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包围胡琏整编师,毛主席得知:快撤!这是陷阱!粟裕听命后撤

杰燊 2025-02-20 10:54:01
前言

在解放战场上最厉害的指挥官,当属粟裕莫属,他带领麾下的华野大军在战场上神出鬼没,瞅准一个目标,那这支敌军离覆灭就不远了,很少有人能逃过华野围剿,国军将领不是被俘就是战死。

唯有一人能三次逃脱粟裕之手,他就是“狡诈如狐”的胡琏,而在1947年,粟裕率领大军使徒留下胡琏,差点因为他栽了跟头,胡琏到底是如何骗过军神粟裕?

一、救命电报

1947年7月,此时正值夏季,阴雨天下起瓢泼大雨,粟裕坐镇华野司令部,看着地图和一份电报,这是一封从延安发来的绝密电报,内容是毛主席发来的。

主要目的就是警醒他,即将陷入包围圈,立马带着华野各纵队撤出当前阵地,避免遭遇敌军大部队围剿,身陷险境,粟裕仔细查看地区,并未发现自己深陷包围圈。

但毛主席不会骗他,为此他立马命令部队撤离阵地,随着一声军令传达各纵队,华野四个纵队井然有序的撤出当前阵地,部队刚撤离不到一个小时,敌军就在刚刚我军驻扎阵地外集结大部队,妄想全歼华野主力。

看到敌人的阵容,粟裕不禁倒吸一股凉气,幸好及时撤离阵地,要不然真的中了胡琏的阴谋,最后华野就算能够突围,也会遭受重创,可他万万没想到,胡琏是个狠人,为了设计自己,直接以身为饵钓鱼。

不惜牺牲整个整编师,也要拖住华野大军,当延安接到华野成功逃出包围圈的消息后,毛主席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次国军选择孤注一掷,所图甚大,主要目的就是灭掉华野,最终目的是干掉粟裕。

为此更是不惜冒着整编11师被灭的危险当鱼饵,把这支部队往死了用,一定要拖住粟裕,纠缠一段时间,国军其他主力部队趁机完成合围,敌人抱着必胜的打算来部署这场战役。

敌人为什么要不惜代价也要针对粟司令和华野各纵队,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一场让国军诸将胆寒的战役,孟良崮战役一战华野展现出超强的战场掌控力,敌军整编74师号称国军战斗力第一的部队。

更是作为老蒋麾下嫡系王牌部队,整个师配备成套全美系装备,战斗力强到没朋友,国军百分之九十五的部队自觉比不过这支全美系整编师。

可就是这样一支强大到能左右战场局势的队伍,却被败在粟裕手上,整支队伍被全歼,主将张灵甫选择自我了解,对方败在了华野纵队强大的火力面前,也败在张灵甫骄傲自大的性格上。

当时整支部队神兵天降,虽然跟张灵甫战斗在一起,可在战斗初期我军并没有把握留下敌人,敌军仗着孟良崮的地形优势,很难迅速歼灭,外围好几支国军正在试图靠拢过来。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迫,华野虽然包围了整编74师,自身也因为这场战役深入敌后,被敌人包饺子了,即便如此,粟裕也想着一定要灭掉这支部队,这是最佳良机,这一战彻底打响华野的威名。

有了整编74师的遭遇,谁也不敢随便跟粟裕交手,万一掉入陷阱,那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

粟裕占据山东早已呈现出无可抵挡的姿态,孟良崮战役不仅给华野各纵队提升部队士气,更是借此威慑国军,让敌人士气下降,此消彼长下,华野成了国军眼中的大敌。

最后战场形势衍生成,只要国军队伍被华野包围,敌人几乎就放弃突围的想法,乖乖丢下武器投降,对于我军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对于野心勃勃的老蒋来说却是个巨大的打击。

为了改变国军士兵畏战、畏惧粟裕、畏惧华野的思想,蒋介石命令国军诸将联合在一起,在战场上打败粟裕,最好能够将他生擒活捉。这样才能扭转国军一败再败的士气,可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二、胡琏的计划

