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死前大喊8字,供出一间谍,终于明白蜀汉老大并非刘备,是他

熊宇澄来了 2025-03-30 11:49:29

刘封临终之际,高呼八字遗言,揭露了一名细作身份,至此方悟,蜀汉之主非刘备,实乃另有其人。刘封在生命最后一刻,用尽力气喊出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不仅道出了一个隐藏极深的间谍,也让人们意识到,一直以来认为的蜀汉领袖刘备,并非真正的掌权者。原来,蜀汉内部真正的老大,是另外一人。这突如其来的真相,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刘封的遗言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蜀汉上空的迷雾,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而那位被供出的间谍,更是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他的身份和动机,无疑将引发更多的猜测和探究。

据《三国志》所载,刘封在临终之际,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悔未纳孟达之策!”此语乃刘备养子刘封之遗言,其中提到的孟达,字子度,即指孟达本人。简而言之,刘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深感懊悔,未能采纳孟达的建议。这不禁让人好奇,孟达究竟向刘封提出了何种建议,竟令他至死仍铭记于心。

让我们聚焦于《魏与刘封书》中的一个核心段落来进行探讨。该段落虽出自一封长篇书信,但其意义深远。段落大意如下:心思一旦坚定,内心便能安稳;疑虑一旦产生,心中便会恐惧。许多动乱与灾祸的发生,往往源自于对地位的废立不当。个人之间的恩怨,难以避免被察觉,我担心你身边的人可能会借此机会在汉中王面前挑拨离间。这段文字透露出什么信息呢?孟达,这位三国时期的智者,其狡黠与洞察力堪称一绝,仿佛能洞察一切,拥有超乎常人的视角。

孟达坦率地对刘封言道,自公元219年起,你被分配至上庸等三郡负责军事,这实际上是你父亲刘备的明确意图,意在让你担任藩王之职,而非继承大统。所幸的是,刘备对你仍有所关照,赐予你一块封地。但问题在于,尽管刘备对你有庇护,却也需警惕他身边的人可能会对你有所非议,“恐怕会有人向汉中王进谗言”,孟达此言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这一点。

孟达几乎就要直接点明那个幕后人选,是诸葛亮,还是关羽、张飞,又或者是其他某位人物。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诸葛亮担心刘封性格刚烈勇猛,一旦换代,将难以驾驭,于是建议主公借此机会将他除去。由此可以推断,孟达所指的那个人正是诸葛亮。而依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兄长已有亲子,何必再收养义子?日后定会引发祸乱。这也清楚地表明,孟达所说的那个人是关羽。刘备在收养刘封之初,关羽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刘封是螟蛉之子,担心他日后会搅乱局势。

孟达为人机智多变,他向刘封坦诚了一切情况,并建议刘封效仿他,选择向曹魏投降,认为无需再盲目忠诚于刘备。然而,刘封想法较为简单,他选择逃回成都。抵达时,关羽已离世,刘备身边仅剩诸葛亮为重要谋士,法正也已亡故,尚书令刘巴在场,但在此事上似乎并无发言权。

刘封性格刚烈,犹如一员勇猛的武将,对政治的错综复杂缺乏理解,相比之下,孟达则在政治上颇为老练,但在军事方面则稍显逊色。在被判死刑之际,刘封高声呼喊出八个字:“悔未从孟达之策!”在揭露孟达作为内奸的同时,刘封也彻底领悟了孟达所言非虚。他终于意识到,刘备并非蜀汉真正的决策者,背后操纵一切的是刘备身边的亲信,而诸葛亮则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0 阅读:4