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前,进行武器调配,在调配过程中,战士们为何不愿舍弃三八大盖?
从解放战争一直打到朝鲜战争,战士们手中的武器全是靠缴获的,全国上百万战士,我们无法做到自给自足,战士们的武器被称为“万国武器展览会”,绝大多数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的。
老式的汉阳造并不能满足战士们日常战斗的刚性需求,解放战争后期,战士们手上的三八大盖依旧是主流武器,除此之外涵盖了日械、美械、蒋械等数种武器,鱼龙混杂,入朝作战的首支部队就是38军。
一、缩小跟美军的差距
当时总后勤部为了做好充沛的后备保障,决定给战士鸟枪换炮,一大批自动武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弥补我军火力不足的恐惧。
再搭配“巴祖卡”火箭筒等装备,还有我们自己生产的迫击炮,这样的装备对我军来说是超一流的,但是面对美军还差很多。
只有武器步调一致,或者国内后备充足,才能够及时补充弹药,不会遇上打着打着没有弹药的窘境,而“万国造”武器很难做好后勤工作,各国装备混杂在一起,有些武器的弹药,我们制作不出来。
给后勤补给造成很大的困难,为此38军的战士们入朝之前需要为战士们更换武器,例如很多战士都紧握手中的三八大盖,为什么大家钟爱三八大盖呢,有很小一部分原因是,这把枪曾是美军的噩梦,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军曾纵横太平洋战场,用三八大盖打的美国大军落荒而逃,以至于在战场上听到这清脆的声音,会认为让他们产生恐惧,这也是战士们坚持使用这把武器的原因。
为了缩小战士们跟联合国军的差距,国家和人民“勒紧裤腰带”,购入一大批自动化武器,例如军史上赫赫有名的“汤姆逊”,英国造的“司登”等多种类冲锋枪,其中“汤姆逊”的配备比例多达2000支。
这也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自动武器好用是好用,手榴弹的“空爆”加上冲锋枪,对着联合国军贴脸开打,效果很好,可子弹消耗成了大问题,我们的生产技术非常落后,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我国兵工厂,没有批量制作这种子弹的生产线,单个手搓子弹无异于杯水车薪,子弹补充成了大问题,英军淘汰武器“斯登”,在敌人眼中,这把武器外形非常粗糙、丑陋,锻造工艺非常差,处于淘汰边缘。
可在志愿军战士手中,对于严重缺乏自动火力的战士们来说,绝对是最顺手的武器,关于弹药生产这个大问题,陈毅元帅曾说,我军沿用美械和英械绝对是利大于弊,最严重的情况下利弊相当。
当时中国刚刚完成重建,国内百废待兴,再加上和西方国家关系非常冷淡,无法生产或者引进一条先进的生产线,而三八大盖虽然不是自动步枪,但能配备全军,国内还有日军留下的生产线和工厂,这样的优厚的条件,让这把步枪成了我军战士最喜欢的武器之一。
有很多人觉得三八大盖战斗方式麻烦、单一,杀伤力不足,大家的感觉和武器本身战斗力恰恰相反,我军精锐战士都是人手一把三八大盖,对这种武器爱不释手,这把步枪在高手手上是杀敌利器。
红军时期的老战士几乎人手一把三八大盖,这些都是他们亲自从战场上缴获,亦或者是从牺牲的前辈、同志手中接过来,这把武器后座力小,射击距离非常远,而且精准度非常准,再加上枪口前的刺刀托,非常适合白刃战。
让战士们爱不释手,三八大盖作为日军制式武器,日本国内有无数条生产线,每一把武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的测试,不合格的武器回炉重造,调试到最完美才会出厂。
再加上日本军工专家专门为了日本人身高适合程度研发的武器,非常适合中国人,种种优势叠加在一起,让战士们对此爱不释手,
所以三八大盖战士们不愿意叫出来,这算是一种传承,凭借如此落后的武器,我军在朝鲜战场上,依然能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除了步枪以外,军中配备的武器,还有美械勃朗宁机枪,这些都是缴获蒋军时留下的武器,这种重型武器战斗力很强,便于携带,成了我军主力。
那威震战场的“歪把子”机枪为何昙花一现就消失了,主要是因为缺点太多,让人难以忍受,早就退出历史舞台,在电影中出现志愿军扛着巴祖卡炮轰装甲车坦克的画面是真实存在的。
这些敌人看不上的武器,却成了我们手里的大杀器,39军入朝之前同样进行武器调配,但部队中更多战士装备了从蒋军手上缴获的美械春田式,这把步枪同样是当时造枪工艺的巅峰,战斗力很强。
缺点也很明显,无法量产,无法维修和制造弹药,战士们用坏一把少一把,武器弹药补给也靠之前缴获遗留下来的,我们无法自给自足。
入朝作战中38军39军是绝对主力和先锋部队,这样的精锐部队也只能装配大量日械,少量美械,从侧面展现出当时我国工业发展极其落后。
二、三八大盖的极限距离
战场上的武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自动化步枪没有普及的年代,那是步枪统治的战场,日军的野心非常大,此后三八大盖这把耳熟能详的武器应运而生。
制式三八大盖枪身非常长,枪管长度也很长,更长的直道设计距离,再加上弹簧推射到子弹上的力道和时间,让子弹射得更稳,距离更远,精准度更强,这把专门为战争而生的步枪,优点很多。
三八大盖最远能射2400米,可没有八倍镜神枪手很难在这远的距离外射中敌人,当时我军普通战士们更多是从三、四百米外击中敌人,有一些神射手能从500米、600米外击中敌人,但这都是很少。
就像电视剧《亮剑》里面就有一个经典镜头,政委赵刚一次在战场上显威,五百米开外一枪狙杀敌军指挥官,这让一旁的李云龙看了十分惊讶和意外。
他以为政委是个花架子,没想到竟是神枪手,从五百米开外用三八大盖击毙敌人,很少有人能做到,赵刚能做到证明他的本事,远超700米的距离要想击中敌人,那就要考虑更多因素。
1500米之外的敌人,战士连人的身形和位置都看不清,因为步枪没有配备八倍镜,精准度非常差,人的肉眼看不清1500米外的目标,所以无法精准命中,超过两千米打就是打草惊蛇,浪费子弹的表现。
三、三八大盖曾经成为主力武器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军战士非常贫穷,我们跟国军无法相提并论,大多数靠缴获敌人的武器,而三八大盖从研发生产到停止生产,这个过程持续了40多年时间,前后生产近350万把步枪。
而且在中国东北也有三八大盖的子弹生产线,强大的武器基数成了我军标配和最喜欢的武器,中国的地理位置更适合三八大盖施展威力,跟敌人打游击三八大盖精准度和射程都让敌人闻风丧胆。
究其主要原因,枪好用,大多数是缴获的,保养起来也很简单,枪支抗造,像我国自主生产的汉阳造,因为制作工艺粗糙,流水线质量差,每一把武器各不相同,保养起来费劲,射程还比不上三八大盖。
最后汉阳造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制作工艺落后,没有合适的武器代替,对于我军来说,只要武器量大好保养、后背弹药充足,能装备我军部队,那战士们自然是来者不拒。
三八大盖本就是为了战场而生的武器,精准射击、准确的反应速度,加上强且更好保养,有时候这把小口径弹药的枪,表现要超过其他单口径弹药的武器。
结语
尽管这种武器落后淘汰,但在中国历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这种武器让我们过渡到自产自足的阶段,致敬革命先辈,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都是先烈用血肉打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