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厨师的职业顶峰是总理!宰相丞相你分得清吗?

一笑墨知 2024-08-08 16:35:04

在中国古代,有一份工作,它从最初的厨师,逐渐演变成了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从掌厨到掌舵的职业——宰相。

从“宰”到“宰相”,一场身份的华丽蜕变

话说这“宰”最早指的是宗庙祭祀时负责宰杀牲口的人。可别小看这活儿,所谓“国之大事,在戎与祀”,祭祀这件事情还得是个亲贵才能胜任。不但要执刀杀猪杀牛,还得负责祭祀礼仪,一点都不能出错。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君的家事变成了国事,“宰”的职能也逐渐扩展,从厨房走向了朝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原本负责家族事务的“家宰”,摇身一变成了管理国家大事的“国宰”;而“相”,原本是那些在祭祀、宴会上帮忙相礼的贵族,临祭为相,朝聘、宴享、盟会之礼亦为相,当化家为国时,家相也变成了国相了。

为了降本增效,“宰”与“相”的工作职责合并,就有了“宰相”。

汉初那会儿,宰相基本都是皇帝的哥们儿,也就是列侯们担任的,他们既是皇帝的私人朋友,也是国家的高级管理人员。

但到了汉武帝以后,宰相开始由士人阶层担任,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渐赢得了独立和尊严,与王室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清晰。

这时候,宰相的职责就很多很大了,不仅要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还要确保四季更替、百姓安康。汉朝丞相陈平曾这样描述宰相的工作:“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西汉宰相陈平

宰相、丞相,别傻傻分不清楚

说到宰相,不得不提丞相,尽管有时候会混用,但这俩词儿实际还是有区别的。

简单地说,宰相是个泛称,指的是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而丞相则是某个时期的具体官职名称。

例如最早提出“宰相”的《韩非子·显学》中说“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这里的“宰相”就是一个泛称,意思是:“宰相”必须是从基层单位提拔上来的。

更具体的说就是:宰相是非正式的“俗称”,丞相一度是官方正式称谓。宰相适用的范围更广,丞相的适用范围较小。“丞相“一职作为官职,在汉朝中后期已经不常用。元朝一度复用,明朝又废止,而“宰相”的称谓在民间一直流行。

总之一句话: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

宰相的历史演变

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

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其中秦国还分了“左丞相”,“右丞相”,这个做法被秦始皇沿用了。

汉袭秦制,同样设立了丞相一职。但丞相位高权重,有时会以相国一职统管政事。

到了东汉,又免去了丞相,改成了大司徒。但曹操又把它恢复了,所以大家看《三国》经常会听到“曹丞相”的称呼。

隋唐宋元时期都设有丞相,到了明朝,“胡惟庸案”后,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势过大,将其权分为六部,从此,丞相一职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朱元璋设立了内阁。在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势逐渐变大,内阁大臣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逐步替代内阁,军机大臣就相当于宰相。

1911年5月,清政府将军机处与大学士内阁废除,不再以军机大臣执掌政事,改设内阁总理大臣。

但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原帝国内阁总理大臣的功能被民国国务总理取代。

也就是说,在历史上,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名称很多,有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在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不少惊才绝艳的宰相,有人还评了中国历史十大名相,分别为:姜子牙、周公旦、管仲、李斯、萧何、诸葛亮、房玄龄、王安石、耶律楚材、张居正,他们的事迹,如果大家感兴趣,一笑以后再细说吧。

总之,宰相,这个从“掌勺”到“掌舵”的职业,见证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也留下了无数传奇与佳话。

0 阅读:2

一笑墨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