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大权独揽的公司结局会怎样?看看朱元璋的神操作吧

一笑墨知 2024-09-18 15:00:48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皇帝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而能从平民一跃成为九五之尊的,除了那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汉高祖刘邦,就数得上咱们今天的主角——明太祖朱元璋了。这位老兄,出身贫寒,却硬生生地把元朝的铁蹄踹出了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其传奇色彩,比武侠小说还要引人入胜。

不过,话说回来,朱元璋太强势了,什么都想自己搞好。这就导致有些措施“矫枉过正”,尤其是洪武废相这一大手笔,直接把中国传统的政治生态给搅了个天翻地覆。

想当初,秦朝设立丞相制度,那是为了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免得皇帝一个人忙不过来。由此丞相这一职位就延续了下来。到了朱元璋这儿,最初也是有左右丞相的。但洪武十三年(1380年),左丞相胡惟庸被人告发谋反,被朱元璋以谋反罪被处死。胡惟庸案前后株连十余年之久,各类与胡惟庸有关的人杀了三万,开国功臣几乎全部被杀。胡惟庸成了明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

朱元璋还特意发了个“红头文件”,警告后世子孙:“谁敢提设立丞相,我就让他尝尝极刑的滋味!”

太祖昭:“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这下可好,皇帝成了光杆司令,大事小事全得自己操心。朱元璋本想通过这招加强中央集权,结果却适得其反,把大明政治推向了另一个极端——独裁专政。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人嘛,精力总是有限的,皇帝也不例外。一个人管这么多事,早晚得累趴下,更何况是处理国家大事呢?

更绝的是,朱元璋对士大夫们的态度,那叫一个“严”字了得。胡惟庸案、蓝玉案、靖难之变……这些案子一个比一个狠,牵连的人数动辄上万,搞得京城的官员们每天上班都跟生离死别似的,晚上能活着回家,那就是烧高香了。这种环境下,谁还愿意当官啊?于是,文人们纷纷选择“躺平”,不问世事,宁愿做个无名小卒,也不愿踏入官场半步。

朱元璋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觉得读书人最可怕,得好好治治。但他忘了,传统政治就是士人的政治,没有士人的支持,这政权还能稳固吗?他还时不时用严刑酷罚来震慑士人,结果嘛,大家也都看到了,不仅没把士人治服,反而把士人推向了皇权的对立面。

老朱勤快,不代表他的子孙后代也喜欢处理政务。到了后来,皇帝们越来越懒,干脆把政务都扔给了内阁大学士和太监们,自己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

内阁大学士们虽然名义上是皇帝的秘书,但实际上权力越来越大;而太监们更是借着皇帝的信任,横行霸道,成了朝堂上的另一股势力。这下好了,大明的政治生态彻底乱了套,权臣、宦官轮番上阵,最后把大明王朝给折腾没了。

朱元璋这位从平民起家的天子,虽然有着非凡的胆识和魄力,但他的政治改革却像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可见,一个人再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一点值得现在许多老板们镜鉴。

0 阅读:3

一笑墨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