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刘邓大军遇险,国军旅长廖运周悄悄让出一条生路,成转折点

杰燊 2025-01-04 09:32:34

前言

194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老蒋设宴邀请美国大使,本来美滋滋的享受美食,突然手下人来汇报工作,来人是国防作战厅厅长郭汝槐,他将一份前线传来的作战情报递到老蒋面前。

本来满脸笑容的老蒋看完文件立马阴沉脸,碍于美国大使在场他不敢发作,等对方离去,老蒋立马掀翻餐桌,大骂道:“一群废物,数倍兵力留不下一支残兵败将,党国的事业都败在这帮废物手中”。

前线传来什么消息,惹得老蒋生如此大的气,这个消息还得从刘邓大军抢渡黄河开始说起......

一、发起反攻,转战大别山

1946年6月,全国百姓刚过了不到一年的安稳日子,老蒋就迫不及待地显露自己的野心,撕毁跟我党签订的和平协定,直接发动战争,战争爆发初期,我军不占优势,经过一年的内线交手。

我军在人民的帮助下发动反击,不到一年时间,成功消灭国军大半有生力量,从天崩开局慢慢积累起微弱优势,双方的差距正在减少,可老蒋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战火点燃在各大解放区内。

趁着战争消耗各大解放区内囤积的物资和粮食,解放战争爆发,国军大肆进攻各大解放区进行破坏,山东、华中等大型解放区都遭受非常严重损失,再加上天气影响,武器粮食变得非常稀缺。

随后老蒋从南方地区调来大批兵力,封锁我军各大解放区,想要锁死我们,随后慢慢蚕食我军的有生力量,内线压力随着国军增派兵力压力越来越大,随时有可能崩盘,为了缓解内线压力,毛主席纵览全局,决定将战争打到外线,吸引一部分国军的注意力。

缓解山东、陕北两大解放区的压力,而打到外线是个十分冒险的决定,因为战争十分残酷,各大解放区外都有国军重兵守卫,一旦不能及时突围,那就会面临好几支国军部队围剿的危机。

但为了解除内线危机,刘邓野战军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开始向南打通前进通道,随后在鲁西南地区跟国军交手,用歼敌近八万,损失过半的战绩打通向南的通道。

随着首战大胜,南线通道被我军逐步打开,老蒋试图把我军消灭在解放区的谋划成了空谈,为各大解放区缓解很大压力,一招险棋盘活全国战局,此后国军失去优势,陷入劣势。

老蒋自认为黄河天险在他的布置下早已成为密不透风,没想到还是被人民解放军攻破,并顺利渡河,所以老蒋看到这份情报时才瞬间黑脸,出现开头掀翻桌子的那一幕。

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后立即联系党中央,希望能得到一些支援,可此时陕北的战争形势也十分严峻,无法为刘邓大军提供有效的援助,只好回复道:“陕北无法提供有效援助,一切只能靠你们自己”。

刘帅明白中央的难处,没有继续提要求,再次回复道:“我部已下定决心,抛弃后方,争取半个月内挺进大别山地区”,毛主席接到电报后,原本想着让刘邓大军再休整一段时间。

可时间不等人,一旦敌人反应过来,那刘邓大军那是插翅难逃,随着局势不断恶化,他们有可能陷入敌人团团包围中,只有立刻行动,才能摆脱危机。

1947年8月,中央军委向刘邓大军下达最新指令,为了盘活全国战局,更是为了把战火转移到老蒋麾下的统治区,刘帅肩负着盘活全国战局的使命,带领麾下精锐,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的意图太过明显,遭到老蒋的针对,他从西南地区调兵遣将,试图围剿这条“漏网之鱼”,8月10日,刘邓大军贯彻中央军委的命令,艰难行军,向着大别山方向艰难前行。

解放军行进的路上是一片广阔的土地,这里地势虽然宽阔,但崎岖难走,到处都是黄河淹过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深陷泥潭,路上十分危险,为了阻止我军完成战略目标,老蒋疯狂调兵,只想把刘邓野战军按死在南上的路上。

