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传统与现代化

铁剑帮看事 2025-04-18 20:31:27

离别故乡的游子总是怀着淡淡的乡愁,想要回到故乡去,却由于客观条件不允许,并不能回到故乡。他们在遥远的异乡,怀念故乡的山山水水,怀念故乡的风物,怀念故乡的人情关系。现代化进程完成以后,彻底击碎了乡愁,让很多人离别故土,而这些人即便有淡淡的乡愁,也不会回到故乡去。

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迅速崛起,很多楼房建起来,很多城市形成了,甚至形成了大城市四周的卫星城。一些小乡镇发展成小型城市,一些小型城市发展成大型城市,一些大城市发展成为超级城市,人口超过上千万,怎么说都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很多人都背井离乡,到城市工作,算是提升了工作和生活档次,即便他们贷款买楼、买汽车,也不会回到故乡过无忧无虑的日子。城市化进程完成了,对很多人形成一种收割。很多人要进入城市打工,因为在乡下种地并不赚钱,而且有时候会赔钱,进入城市打工就会多挣一份钱,甚至有在城市定居的可能。人们总是认为城市生活条件好,成为城里人就意味着身份提升了,工作和生活档次也提升了,其实城市里有很多相对贫困人口,只是贷款买楼、买汽车,却还不起贷款,生活拮据,还打肿脸充胖子。他们不敢随便和人交往,也不敢随便随份子,更不敢让生活出现什么大的波澜。他们生了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花一些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拮据。即便这样,他们也要咬紧牙过日子,按月还贷款,节省着花钱,却不会回到乡下去,不会回到故土,更不会在老屋里生活。虽然他们也羡慕农耕文明的日子,甚至在梦里回到过故乡,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已经在城市扎了根,就不愿意回到农村去。

古代很多大诗人都写过关于乡愁的诗,《诗经小雅·采薇》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离别故乡多年的将士对家乡有一种朴素的乡愁。当年离家时,杨柳青青,依依惜别,此时归来,杨柳不见,雨雪飘飘,物是人非,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李白写:“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又写“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益写:“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苏东坡写:“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他们大多都有在家乡读书的经历,对家乡的风物感触颇深,后来到外地游览或到外地做官,有的甚至被流放,戍边,想回家回不了,思乡就成了他们心头的情节。余光中写的《乡愁》,更是脍炙人口。还有鲁迅的小说《故乡》《祝福》,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都写了故乡的风物,而且都带有浓浓的感情。虽然鲁迅的小说有一些批判的属性,但对于故乡仍然有着千般的思念,万般的喜欢。孩子出生的故乡,会带了自己的情感看待故乡的一草一木,对故乡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虽然这种看故乡的方式是偏颇的,但每个人都认为是正确无误的。

有首歌唱的是《谁不说俺家乡好》,似乎每一个人都觉得家乡是美好的,而别人的家乡并不一定美好。这种看法当然是偏颇的,但固执地嵌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并不能被轻易抹除。人在故乡出生以后,会受到故乡环境的刺激。这种刺激是新鲜的,也是活泼的,会给人的潜意识形成深刻的印象,甚至深深烙印在人的潜意识中。即便人走出了故乡,到外地去工作,也仍然怀念故乡的风土人情,即便表面上说不思念,做梦的时候也可能梦回故乡。因为故乡的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给人的印象太深了。甚至人老的时候会想着回到故乡,即便身在异国他乡,也仍然心心念念要回去,似乎这就是落叶归根的意义。大马哈鱼和海龟都有回到出生地交配并产卵的习惯,似乎是一种生物属性,人们弄不清为什么会这样。人似乎也有这种属性,尤其到老了的时候,会想着故乡的风土人情,会想念自己小时候在故乡生活的岁月。虽然时光不能倒流,但故乡就摆在那里,可以随时回去。只是很多人并不能回去,居住在城市里,享受城市便捷的生活,就觉得很美好,而故乡是很落后的,并不想从城市文明回到农业文明,不想从城市回到故乡。

人的意识和思想很奇怪,明明不想回去,但做梦的时候却偏偏梦到了故乡的风物,梦到了故乡的亲人,甚至梦到了死去多年的亲人,地点仍然是在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乡愁情结,尤其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会思念故乡的风物,会写诗文描写乡愁,但写了乡愁的诗文,并不一定能回到故乡。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完成了,六亿多人进入了城市,致使很多农村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劳动力不足,甚至整个村庄没有几户人家。即便城市中的人有着淡淡的乡愁,也不可能回到贫穷落后的故乡去,而是要在城市扎根,在城市世世代代生存。资本打造了城市化进程,最终使很多人进入城市生活,也让很多人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古朴的农耕文明,进入到节奏快、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城市文明阶段,当然人也就变成了城市这座日夜轰鸣的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完全可以被替代,甚至消失之后都没人知道。人生的体验是自己的,并不能让别人代替,也不能总是被别人引导或忽悠。人们老了的时候应该回到故乡去,尽自己微薄之力建设故乡,让故乡发展起来,而不是仍然让故乡保持贫穷落后的状态,更不是逃离故乡之后就不再回去了。就好像国家培养了人才以后,人才跑到外国深造,学了技术以后就不再回国了,成了外国的公民,怎么说都让国人觉得丢人,而且会说他忘本,不但忘记了祖国,而且忘记了故乡。

当然每个人的生存道路靠自己选择,发展道路也靠自己选择,只要法律允许,自己就可以选择。现代化进程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很多人离开了故乡,就没打算回去。即便他们有淡淡的乡愁,也会被城市五光十色的生活消减,变成了城市生活中庸庸碌碌的人,而不再歌颂田园美好生活,不再歌颂乡愁美好情结,而是成为城市中忙碌的人,似乎迷失了自我,找不到精神的归宿。现代化似乎是反乡愁的,而乡愁是容易脱离现代化的。乡愁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是我们与过去生活的情感对话,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坚守。而现代化正好要破除传统文化,要实现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当然还有医学、科学、教育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却恰恰消解了人们对故乡的情感,淡化了乡愁观念,对于继承传统文化以及发展文化来说是有害的,而对于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发展来说,却是有利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就应该重视乡愁的文化意义,而不能任凭资本把乡愁当成赚钱的工具,也不能任凭权力把乡愁当成拉拢高官和资本家的工具。乡愁是反现代化的,是超乎功利意义之上的,也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应该保留在心中,也应该为此付出点实际行动。

举报/反馈

0 阅读:2

铁剑帮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