当国军在山东地区没了整编74师来牵制粟裕这条巨龙,老蒋为了当前局势和提升全军士气调来了整编11师,这支部队毫不逊色,而且对方在胡琏手下。

他能三次从粟裕手上逃脱,是因为他专门研究华野,为此整编11师在胡琏手下刚有点动作,驻扎下来,就开始修建子母堡,构建防御工事,华野再厉害,一时之间对2000多个堡垒也无从下手。

密密麻麻的将敌人包围在中间,华野想啃掉这块硬骨头得崩掉几颗牙,整编11师一开始本就在外部跟华野交手,战败后立马躲在堡垒后面,此时南麻地区下其瓢泼大雨。

我军虽然算是武装到牙齿,可在雨水浇灌下,很多手榴弹迫击炮等武器瞬间哑火,泥泞的地面更加崎岖难走,当粟裕想要全歼整编11师,抓住狡猾的胡琏时,毛主席发来一封电报,让他见好就收,该撤了。

因为此时华野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此时刘邓大军已经突破敌人的包围圈,顺利挺进大别山地区。

粟裕的任务完成的十分完美,南麻地区想要短时间内得拿下,需要付出巨大,要想徐徐图之,那就算调入胡琏精心准备的陷阱里,一旦外围连带黄百韬部和王凌云部在内的国军四个主力师包围住华野。

那我军就危险了,随着部队放过整编11师,侦察部队就在外围地区发现好几支国民党军队,就算拿下胡琏了,粟裕司令就被人包了饺子,最后的结局就是困死在南麻地区。

附近没有其他野战军能够及时赶过来支援华野,粟裕每每想起都是后怕不已,棋差一步满盘皆输,幸好有毛主席坐镇后方为各野战军筹谋划策,我军才能打下一场又一场大胜仗。

那一封电报真的是及时雨,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老蒋后方眼见即将失守,立马召集部队回援,此后战场局势逐渐开始逆转,我军从一开始的防守阶段,开始转换角色,成为进攻方。

三、和胡琏的第三次交手

此后华野在粟裕的指挥下,继续在解放战场大放异彩,随着全国局势的走向,淮海战役即将打响,粟裕瞅准时机露出獠牙,将目标放在黄维身上。

为此华野大军不惜追着第12兵团身后打,眼见这员猛将马上就栽了,胡琏成了战场上的救火员,乘坐飞机空降这里,试图让他领导一支部队完成反攻,拯救第12兵团。

可当时华野已经完成层层包围,敌人深陷双堆积这个地方,谁来了都不好使,在这场景下胡琏跟粟裕再次相遇,华野大军占据大势,敌人早已闻风丧胆,战况更是呈现出一面倒的趋势。

眼见战败,狡猾的胡琏和黄维一同试图从华野的包围圈内闯出一条生路,而在选择坦克这件事上,他利用自己对粟裕的熟悉程度,将最新的坦克让给了黄维,自己选了辆老旧坦克。

而且还假惺惺的让黄维先跑,自己留下断后,实际上是想让对方开心坦克帮他吸引火力,而且黄维对手下士兵还是有些手软,而胡琏则是为了逃命不择手段,很多士兵跳上坦克想让长官带着逃跑。

黄维不忍心拔枪射击,最后新坦克不怎么开坏在半路,其中也有上面人太多的原因,反观胡琏驾驶的旧坦克,早就经过战场磨砺,再加上他心狠手辣,除了几个心腹,凡事阻挠他逃跑的,全都拿冲锋枪突突了。

所以他才能一起绝尘,闯出华野的包围圈,快到河边坦克没油了,恰好有船,直接拿枪抵在船夫脑袋上,要挟他护送自己一行人到河对面,他这才能逃出生天。

结语

胡琏三次逃脱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怕死,所以铆足劲研究粟司令,才有子母堡垒战术,面对生死危机,他十分镇定,总能反其道而行,闯出一条生路,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手段不择手段,连自己人都打,国军必败无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