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流传的一句话叫做“当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一般已经实现了;当科学家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一般是错的。”科学永远在向前发展,其他领域的学科也是如此,都可以搞研究。但研究需要钱财,并不是只凭一腔热血就能做成的。有资金就可以搞研究,却不用担心研究有没有效果。

从纯粹的研究来看,很多领域并不是不能探索,也不是不能研究。人们的认知是有局限的,一般都会被现有的规则限制。由于意识和思维的不同,每个人认识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很多人受了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影响,以为很多研究领域早已经走到了尽头,没必要再研究下去。倘若谁再研究,就一定是在浪费钱。以前人们认为人的寿命是一定的,并不能长生不老,研究长寿也仅限于养生,不管是食疗养生还是运动养生,都有人在研究-,但对于延长寿命来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资本投入医疗行业之后,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错觉,那就是经常检查身体,就可以避免早生疾病,甚至可以长寿。其实只是诱导人们进医院检查身体,诱导人们去看病,赚人们的钱,并不是让人们长寿。真正的研究长寿是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基因。基因科学算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部分,只要破译了人类所有的基因,就可以干预细胞,在受精卵的时候消除产生疾病的基因,让人一辈子都健健康康,当然就可以延长寿命了。还有的医疗团队从长寿的动物身上提取基因,最终合成基因药物,可以让人类长寿,起码能活到一百多岁。有的医疗团队在海星身上搞基因研究,可以把海星断肢修复的能力应用在人身上,让人类变成超级人类。还有的从乌龟身上提取基因,制成基因药物,让人类像龟一样长寿。
以前人们认为生命科学研究基本上就是烧钱的,根本没有什么进展,而到了现在,很多大企业都在搞生命科学研究,要争相研究最新成果,发布基因类药物,要人类寿命普遍提升,如此一来,就可以让人类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长生不老,甚至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前不可能的现在变成了可能,甚至科学家认为不可能的,现在都变成了可能。有天上飞的无人机,有水里跑的无人艇,有和人聊天的机器人,还有照顾老人的保姆型机器人。以后还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干很多事情,还可以自动生产机器人,要实现客户定制化生产和销售。而这些发展是以前科学家们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或未来会变成现实。只要有资金就可以持续投入研究,不管是医学领域还是音乐、美术、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未来可能会实现人类器官的自由更换,人类可以在动物身上培养器官,等到成熟之后就可以和人类的器官互换。通过更换器官,人类可以延长寿命,甚至可以长生不老。音乐、美术、哲学、艺术、文学等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发展,甚至完全可以靠人工智能来创造。

音乐似乎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即便出现很多音乐作品,也仍然有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并没有长足发展,也没有出现革命性的进步。倘若有资金支持,在音乐方面搞研究,就可以产生很多让人们感到新鲜的音乐作品,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曲谱产生不同的欣赏体验,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有资金搞研究,而且要持续研究,就会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尤其是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芯片技术,虽然被称为烧钱的技术,但长期烧钱之后会获得好的发展模式,也会持续盈利。投资芯片研究至少十年不赚钱,十年以后能不能支撑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就是很多资本不愿投入的原因。资本恨不能今天投入,明天就赚钱,是短视的,而长期投入的却不多,除非国家资本介入,可以为芯片发展保驾护航,不然凭借私人资本,投入的并不多,也会妨碍芯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即便外国在芯片方面卡脖子,国内的一些企业也没有失掉希望,仍然会自立自强,不断在芯片领域砸钱研究。最终生产出来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芯片,也让人工智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前人们认为某些领域的研究是不可能的,只是认知限度受到了影响,或者说没钱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倘若人们变得富有了,就会在长寿方面促使科学家搞研究,在医疗教育方面促使科学家搞研究,在人工智能方面促使科学家搞研究,或者说很多领域内都有人搞研究,因为有资本投入,有市场需求,就一定能研究出一些成果。即便对于月球空间站的建设以及火星移民计划,也仍然有人在搞研究,在不断尝试。因为有持续的资本投入,有专业的团队在不断运作,最终会让研究获得一定的进步。而这样的研究放在几十年以前,只是出现在科幻小说里,却并不能变成现实,甚至很多人怀疑根本没有这样的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很多投入研究领域的资本,而研究一旦获得成功,就会获得巨大的市场效应,让投入的资本成倍增值。有了市场效益,有了资本增值的空间,各个领域的研究就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有资金就可以搞研究,倘若只是个人兴趣爱好,也可以在小投入的情况下搞个人化的研究,并不妨碍科学的进步和个人的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