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斩马谡时只有一人能救马谡,诸葛亮一直等他求情,可他就是不开口。
马谡失街亭和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两个经典的历史故事,两者也有因果关系,因为马谡丢失了街亭致使北伐失败,诸葛亮为了赏罚分明挥泪将马谡斩杀。演义中和正史上对这两个故事记载都差不多,只是马谡被诸葛亮挥泪斩杀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守街亭一战,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破格提拔马谡为主将,并安排王平作为马谡的副将。王平屡次劝谏马谡当道扎寨,马谡硬是不听,固执已见执意在山上扎寨,结果被张郃切断水源丢失了要塞街亭。按照演义所写,仿佛就王平和马谡两个人去守街亭了,其实正史上,还有另外三个人,叫张休、李盛和黄袭。《三国志》记载:丞相诸葛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王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除了马谡被斩杀之外,张休和李盛也被斩杀了,而黄袭被罢免了军衔。显而易见,街亭之战前王平的地位比马谡低多了,就和张休、李盛、黄袭一个级别。
马谡,荆州襄阳人,是蜀汉第一派系荆州派系的核心人物,甚至可以类比于蒋琬、费祎二人。王平,益州巴西郡人,是蜀汉第四派系益州本土派系的边缘人物,再加上王平曾是曹魏降将。而张休、李盛、黄袭三人履历不明,可能是第二派系北方元老派或者第三派系刘璋东州派。
战争往往是政治的延续,街亭之战背后其实是蜀汉四大派系的权力之争,到底谁说的算,到底该听谁的,到底怎么和平共处。显然,街亭之战前,王平的地位是最拉跨的,故而王平正确的意见被否决了,被马谡、张休、李盛、黄袭共同排挤了。
街亭之战后,马谡被啪啪打脸的背后,牵动的是第一派系荆州派系的共同利益,这便是为何诸葛亮也自贬三级的原因,诸葛亮本人也属于第一派系荆州派系。而赵云在箕谷失利也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诸葛亮在有意压制第二派系北方元老派,唯独王平升任丞相参军+给予无当飞军实际兵权,这是诸葛亮在提高第四派系益州本土派系的地位。诸葛亮斩马谡其实是为了向蜀汉四大派系表明,蜀汉是赏罚分明的,大家要各尽其心。
而诸葛亮挥泪的背后,估计他一直在等着王平的开口求情。因为王平的开口求情,就意味着第四派系益州本土派系的开口求情,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需不需要马谡的人头来缓和第一派系和第四派系之间的矛盾,决定权在王平的手里。诸葛亮的挥泪实则也是在向王平求情,问斩马谡当时只有王平开口能救马谡一命,但最终王平都没开口说一句话。王平心里也苦啊,可见街亭当时被马谡排挤得很委屈,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