,走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路上不曾后悔,更不曾后退半步,多次品尝革命失败的苦果,他回顾往昔,仔细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
最后幡然醒悟,自己与旧军阀势力相比,手上缺少武装力量,没有听自己指挥的军队,不管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也好,护法运动也罢,都是依靠别人的帮助,而这种帮助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因为人心不可测,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为国为民,他们帮助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利益使然,一旦眼前没了利益,他们不会伸出援手,更不会帮助他,身边一群墙头草,中国革命什么时候才能成功?
所以要想中国革命走向最终的成功,孙先生必须建立起一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武装力量,来辅助他完成中国革命,当这个念头生起的那一刻,就开始疯狂生长,此时孙先生恰好去了趟苏联,这个念头更加强烈。
苏联的大革命非常成功,这样的军队管理模式,给孙先生非常大的启发,这才让他产生跟苏方联合的想法,孙先生刚有这个想法提了出来,很快苏联就同意这个请求,直接摇身一变成了大股东。
军校得以顺利完成建校工作,要不是苏联方面的支援,那孙先生直接把此事交给麾下的程潜,此时旧中国培养人才的方式,主要是各地区出钱筹备的讲武堂,为的是将培养出来人才收入自己麾下。
讲武堂的学员毕业之后,绝大多数人被军阀收入麾下,而各地讲武堂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教学质量最好讲武堂非东北军和云南军将领毕业的讲武堂教学质量最好。
可讲武堂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些人毕业之后都会被当地政府收入麾下,人才被禁锢在全国各地,河北地区为了国共两党培育出无数将领的保定军校,并不是个人机构,而是受限于北洋政府的掌控下,这些人才孙先生都接触不到。
而孙先生要想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伍,一支全权听从他指挥的武装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革命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二、黄埔奇才蒋先云
孙先生把建立军校一事交给了程潜,此人尽心尽力,军校很快建立起来,军校建立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出去,全国各地政府得知此事,立马开始出手限制本省的青年外出,避免属于本省的军事天才被黄埔一网打尽。
可孙先生的三民主义,深受无数有志青年的追捧和爱戴,各省下达禁令,却封锁不了爱国青年想要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当时我党和苏联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两党共同举荐国内人才到黄埔上学。
两党所持的内推名额,一是推自己党内的优秀干部人才,另一个是自己认识或者在全国范围内找到的人才,将其送到军校读书,当时黄埔的审查非常严格,没有人举荐的情况下,连参加入学考的资格都没有。
当时方志敏同志主动推荐自己的江西同乡黄维,而毛主席和董必武同志都是党内元老,手上有很多推荐名额,他们纷纷利用名额举荐自己看好的后辈,毛主席推荐的人姓“蒋”名先云。
先云同志此时才20是出头,但已经是一位老党员,他本人年龄不大,但自身资历非常高,而且文采和能力都十分出众,这样的党内人才最适合被送往军校磨炼、学习军事指挥。
蒋先云得知军校筹建完毕,其实也想进入军校学习深造,可他此时被党内工作牵绊住,无法报名参加,毛主席非常细心的把手中的推荐名额给他留了一个,让他前去参加入学考试。
事实证明,毛主席看人的眼光非常准,蒋先云学习能力各方面都非常强,入学第一次考试,就用各科成绩第一的好成绩告诉世人自己的优秀,此后他在军校内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
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举荐之恩,在黄埔军校留下天才之名,蒋校长对这个学生非常欣赏,想把他收入麾下,可蒋先云早就看透对方的狼子野心,所以果断拒绝。
可随着孙先生去世,老蒋无人能够压制,他开始释放心底的野心,先是制造两党矛盾,随后一手策划著名的中山舰事件,大肆抓捕迫害我党人士。
更是在军校内部发声,凡是共产党员,必须转投国民党才可以继续留在学校内任职,为了拉拢蒋先云这位有勇有谋的好学生,老蒋给出手下最高官职。
自己直接给予他教育长职位,中将军衔,这个职位不可谓不重,可他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继续革命,毅然决然的退出军校,投身北伐军历练。
他忠诚我党,可老蒋却在报纸上故意曲解自己和蒋先云同志的关系,引得党内同志猜测他的身份和立场,其中叫嚣最严重的人是张国焘,他多次派人调查为难蒋先云,给他产生摩擦。
之后他把心中的不快都爆发在战争中,第二次北伐战争,他遇到非常棘手的敌人,东北王张作霖的部队,虽然打赢了几场战斗,但他三次负伤,却没有选择下战场休养,而是坚持指挥部队,三次负伤腿被射伤,他依旧骑马坚持战斗,最终牺牲在战场上。
三、快嘴贺衷寒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黄埔三杰,其中两位人杰,大家都认识,一位是机灵与聪明才智并存的陈赓将军,另一位就是成绩断层碾压所有人的蒋先云。
第三位“杰出人才”的入校举荐,就是董必武推荐的,他就是有着“快嘴”之称的贺衷寒,此人的笔试能力并不强,一点也不突出,在笔试环节差点被刷下去。
除了笔试还有面试环节,贺衷寒非常能说,笔试方面落下的分,全在面试方面给了夺了回来,一张铁嘴说的蒋校长心花怒放,于是将其收入麾下,在军校内部,他非常出色,时常在军事战略课上用天马行空的点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贺家本就是世家大族,祖上遗传下来的文人风骨和傲气被他继承下来,和另外两位同学一同闹革命,可是在四一二政变期间,十分要好的三兄弟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
其他两人都坚定自己心中的革命信念,唯有贺衷寒在左右徘徊,最后深陷权力漩涡中我发自拔,此后他午夜梦回,多次想要做出改变,可在理想和权力面前,他选择后者。
成了老蒋身边最忠诚的反共先行者,多次发动反共言论,深受老蒋重用,随后他紧跟老蒋的脚步,为其出谋划策,很多革命先烈惨死在他的阴谋之中,即便他成了三人中最长寿的那个人,但他注定被后世人戳脊梁骨。
结语
革命先烈蒋先云同志牺牲在革命的路上,没有他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贺衷寒为了私利最终踏上不归路,或许他会后悔,他的名声最终遗臭万年,被世人钉在耻辱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