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出身贫寒,却用最优秀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并用自己的能力拿下四期第一名的位置,他写得一手好字,文能授课,武能带兵指挥部队,军事理论、实践课各科成绩拔尖。
他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巅峰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却在授衔前夕找到毛主席,主动提出降级请求,战争时期,他是毛主席身边最得力的助手,老蒋看出他有大才,想把他捆绑在自己身边,却遭到他拒绝。
他被毛主席称为“儒将”,他就是郭化若将军,一个一生为国为民的老革命家,我们来看一看他到底书写着怎样的传奇。
一、凭自身成为四期第一名
郭化若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1904年出生在福州一处贫困家庭,但他从小非常聪明,被邻居和学校老师唤做“神童”,可他上学没上几年,父母因为挣不到钱,只能让他辍学,并送他进入报馆当卖报小工。
此后他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13岁那一年才顺利学完小学知识,到了上中学的年纪,他的成绩考进省立第一中学绰绰有余,可却因为高昂的学费不得不放弃,退而求其次进入农林预科班学习。
他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学业,想要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却因为学费问题再次耽搁下来,他为了生存和继续学习,只好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广州谋求生路。
郭化若学习非常好,更是写得一手好字,来到大城市靠人抄一抄稿子,靠这一手好毛笔字,之后靠着替别人写碑文赚点小钱,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寄给家人。
他得知黄埔四期招生之后,立马放下手头工作,前去报名,想要投笔从戎,郭化若因为成绩非常优秀成功被黄埔录取,他被分配到炮兵科,初次接触自然科学类的知识,他虽然十分吃力,但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
加入黄埔之后,他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深有感触,他就是穷苦人出身,之后受到周总理、陈赓将军等优秀共产党人的影响,决定投身中国共产党,他深知共产党才能救正处于风雨飘摇的中国。
在校期间他参加东征,在战场上表现十分耀眼,多次立功,讨伐结束之后回到军校,正好迎来黄埔四期考试,他凭借扎实的炮兵知识拿下全年级第一,他受到校方的奖励,颁奖人正是试图拉拢郭化若的蒋校长。
毕业后他被安排留下管理军校的炮兵第二队,出任代理队长,老蒋多次找郭化若谈话,之后更是连发三道手令,让他留在自己身边,甚至逼迫他给自己当秘书,可他却以“军人保家卫国,应当战死沙场”,这个理由一出,怼的蒋校长哑口无言。
1926年他加入北伐军中,开始讨伐那些旧军阀,在攻克武昌城战役中,他指挥炮兵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战斗时他考虑战场战略,思考如何对敌,日常深入研究孙子兵法,为之后领兵打仗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一二政变他脱离北伐军,并在南昌起义爆发前加入起义队伍,参加这场重大起义,失败后他跟在朱老总身边,帮助他管理队伍,后接到新的任务,被派往苏联炮兵学院继续深造学习。
他的炮兵学业还没结束之际,国内突然发生一件大事,朱老总带着壮大后的起义军部队上了井冈山跟毛主席顺利会合,此后工农革命斗争进入新阶段。
远在苏联的郭化若得知这件事非常激动,想着立马回国加入到红军队伍中闹革命,他找校校领导退学,却因为违反学校的纪律被抓了禁闭,一周后才顺利踏上回国的飞机。
郭化若回国的第一站先来到上海,找党组织报到,得到允许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井冈山想要见毛泽东,他首先见到朱老总,并加入朱毛红军,成为其中一员。
朱老总知道他的军事能力很强,给他一个二纵队参谋职位,让他放手去指挥,部队在漳平地区遭遇敌军,郭化若凭借自己在军校学习的知识,熟练日常读书时学到的兵法。
多次上演以少胜多的,打得敌人落败而逃,缴获大量物资,其中武器就有上千件,其中还有五把重机枪,和几门迫击炮。
来到部队不到一个月,他就火速升级,1929年年底,毛主席回到红军队伍里,朱老总引荐郭化若见毛主席,郭化若早在军校上学时,就听说毛主席的大名,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得相见。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毛主席得知他是军校毕业还是留学生,非常高兴,此时部队急需人才输送,之后郭化若接到重要任务,古田会议召开在即。
毛主席急需一份阐述红军队伍中问题的总结材料,郭化若得知此事,立马找寻资料,之后一头扎进自己的卧室,一连三天不出门,上交一份非常厚的书面材料,这份材料对我军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郭化若施展才华
古田会议圆满召开后,郭化若再次晋升成军参谋长,跟在毛主席身边给他老人出谋划策,他刚加入部队就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不到一个月当上参谋长,这是我军记载的最快速度。
此后他成了毛主席身边的军事高参,作为一个文笔极佳的参谋,他随军时期一手建立了一份报刊,名叫《参考消息》,这份报刊的主要用意是帮助我军各级首长参谋信息,从战争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依旧连载发行。
郭化若参加红军时,敏锐地察觉到部队此时还不完善,缺少很多东西,例如消息传递,我军就非常不方便,得靠通信员跑断腿,于是他想起军用电台这一秘密法宝,于是随后拿起笔画下上百幅电台画稿。
然后让通信员送往全军各部,让他们战斗时多留意电台,多留意,多缴获,缴获之后全都送到总部同一条调配加训练,1930年,张辉瓒奉命围剿我军,遭遇红三、红四军团的进攻,最后兵败被抓,此战缴获一部电台,还抓了10位电报员。
有如此重的收获,我军战士立马连人带电台全都送到总部,有了人和装备,郭参谋立马开始着手建立属于我军的无线电通讯队伍,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夸赞道:“小参谋干大事,我军队伍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无线电队伍,这太重要了”。
三、婉拒上将
当时我军进攻手段非常薄弱,阻击敌人全靠缴获来的杂牌武器,而炮兵专业出身的郭化若深知炮兵这一兵种的强大,找到毛主席申请建立属于我军的炮兵部队。
伟人高瞻远瞩,深知炮兵的重要性,立马采纳这一重要提议,随后延安炮兵学校开始进入筹备中,郭化若作为炮兵出身,又曾前往苏联留学深造,所以教学大纲和一些理论知识的撰写任务,全都担在他的肩上。
为了炮校早日建立完毕,他连夜撰写相关文件和资料,多日劳累,他最终病倒了,要说民国时期,谁对古代兵法最精通,那非他莫属,郭化若将军对兵法的研究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他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战争,总结出很多古人通过哪种方式取胜,兵法理解非常透彻,并著有《孙子译注》一书,细致地分析孙子兵法,淮海战役郭化若凭借神乎其神的指挥打败杜聿明。
事后得知是他是孙子兵法的研究者,还是自己的学弟,他非常佩服,就连毛主席都说国军只会死读兵书,并不能完全运用到战争中,郭化若的军事指挥能力跟毛主席不相上下,更是被毛主席称之为“古有‘孙子,今有‘郭子’”。
之后在战场上,他十分谦虚,有多次获得部队正职的机会,但他非常谦让,主动索要副职,甘心充当绿叶,著名的渡江战役是华野大军指挥实施的,其中渡江的前期工作和布局就是郭化若将军一手指挥的。
结语
1954年,原定的授衔工作和将领名额受到压缩,大将人选、上将人选的名额都进行压缩,很多将领遗憾错失职位,郭化若将军得知主动提出降衔,在军功和职位面前,他不争不抢,一心为党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