先锋部队临危受命前方开路,率先通过黄泛区,肖永银旅长遭遇敌军拦截,判断完局势,立马带队出击,为我军开辟一条生命通道,战士们花了两天时间拿下渡口,可身后的主力部队却迟迟不见踪迹。

原因是刘邓大军身后有三个师紧紧咬在身后,一边退敌一边前进,拖累了前进速度,此时前有追兵,后边还有三个师的敌人,刘邓大军陷入绝境,刘帅下令,狭路相逢勇者胜,让战士们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

8月24号,主力部队和先锋部队会合,开始渡河,预想中的敌人猛烈的炮火阻击并没有出现,沿岸的敌人毫无抵抗之心,打两枪就跑,110师放水,成了汝河战役获胜的关键。

河对岸是谁在防守,是国军110师师长廖运周,他的真实身份,是周总理早已安排打进国军内部的地下党员,他曾是黄埔学员,为了革命能够胜利,义无反顾的潜伏在国军中伺机而动,找寻合适的时机起义。

二、参加南昌起义的军国将领

廖运周因为国家落后挨打,义无反顾的投身军营,报效国家,可在黄埔毕业之后,他慢慢了解到国军内部腐烂,回想起军校门口的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自己为什么要参军,是想着报效自己的国家,于是在“白色恐怖”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没有害怕,更没有彷徨,他坚定自身信念,投身我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毕业后服从安排进入叶挺将军所在的北伐军中征讨旧军阀。

之后多次立功,跟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可惜当时起义军的实力跟老蒋比起来还差得远,面对国军的进攻和冲击,部队就此分崩离析,廖运周接到新的工作安排,在全国各地从事宣传工作。

他一直想被调到苏区指挥部队跟敌人作战,可在周总理眼中他有大用处,毕竟他是“根正苗红”的黄埔毕业生,更容易混进国军内部,深入敌人内部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效果更加立竿见影。

听到周总理对自己的安排,他也没有反对,而是坚决服从,随后开始游走于国军各个部队积蓄实力,暗中发展党政建设,他一手促成西北军和我军联合,1930年联合西北军将士收复日军占领的康保、宝昌、沽源三地。

直到老蒋察觉出面镇压,这次军事行动才宣告失败,此时廖运周积蓄的革命力量被迫打散,他跟组织失去联络,直到国共合作,才重新联系上组织。

此后他的任务依旧是,长期潜伏、等待时机、宣扬革命、等待起义,团结国军内部的爱国进步人士共同抗击日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全国百姓都期盼着和平到来。

可身处国军阵营的廖运周却接到上级命令,开始针对八路军的行动,他不想跟这个野心家同流合污,就想着起义调转枪头,可他此时早就引起国军内部怀疑,只好暂时潜伏起来,随后接受安排听调听宣伪装自己。

三、奇怪的敌人

随着刘邓大军突出重围,老蒋的布局全被打乱了,而负责守护汝河的“重任”担负在110师肩上,当时两军交火,局势非常混乱,双方无法接头。

廖运周知道刘邓大军肩负重任,于是就伙同自己的手下开始放水,战场上的情况连刘帅看了都有些不明白,这是老蒋设下陷阱还是另有企图,可当时前后都有敌人,管不了那么多了,只好全速前进。

事后跟在廖师长身边党内同志刘浩悄悄找到刘邓两位首长,告诉他们此事的前因后果,并带来一小部分物资能为刘邓大军解一下燃眉之急,此后廖运周一直跟刘帅有着密切,直到淮海战役后期,他及时率部起义,成功帮助中野留下黄维兵团,他的顺利起义起到关键性作用。

结语

淮海战役结束,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归到我军这个大家庭中,他和麾下战士受到我军全体指战员和解放区百姓的热烈欢迎,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感谢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藏身黑暗,为了胜利牺牲一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